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美

相對美是英國哈奇生用語。在《論美和德行兩種觀念的根源》(1725)中提出。指相關對象在比較中所看到的美.古希臘柏拉圖已提到這一概念,認為現實世界的美是理念美的摹本,是不真實的、暫時的相對美。哈奇生在美學史上首次對美進行了分類,認為美有絕對的(本原的)和相對的(比較的)兩種。

相對美是拿一個對象與其他相關對象作比較才看出來的美,“比較美或相對美也是從對象中認識到的,但一般把這對象看作另一事物的摹本或與另一事物相類似”(《論美和德行兩種觀念》)。這種美以藍本和摹本之間的符合或統一為基礎,模仿得越逼真、精確,就越美,如模仿性藝術等,一個對絲毫沒有美的藍本所作的精確的摹本仍然是美的。認為自然中也有相對美,自然事物可以象徵人的心情,“代表我們最關心的人性中的情緒和情境”,這是一種比喻、象徵和寓言的美,涉及審美的移情現象。哈奇生的這一觀點,對狄德羅有一定影響。他在《論美》中說的由對外關係或情境決定的美,即“見到的美”,即與哈奇生所說的相對美近似。康德對依存美的分析亦有類似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