真秦始皇——智取六國

真秦始皇——智取六國

這不是一本把《史記》翻成白話,再加點想像鋪陳,加點個人感想的書。 秦始皇,人們習慣上把他認作暴君,從古至今從國小課本到學者論著。的確,史書中記載著他的暴行他用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的屠殺統一了中國;他用嚴刑峻法”,焚書坑儒”的獨裁統治著帝國以至於劓鼻盈蓑,斷足盈車”,被判割鼻子斷足的人太多割下的鼻子用筐裝,砍掉的腳用車拉,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囚犯堵塞了道路城市到處是監獄;他用徵發七十萬受過宮刑和其他徒刑的罪犯,來為自己修宮殿造陵墓。 獨裁和暴政不得人心他的暴行終於引發了陳勝,吳廣的起義。秦帝國只存在了短短14年便被農民戰爭所推翻…… 然而,當《真秦始皇 智取六國》作者用另一種讀史原則,不帶偏見地審視歷史典籍的時候,上述聳人聽聞的形容詞和人們的習慣印象,卻經不住歷史事件的反誥。 《真秦始皇 智取六國》以秦始皇一生為線索以獨特的讀史原則審視典籍,不僅描繪出全新的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畫面,還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可信的,與我們心目中褒貶迥異的真秦始皇。

基本介紹

  • 書名:真秦始皇——智取六國
  • 作者:程步
  • 出版社:崑崙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01-01
作者,圖書簡介,編輯評論,目 錄,基本信息,圖書摘要,

作者

作 者:程步 著
出版社:崑崙出版社

圖書簡介


真秦始皇——智取六國真秦始皇——智取六國

編輯評論

易中天作序力薦批評,2009年文史之奇書,2229年定論之顛覆,每箇中國人不能不了解的歷史真相。 作者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歷史事件對秦始皇有褒揚作用時,司馬遷立即就會用一段對話,或者幾個字的心理描寫來抵消這種褒揚;司馬遷的文字處處要把秦始皇描繪成一個暴君,而他選取的歷史事件卻又為後人反駁這個暴君說留下了證據…… 司馬遷為什麼要騙我們? 因為直書秦始皇必然冒犯漢武帝。 奏始皇統一中國,沒有殺六國王室嬰,而漢高祖劉邦亡秦之後,與項羽一起殺秦王子,夷滅秦王室。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臣,都高官厚祿,善始善終;而漢高祖幾乎殺光了開國功臣,夷滅了他們的宗族。 秦始皇對待戰敗的李信、不但沒有處罰,反而在平定齊國的戰役中讓其帶兵立功,重樹威名;而司馬遷的當朝皇帝漢武帝對將軍王恢,只因其隨機應變,沒有冒險出擊而將其下獄處死。 秦始皇從未誅殺過將軍和大臣;而漢武帝當朝宰相就殺過數位,還有將軍、王子、公主。 秦始皇從未對直言的大臣加以處罰;而漢武帝因司馬遷替戰敗的將軍李陵諫言就將其處以宮刑。 試想,如果司馬遷將秦始皇的這些事情,不加修飾的書寫進《史記》,漢武帝讀到之後,或是由忠心的臣子讀到之後稟報上去,會是個什麼樣的結果?毫無疑問,不僅司馬遷會遭滅門之禍,其一生的心血《史記》也將會化為灰燼。 這也許是司馬遷的泣血苦心。 易中天真正打動我的,是程步先生用另一種方法讀史”的主張。程步先生能有這個主張,則又因於他不是歷史學家,而是媒體人。史學家與媒體人有什麼不同?不同就在於,前者一般都相信史書,後者卻明白得多個心眼。我們知道,史書記載的所謂歷史”,無非過去的新聞”媒體報導的所謂新聞”,則完全可能成為將來的歷史”。

