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鰻科

盲鰻科

盲鰻科,Myxinidae,硬骨魚綱盲鰻目的一科魚類。身體前半段為圓柱形,後半段則逐漸變成側扁形。它沒有胸鰭和腹鰭,而背鰭、尾鰭和臀鰭則緊緊相連在一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盲鰻科
  • 拉丁學名:Myxinidae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圓口綱
  • 盲鰻目
  • :盲鰻科
基本信息,觀察盲鰻,盲鰻的利用,最會分泌黏液的魚,海洋的清道夫,有趣的生殖過程,盲鰻的近親,盲鰻是魚,

基本信息

盲鰻科
分類:盲鰻目 盲鰻科
種類:全世界共有6屬約50種,台灣現有2屬10種,其中半數為近來發現的新種。
生態:多底棲,卵生,屍食
主圖:布氏黏盲鰻(Eptatrtus burgeri)最大體長60cm
Myxinidae
●具三對口須
●眼睛退化隱藏於皮下,外表看似無眼
●口部具有梳子般的角質齒
●體側每邊具有80餘個黏液孔
●體側每邊具6個鰓孔,呈直線排列
●身體前端為圓柱形
●體色偏暗褐,光滑無鱗
盲鰻科盲鰻科
●體背中線處有一白色縱帶
●尾鰭側扁、圓形

觀察盲鰻

台灣沒有八目鰻,因此要認識現生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大概非盲鰻莫屬了。盲鰻科魚類的身體前半段為圓柱形,後半段則逐漸變成側扁形。它沒有胸鰭和腹鰭,而背鰭、尾鰭和臀鰭則緊緊相連在一起。由於體色多半呈灰紅、黃褐或黑褐色,也沒有其他明顯的特徵,所以種別的辦識較困難。盲鰻廣泛分布在全球三大洋的溫帶、熱帶和亞熱帶的海域,在台灣則主要分布在東北部、東部或西南部的沙泥底海域,常被底拖網所捕獲。布氏黏盲鰻是本科相當具代表性的成員。

盲鰻的利用

盲鰻的體型不大,其貌又不揚,從前都被當作下雜魚處理,作為飼料使用。但近年來,人們發現它的皮可以加工利用,肉也可以吃,所以搖身一變,成為價格不菲的海產店佳肴。台灣同胞喜食海產的風氣真可說是到了“無所不吃”的境界呢!
海產店的盲鰻料理

最會分泌黏液的魚

盲鰻的腹側有一排黏液孔,裡面有一粒粒肉眼可見的黏液腺,當它遇到危險時,便會大量分泌黏液使掠食的魚類胃口盡失。其英文科名的字首"myxin",就是黏液的意思。可是當險境安渡,身體黏黏的也挺難受的,這時盲鰻便會利用“打結”的行為會去除黏液,也就是將整個身體先打個“結”,再將“結”往身體後方逐漸推送,自然而然黏液就去除了。很奇妙吧!其實這種打結的行為也可能會套用在獵食時,譬如要用力咬下一塊魚肉;或者作為逃命時脫身的法寶。
盲鰻的打結行為可用來去除黏液、取食或脫身。
在魚缸中的盲鰻有時也會有打結的行為

海洋的清道夫

當體積龐大的鯨魚死去時,誰來幫它處理善後呢?答案是盲鰻!盲鰻在海洋食物鏈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腐食性生物的角色,就如同人類世界的清道夫一般。 盲鰻大多生活在深海(深度可達五百公尺),水溫低於13℃的地方,所以常在溫帶或亞熱帶較深的海域出現。它主要是靠口中像梳子一般的角質齒,來刮食或咬食已受傷、死去的魚屍,或以身體柔軟的無脊椎動物維生。盲鰻視力不佳,因此通常依賴嗅覺和觸鬚找到攻擊對象,然後從口部、鰓部或傷口外部進入,再把魚的內臟或肌肉吃光光。有時漁民拉起魚網會發現,網中漁獲已被盲鰻捷足先登吃光了。

有趣的生殖過程

盲鰻屬於雌雄同體,但行異體授精,也就是說它是只有一種生殖腺起作用的魚類。它每次大約只產10~20粒左右的大型卵,包裹在角質囊內,橢圓形的卵粒彼此以末端絲狀的鉤相連,或鉤在其他物體上,好像一串香腸。卵孵化出來的就是小盲鰻,中間並不經過浮游幼生或變態的過程,這和它同屬無頜綱的近親八目鰻相當不同。
盲鰻腹腔內尚未產出的卵粒

盲鰻的近親

主要生活在淡水的八目鰻是盲鰻的近親,它屬於無頜綱的七鰓鰻目,因為七個外鰓孔和眼睛排成一列,看起來像是八個眼睛,所以稱為八目鰻。它和盲鰻最大的不同在於:八目鰻有1至2個背鰭,有明顯的眼睛、脊椎骨和側線系統,圓形的口呈吸盤狀,沒有口須;而它產的卵也較小,數目較多,且孵化後會經過變態的過程。南半球的種類不行寄生性生活,通常在變態後就進入繁殖期,但生活在北半球,行寄生性的八目鰻會先在海中生活一段時間,等到性成熟後,再溯河而上,回到河川或湖泊中產卵。在溫帶地區數量多時常會危害其他經濟性魚類,所以也曾被人們以化學藥品來毒殺。有些國家,如蘇聯,八目鰻在除去內臟和黏液後可供食用。
八目鰻的口部呈吸盤狀
八目鰻是盲鰻的近親 眼睛明顯 7個外鰓孔 背鰭1~2個

盲鰻是魚

盲鰻乍看下沒有明顯的頭部,因此早期曾被認為是一種大型的蠕蟲,其實盲鰻和八目鰻都是具有頭部的脊椎動物,也是真正的魚類。但是同樣生活在海里,卻有另一種看來像魚,名稱中也有魚字的“文昌魚”,卻不屬於脊椎動物的魚類,而是屬於脊索動物門下的頭索動物亞門。它沒有明顯的頭顱,也就是說它的脊索從頭頂一直延伸到尾巴,就像矛一樣兩頭尖尖。它是介於無脊椎與脊椎動物之間的生物,所以是研究動物進化的重要材料。文昌魚的體型小(1~8公分),平時埋身於砂地中,或只露出頭部,靠前連線埠須的纖毛運動在水中濾食。台灣目前共發現四種文昌魚,其中的廈門文昌魚(又稱白氏鰓口文昌魚),以金門及廈門一帶最多,過去曾是經濟性食用種類,因為棲地破壞及過漁的結果,現今數量已大為衰退,因此被中國大陸列入國家二級保育類動物予以保護。
馬爾地夫側殖文昌魚,體長約1公分,產於台灣東北角、墾丁、蘭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