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行為論導論:刑法理論的新圖景

目的行為論導論:刑法理論的新圖景

本書是2015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德]漢斯·韋爾策爾編著的書籍。

基本介紹

主要內容,出版背景,

主要內容

全書系統論述了作者所創的目的行為論的基本構造,以階層式體系為框架提綱挈領地闡述了作者在犯罪論各領域的基本主張,特別是對德國古典和新古典的刑法體系所進行的全方位改革。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行為概念、不法構成要件符合性與違法性、故意犯的不法概念、過失犯的不法概念、責任在犯罪論體系中的地位、意志自由與歸責能力、責任與人格、可譴責性的要素。

出版背景

第一章 行為概念 1
一、行為的基礎構造 1
二、刑法規範以內的行為 6
三、不同的學說:因果的行為概念 7 1.因果行為論 8 2.對因果行為論的批判 9 3.因果行為論針對目的行為論提出的反對意見 13
第二章 刑法中不法的構成要件符合性與違法性 20
一、規範、構成要件和違法性 20
二、作為無價值判斷的違法性;違法性與不法 23
三、關於構成要件概念的教義學史 25
四、對違法性的認定 30 1.作為違法性之推定依據的構成要件符合性 30 2.對違法性的認定;封閉和開放的構成要件 32 3.構成要件符合性與社會相當性 34
第三章 故意犯的不法概念 36
一、故意犯構成要件不法概念的教義學發展 36
二、人的不法概念 39
第四章 過失犯的不法概念 41
一、構成要件 42 1.構成要件行為 42 2.結果的事實情況:法益侵害或者法益侵害的危險 47
二、違法性 50
第五章 責任在犯罪構造中的地位 51
一、違法性與責任 51
二、責任與意志;作為可譴責性和作為價值概念的責任 52
三、新教義學中規範責任概念的發展 54
第六章 責任非難的存在前提:意志自由與歸責能力 57
一、意志自由的問題 58 1.人類學的(anthropologisch)視角 58 2.性格學(charakterologisch)的視角 60 3.範疇論(kategorial)的角度 62
二、歸責能力(責任能力) 66 1.認定歸責能力時存在的問題 66 2.歸責能力的法律定義 67
第七章 責任與人格 69
第八章 可譴責性的要素 73
第一節 可譴責性的智識性要素 74
一、作為可譴責性要素的對構成要件實現的認識以及 認識可能性 74
二、對違法性的認識可能性 76
第二節 可譴責性的意願性要素:服從法律的期待可能性 97
一、過失犯中的期待可能性 98
二、故意犯中的期待可能性 99
第三節 作為刑罰前提條件的可譴責性 103
附錄 紀念漢斯·韋爾策爾一百周年誕辰 104徘徊在“個人”與“社會”之間——譯者後記 10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