目 錄

序言 是得多個心眼 易中天
前言 用另一種方法讀史
第一章 司馬遷騙了我們
第一節 暴君之說如何植入人們腦海?
一 孟姜女,國小課本誤導孩童
二 焚書坑懦四個字得罪天下識字人
第二節 再讀《史記》,疑竇叢生
一 春秋戰國時期人命如草芥
二 驚人發現顛倒乾坤
第三節 司馬遷加進去的零碎
一 呂不韋編書,是文化功德還是面子工程?
二 呂不韋輔佐秦莊王,好心不得好報
三 十個字一箭雙鵰,貶損兩人
四 尉繚為何要離開泰國?又為何沒走?
五 老謀深算的王翦為何敢跟暴君叫板?
第四節 剔除零碎,改正司馬遷的錯誤
程步讀史原則
第二章 秦始皇的根本問題
第一節 呂不韋謀劃十年後的陰謀
一 呂不韋大門謀子楚
二 神機妙算的呂不韋為何捨近求遠
三 子楚大難不死.安國君早逝,人算抑或天意
第二節 秦始皇的姓氏問題
一 七條理由否定私生子
二 刑事偵查理論辨析借種生子真偽
三 關於私生子的結論和原因
第三節 秦始皇的根本不同
第三章 張冠李戴逐客令
第一節 “大索,逐客”原因謬誤
第二節 秦始皇接受的秦國有多大
一 《史記》誇大了秦始皇即位時的泰國疆域
二 戰國七雄,六分天下泰有其一
三 諸侯六國實力分析
第三節 兒皇帝秦始皇危若累卵
一 來自五個方面的威脅
二 書呆子的舉報把秦始皇逼上絕路
第四節 肅反擴大化秦始皇知錯就改
一 “大索,逐客”緣乾姆毒叛亂和呂不韋罷相
二 持節求生的文書榜樣
第五節 呂不韋為什麼沒有支持叛亂
一 我們先看性和道德的問題
二 賣爵換糧的正確決策
三 伴君如何不伴虎
四 泰國的官員選拔制度迥異於諸侯
五 呂不韋權衡利弊,選擇守法
第四章 塵封千年的軍事戰略
第一節 對秦始皇統一戰爭的通常認識
一 泰國真的強大到視六國如郡縣?
二 秦始皇消滅六國真的是策反工作起作用?
三 先攻韓國,從敵人最薄弱的環節下手?
第二節 巧妙的戰略和絕佳的突破口
一 歷史上秦軍多次東渡黃河,但都無功而返
二 蒙驁妙計,攻克榮陽
三 從榮陽突破的五大妙處
第三節 操之過急,蒙驁大敗
第五章 苦熬八年閃擊趙國
第一節 最強大的對手是趙國
一 消滅韓國,趙國坐收漁人之利
二 趙國西有黃河,北有長城,軍隊勇猛善戰
第二節 王翦詐圍邯鄲
一 王翦退守太原,7年按兵不動,似有圖謀不軌
二 王翦前所未聞的戰略戰術使平趙舉重若輕
三 秦始皇的耐心和定力
四 歷史上最早的閃電戰
五 兵書不載王翦的戰略戰術
第三節 殺人與屠城
一 秦始皇該不該替母家復仇
二 中外歷史上,戰勝者屠城是很普遍的事情
第六章 滿腔怒火仁定四國
第一節 荊軻刺秦,混混變英雄
一 司馬遷的文學創作左右讀者好惡
二 荊軻刺秦的破綻
三 荊軻刺秦的另外一種解讀
四 被荊軻刺秦抹殺了的仁慈
第二節 秦始皇輕敵錯用李信
一 李信翻江倒海的攻楚戰略
二 楚軍三天三夜合而不圍.李信果然中計
三 李信注定要戰敗
第三節 王翦如何破楚
一 可笑的挑戰罵陣
二 描繪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秦楚大戰
第四節 平定齊國再用李信
一 秦始皇再用李信
二 和平解決齊國
三 秦始皇統一戰爭的結論
後記 司馬遷的泣血苦心

