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須

相須,中醫里關於中藥配伍的一種稱謂,叫七情: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相須是其中的一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相須
  • 拼音:xiāng xū
  • 注音:ㄒㄧㄤ ㄒㄩ
  • 釋義:相互等待,互相依存,互相配合
中醫術語,漢語辭彙,基本信息,詳細解釋,

中醫術語

相須是其中的一情。
定義:性能功效相類似的兩種藥物配伍使用(一般只討論兩種藥物之間,當然也可以多種),可以增強某種或幾種治療效應,增強治療作用。也就是增強其功效,增強的功效可能是一種也可能不止一種。(這是第六版《中藥學》教科書定義。
李時珍說:“相須者,同類不可離也”。“同類”,是指在性能功效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按現代以功效分類的中藥學書中,它們基本在同一章節裡面。當然,“同類”的化分可能有人為因素存在。“不可離也”,指兩藥配伍在一起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或者不是簡單相加的效果。支持這種說法的往往是許多名方的配伍。比如麻黃湯里的麻黃、桂枝,均屬發散風寒藥,是“同類”。這兩味藥在一作用效果是僅使用其中一味藥所無法達到的。再如銀翹散里的金銀花與連翹,桑菊飲中的桑葉與菊花,大承湯中的大黃與芒硝等等。
在《神農本草經》中沒有相須這一說法,而是說什麼藥配什麼藥“良”,或什麼藥得什麼藥“良”。後人認為這其實就是“相須”的意思。但在《神農本草經》中相配對的藥對往往不是同類的。認為相須要同類是對《神農本草經》的發展。
但判斷是否屬“相須”,主要以“不可離也”為主要依據,現代有人作過一個藥理實驗,全蠍與蜈蚣都有抗驚厥的作用,於是以抗驚厥作為一個藥理指標,當這兩味藥各用0.5克相配時,抗驚厥效果相當強,但若只用一克蜈蚣時,僅有一點點抗驚厥的作用,而用一克全蠍時,甚到於沒有發現明顯的抗驚厥作用,若單用0.5克其中一味時,也沒有這種作用,就是在等量配伍時才能有這個效果,這就不是簡單的兩位藥相加,而是1+1>2,這樣的兩味藥,就是所說的“不可離”,即相須。
而桂枝湯里的桂枝,白芍,相配後產生一種新的功效---調和營衛。也是不可離。屬相須,但此二味不是同類,所以古人強調“不可離”,而輕“同類”,看來是有一定道理的。

漢語辭彙

基本信息

【拼音】:xiāng xū
【注音】:ㄒㄧㄤ ㄒㄩ

詳細解釋

1. 亦作“ 相需 ”。互相依存;互相配合。《詩·小雅·谷風》“習習谷風,維風及雨” 毛 傳:“風雨相感,朋友相須。” 漢 王充 《論衡·無形》:“人稟氣於天,氣成而形立,形命相須,以致終死。”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明史·流賊傳·李自成》:“ 自成 善攻, 汝才 善戰,兩人相須若左右手。” 謝覺哉 《不惑集·冷和熱》:“冷和熱是相需為用的,是統一性的對立面。”
2. 相互等待。《漢書·王莽傳中》:“羣公奏請募吏民人馬布帛綿,又請內郡國十二買馬,發帛四十五萬匹,輸 長安 ,前後毋相須。” 顏師古 註:“須,待也。” 三國 魏 曹植 《仙人篇》:“徘徊九天上,與爾長相須。” 宋 葉適 《張氏東園送王恭父得殿字》詩:“燕鴻不相須,進趣自求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