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寺大殿

真如寺大殿

位於上海市西郊真如鎮。該寺創建於元延祐七年(1320年)。現存大殿面闊、進深各三間,梁枋、斗拱、柱等主體結構仍保留初建時原貌,大部分構件為元代遺物。1963年修葺時在大批木構件上發現墨書構件名稱、部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真如寺大殿
  • 地理位置:上海市西郊真如鎮
  • 建造時間:元延祐七年(1320年)
  • 平面形狀正方形
建設沿革,建築結構,文物價值,

建設沿革

上海嘉定縣真如寺內。延祐七年(1320)建造,兩代屢加修葺。

建築結構

真如寺大殿面闊、進深均為三間,屋頂為單檐歇山頂,平面呈正方形。進深十椽,前四椽栿後乳栿用四柱。前槽空間頗為寬敞,並在四椽明栿上立蜀柱,在蜀柱和前金柱間施平棊。平棊從次間轉向山面,延至後金柱止。前後金柱間施四椽栿及平梁,形成大殿主空間。其上置重椽,遂有架之設,開兩代南方建築中置“軒”(見殿堂)的先例。殿內金柱均呈梭形,柱頂有覆盆式卷殺,形制優美。明間柱下置石和素覆盆柱礎,次間柱下僅置石。外檐柱有明顯側腳,並有生起,使檐口呈一緩和的曲線起翹。大殿保留了一些宋代建築的特徵。 斗栱為四鋪作單昂,出耍頭。已是假昂,後尾另有挑斡,承托下平。補間鋪作當心間置四朵,次間各用二朵,都較《營造法式》的規定為多,具有從過渡的特點。梁栿採用矩形斷面的月梁,砍制工整,近於式做法,唯無琴面,同具有地方做法特點的武義延福寺大殿也有顯著差別。
真如寺大殿

文物價值

1963年進行落架重修時於木構件榫卯隱蔽處發現記有構件名稱的墨字,經考證為初建時工匠所書寫,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有參考價值。(見彩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