基本信息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2009-01-01
·版次:1
·總頁數:230
·印刷時間:2009-01-01
·印次:1
·字數:250000
·ISBN:9787800409356
·大小:16開
·裝幀:簡裝
·紙張:膠版紙

圖書摘要

第一章 司馬遷騙了我們
秦始皇是賢明君主還是暴君?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經問過不下20個人,回答無一例外而且毫不猶豫:秦始皇是暴君。
在我詢問的這些人中,沒有讀過歷史書的人態度最堅決。而讀過一些歷史書的人,會有少數人在肯定了暴君之後,加上一個“不過”:不過,秦始皇統一中國,統一文字和度量衡,還是有貢獻的。
我去讀學者們的著作,雖然學者們的答案比較長,答案也都言之有據,結果卻基本一致:貶秦始皇的,不僅認定其是暴君,還兼有毀滅文化、毀滅人性的罪名;肯定秦始皇的,認為其統一中國,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功大於過,但由於歷史的局限,其焚書坑儒,嚴刑峻法,雖有必要,但仍然是暴君無疑。
我又向這些人詢問秦始皇之前或之後的君王,中國的外國的,答案則不那么一致了。能夠比較一致地被戴上暴君桂冠的,鮮有。
如果我說,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是有作為的君王中最仁慈的一位君主,我想所有人都會罵:瘋子、神經病、信口雌黃,譁眾取寵,找打!
十年前我也會這樣罵那個瘋子,不過十年後我不會,而且我會肯定地、負責任地說:這是真的!
第一節 暴君之說如何植入人們腦海?
為什麼沒有讀過歷史書,甚至不識字的鄉里農夫,都堅定地認為,秦始皇是暴君?這個理念是怎么深深植入他們的腦海?就我自己來說,最早始於一個傳說: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
一 孟姜女,國小課本誤導孩童
小時候,仲夏的傍晚,樹陰下乘涼的孩子們無所事事,於是老人就講故事:
從前啊,有個秦始皇,他特別怕死,所以他就要老百姓給他修一個城牆,這樣他躲在裡面恨他的人就殺不了他了。這個秦始皇特別壞,他讓老百姓給他修城牆,不給飯吃,還用鞭子打他們。有個阿姨名叫孟姜女,她和一個叔叔結了婚,剛生了自己的小寶寶,叔叔就被秦始皇派來的壞蛋抓去修長城了,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小寶寶沒有了爸爸,可憐不可憐?可憐。
小寶寶想爸爸,孟姜女阿姨想叔叔,於是,她就抱著小寶寶去找叔叔。孟姜女走了好多路,從長城的這頭,走到了那頭,從夏天走到了冬天。孟姜女逢人就問:看見我孩子的爸爸了嗎?人們都說沒有。其實,大家不敢告訴孟姜女,她的丈夫,她孩子的爸爸早就被秦始皇那個壞蛋害死了,屍首就埋在了長城下面。
孟姜女找不到丈夫,小寶寶就餓死了。孟姜女就抱著死去的孩子天天哭泣,白天晚上不停地哭,長城上到處能夠聽到孟姜女的哭聲。突然,就聽見轟隆一聲,長城倒了,埋在長城下的屍骨露了出來,孟姜女終於找到了丈夫,一家人終於團圓了,他們一下子都變成了神仙飛走了。
這是我小時候聽到的孟姜女版本,秦始皇是個壞蛋的印象,就這樣紮根在我的腦子裡。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的小學生課本里有一篇這樣的課文。老師生動地講解,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地朗讀,秦始皇暴君的印象,就這樣深深地,一代又一代地根植在孩子們的心中。這些孩子,有許多人長大了並不會從事歷史研究,凼而也就不會進一步深究事情的真偽。他們不但自己這樣認為,也會在給自己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把這個故事,連帶對秦始皇的憎惡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然而,孟姜女的故事只不過是一個民間傳說,跟秦始皇毫無關係。如果深冗源頭,其故事內容不但不是在鞭笞,反而是在褒獎秦始皇。歷史就是這樣有意思。
孟姜女的傳說始於秦始皇出生前300年
孟姜女哭夫的傳說,其故事的源頭來自《左傳》齊國將軍杞梁戰死的事件。這個時候,故事的主人公不叫孟姜女,而被稱為杞梁妻。
公元前550年,諸侯問征戰不斷。齊莊公為報6年前平陽城戰敗的一箭之仇,親率大軍從山東出發去偷襲遠在河北、山西的晉國,將軍杞梁為前軍先鋒。由於走漏了訊息,晉國早有防備,齊莊公無奈只好撤軍。
心有不甘的齊莊公在回軍途中,希望在菖國撈點好處挽回顏面,就命令杞梁率軍去偷襲莒國。不想戰事不利,將軍杞梁陣亡。
齊軍返國後,齊莊公在齊國都城臨淄郊外見到來迎接丈夫的杞梁妻,為了不再興師動眾,張揚敗軍之事,齊莊公想就地祭弔杞梁,不想杞梁妻反對。她向齊莊公力爭道:如果杞梁有罪,則不必祭弔,如果無罪,他有家室,不能接受在郊外祭弔。齊莊公無奈,只好親赴杞梁家祭弔。
這是最初的史書記載。在這個故事裡,既沒有杞梁妻哭夫,也沒有長城,如果用幾個字概括,應該叫“杞梁妻與齊君爭禮”比較貼切。
200年後戰國中期的《禮記·檀弓》中,曾子也提到此事,不過內容已經有所發展,增加了杞梁妻見到杞梁的棺材,在路邊哀哭的情節。
這個時候,“杞梁妻與齊君爭禮”演變成“杞梁妻哭夫”。而這時候秦始皇還沒出生,事發地點離秦國也相距一千多公里。
秦始皇死後200年。哭夫哭倒齊國城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又過了200年,到了西漢後期,這個故事第一次出現了牆倒的情節。主人公還是杞梁之妻,哭泣不僅僅是悲傷,還加入了怨恨的成分,怨恨當時的戰爭和因此造成的傷亡,並哭出了結果:城牆倒塌。
第一個提到牆倒情節的是西漢文學家劉向,他在其《說苑·立節篇》中寫道:杞梁戰死後,他的妻子悲傷地面牆而哭,牆為之倒塌。後來他在《烈女傳》中又進一步演繹道:齊莊公偷襲莒國,杞梁戰死,其妻無子,於是在城邊枕著丈夫的屍體痛哭,過路者無不為之酸鼻。哭了十日,城牆為之崩塌。杞梁妻因為無親可投,於是投淄水而死。
故事演繹到這裡,還是跟秦始皇不沾邊。如果給這時候的“杞梁妻哭夫”取一個貼切的名字,大約應該叫“杞梁妻哭倒齊國城牆”。如果把這個故事原封不動地搬來,放進跟秦始皇有關的文字中,無疑是在褒獎秦始皇。因為秦始皇消滅諸侯,實行郡縣,消滅了諸侯間無休止戰爭的根源。齊國不用去攻打其他國家,許許多多的杞梁也就不會戰死了。
又過800年,杞梁妻改怨秦始皇
又過了大約800年,到了唐代末年,詩僧貫休題為《杞梁妻》的一首詩,把這個早於秦始皇300年,發生在齊國的故事,硬生生地嫁接到秦始皇的頭上,嫁接到長城上。
詩的大致意思是:秦朝無道啊四海枯竭,修築長城啊抵擋匈奴。人土混埋築起長城一萬里,築城而死的杞梁妻子,貞節不二傷心痛哭。她上無父親又失丈夫,下無子女伶仃孤苦。她一陣痛哭使長城倒塌塞外天地變色,再一次痛哭她的丈夫杞梁的屍骨便從倒塌的城牆泥土中現出。
詩很爛,不過卻湊齊了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的所有情節。戰死的將軍杞梁變成了築城的民工;哭倒的齊國城牆變成了秦始皇的萬里長城;官宦之家的貴族夫人變成了無依無靠的孤苦民女。唯一不同的是:哭倒萬里長城的還是杞梁妻,而不叫孟姜女。這之後又經過了幾百年的演繹,杞梁妻才變成孟姜女,其真實的故事反而不為人知了。
如今的山東淄博、河北秦皇島、江蘇蘇州、湖南津市、陝西銅川都有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歷史遺蹟。不過很顯然都跟秦始皇沒有關係,距離秦始皇修建的秦長城少則幾百公里,多則上千公里,風馬牛不及也。然而,這些遺蹟卻在無形中一代又一代地傳遞著秦始皇是暴君的錯誤理念,一代又一代重複著對秦始皇的仇恨。
概括上述歷史事實,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這個民間傳說,無論從其開始的歷史記載,還是後來一千多年的演變,都不能當成秦始皇暴君的證據。把早於秦始皇300年的歷史事件,牽強附會地嫁接到秦始皇和修長城上,屬於無中生有。在這個傳說中,秦始皇蒙受了不白之冤。
搞清楚了上述史實,是不是就能改變人們對秦始皇的不好印象了?不能。
就我自己而言,童年印象的改變,並沒有動搖我對秦始皇暴君的認識。大學時期第一次研讀《史記》,反而加深了我對秦始皇的憎惡。
二 焚書坑儒四個字得罪天下識字人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始皇置酒鹹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為壽”的段落,是大學古代漢語的必讀。就是在這個宴會上,由於幾位文人的爭執,引發了後來的“焚書坑儒”。
焚書,這已經是燒了讀書人的命根子,還要坑儒,對於手無寸鐵,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竟然採取活埋的殘暴手段,是可忍,孰不可忍!
對孟姜女傳說的否定,抵擋不住歷史文獻的真切記錄。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自然地遵循這樣的邏輯習慣:
如果秦始皇不是乾盡了壞事,後人為什麼要詆毀他?
如果他不是殘酷地奴役人民,如果修長城沒有造成許多人死亡,遠在唐朝的詩僧貫休幹嗎要將齊國的事件移花接木到他的頭上?
如果他的統治不是暴政,怎么會在人民的反對中迅速崩潰?
後來我寫過一個劇本,名叫《李斯》,因為李斯是焚書坑儒的積極倡導者、執行者,最後又得了個腰斬的悲慘下場,所以用他鞭笞焚書坑儒,既貼切,又有說服力,還很解氣。劇本的開頭我引用了那首著名的詩篇:“竹帛煙消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歷史其實是掌握在文化人手裡的,尤其是那些有話語權著書立說的文化人。秦始皇焚書坑儒,得罪了所有文人,後世文人兔死狐悲,我輩亦然也。
第二節 再讀《史記》,疑竇叢生
我對秦始皇暴君說產生疑問,是在我第二次讀《史記》之後。這個時候我大學畢業,分配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閒暇無事,手裡又有點錢了,奢侈一次,買了套《史記》從頭細品,這一次,童年形成,青年堅固的想法,發生了動搖。
一 春秋戰國時期人命如草芥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間戰爭不斷,人命生死無常,朝不保夕。從歷史記載上我們可以看到,不但君王、將軍隨意殺人,就連臣子、百姓也不拿自己的性命當回事。臣子為君王殉葬,父親送女兒陪死;一場戰爭,殺死數十萬人家常便飯;君王一怒,所有大臣滿門抄斬也時有發生。比秦始皇殘暴的君王比比皆是。
大臣給君王陪葬
秦穆公是秦國有名的賢明君主。他曾經用五張黑羊皮換回了奴隸身份的百里侯,並不拘一格把他提拔為秦國的宰相,讓他治理國家,從而使秦國稱霸西戎。然而,公元前621秦穆公去世,有177人陪葬,其中包括奄息、仲行、緘虎三位秦國的良臣。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