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市鎮

盧市鎮

盧市鎮位於東經113°20′,北緯30°40′,地處天門市東部,東與淨潭鄉漢川市的新堰河鎮相鄰,南與馬灣鎮接壤,西與小板鎮、楊林辦事處毗鄰,北與九真鎮胡市鎮隔漢北河相望,鎮區距天門市城區18千米。盧市鎮素有“天東重鎮、狀元故里”之稱,自古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鎮,同時又是一片紅色熱土,中國共產黨天門第一個支部就誕生在盧市鎮彭家垴村。全鎮國土總面積136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87.024平方千米,可耕地面積80977畝,水域面積48.996平方千米,總人口截至2013年末58398人,轄1個居委會,38個行政村。區域內土地肥沃、水域寬廣、排管便暢、物產豐富,是天門市重要的糧、棉、油主產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盧市鎮
  • 外文名稱:Lushi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湖北
  • 政府駐地:天門
  • 電話區號:0728
  • 郵政區碼:431729
  • 地理位置:湖北天門東鄉,素有“天東重鎮,狀元故里”之稱
  • 面積:103.6平方公里
  • 人口:61651人
  • 方言:天門國語
  • 著名景點:陸羽廣場
  • 火車站:天門南站
  • 車牌代碼:鄂R
盧市概況,地理位置,鄉鎮區劃,地名由來,經濟發展,

盧市概況

盧市古為雲夢澤風國地,春秋為鄖國地,戰國時期屬楚竟陵邑,秦屬竟陵縣,清屬天門縣,民國時期為盧家口區,民國三十五年(1947年)改名為盧家口鄉。新中國成立後的1951年劃為天門縣第三區,1956年5月改為盧市指導組,1957年10月改為盧市區,1958年改為盧市人民公社,1961年4月恢復為盧市區,1968年7月成立“盧市區革命委員會”,1975年12月盧市區一分為二,成立盧市、淨潭兩個人民公社。1978年12月盧市、淨潭合併成立盧市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為盧市區。1987年9月,天門撤區建鎮建鄉,盧市區變更為盧市鎮和淨潭鄉兩個行政單位。
2013年,全鎮固定資產投資3.35億元,國地兩稅稅收317萬元,工業落戶項目3個,2個正在建設,城鎮建設項目2個,其中1個已建成投入使用,1個正在建設之中。增加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始終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放在全鎮工作的重要位置。建成5萬畝優質稻、3萬畝優質棉、2萬畝優質油料三大基地。培育做大以永福糧油、雲凌米業、永興米業、天東自然米業為龍頭的糧食加工企業,打造品牌,拓展市場、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靠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帶動全鎮農業生產。扶持彭老百畝大棚蔬菜,服務同興花卉苗木基地和程台菊園建設,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產品基地建設,形成同興垸萬畝優質稻、兵鐵片萬畝優質油料等二大農產品生產基地,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培植全市示範合作社1家。
我鎮始終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放在全鎮工作的重要位置,突出抓好了全鎮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全年預計可完成農業總產值20869萬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突破5萬畝,總產量19892.4噸。棉花面積達到3萬畝,總產量1471.5噸。油菜面積2萬畝,總產量3832.5噸。培育做大以雲凌米業、永興米業、天東自然米業為龍頭的精米加工企業,打造品牌,拓展市場、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靠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帶動全鎮5萬畝優質稻生產。搭建產業平台,培育大型雞、鴨、豬、牛等養殖基地,鼓勵梅花鹿、野雞等養殖業持續發展。
盧市是大革命時期天門縣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是土地革命時期鄂中特委中北部特委的駐地,是鄂中游擊大隊的創建地,是鄂中“秋收暴動”“年關暴動”的策源地。賀龍、陳明、李人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此運籌帷幄,指揮作戰,盧市一度成為當時鄂中軍事指揮中心。我鎮規劃在彭垴村建設1000平方米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建設寬度為15米的紅色教育基地的“正門”;建設高度為9米的“盧市革命烈士紀念碑”;建設長度為25米的革命歷史展示“迴廊”;修繕面積為110平方米的“平民夜校”舊址。以繪畫的形式集中展現“平民夜校、荊江論壇、第一黨小組議事、年關暴動、秋收暴動、柴山風暴”等革命場景,真實展現革命前輩在盧市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盧市全鎮基礎設施完好,交通便利。鎮內現有客運站1個,日發客運汽車73班次;有縣河碼頭7處;過境竟鐘公路直通本鎮東西兩端;通村公路93公里,可通100%的自然村,村組公路硬化里程141公里,硬化率達95%;橋樑86座。城鎮建設初具規模。鎮區內有8條主要街道,道路總長8公里,全部硬化,均可通車;綠化帶1。6萬平方米,花草樹木,四季常青。鎮內配套設施完善,自來水廠、中心醫院、車站、市場、學校、文化樓、敬老院等一應俱全。

地理位置

盧市鎮地理條件優越,交通運輸便利。南面及西面毗鄰馬灣鎮、楊林辦事處,北面與九真鎮、胡市鎮隔漢北河相望,東面經淨潭大橋跨縣河與淨潭鄉相連,東北面與漢川市新堰河鎮接壤。天鐘線貫穿盧市全境,東達漢川市。水運方面經漢北河、縣河可直接進入長江黃金水道。
盧市鎮

鄉鎮區劃

劉家集、劉老、劉新、劉三、劉窩、肖山、水陸李、王台、同興、北河、黃家口、麼垸、魏家場、汪台、盧家口、程家台、土庫台、橋頭、中灣、熊家垴、龍坑、兵鐵口、包家垴、夏萬、河嶺、宋台、朱家台、徐台、吳台、喬家嶺、崔家嶺、窯新場、張畢嘴、周家台、彭家垴、鄢家月、合豐店、嚴家橋;盧市鎮街道社區居民委員會(共38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

地名由來

盧家口原名蘆漢汊地或蘆汊口。相傳在明朝前,此地為天門河一支流的入口處,這裡蘆葦叢生,十分荒涼,一些漁民在此捕魚謀生,岸邊有幾間茅草棚子住著數戶人家,因而逐漸有了集市交易。到明朝至正二年,有一盧姓人在競陵為官,其孫盧子良帶領百姓,在蘆汊地築堤圍垸,以盧姓叫盧家垸。由於集市日漸紅火,便將這個場口改名為盧家口。清宣統三年盧家口屬雲潭鄉仁和里。民國元年為盧市區公所所在地,民國三十五年,為盧市鄉駐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1年,為第三區區公所駐地。1956年,為盧市指導組駐地。1958年7月為盧市區駐地。同年9月,為豐樂人民公社社址。1961年為盧市區和盧市人民公社社址。1975年11月,盧市、淨潭分設,仍是民市公社社址。1984年為盧市區區址。1987年撤區建鎮,為盧市鎮人民政府機關所在地。

經濟發展

盧市鎮委、鎮政府一直努力帶領全鎮人民著力打造良好的招商環境,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努力實現由農業大鎮向工業強鎮轉變,全鎮經濟社會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2008年,全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2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775元,農民收入中二、三產業收入所占的比重為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5800元。以雲凌米業、天東自然米業等精米加工企業為龍頭帶動了全鎮8萬畝優質稻生產;1.04萬畝放養水面,魚、蟹、鱉、鱔品種齊全,效益明顯;特色水生蔬菜慈菇、荸薺、芋頭、蓮藕生產初具規模;畜禽養盧市為狀元故里,歷來人才輩出。基礎教育位居全市榜首,中考上線人數連續居全市前列;有線電視覆蓋18個村,2300戶,電話等通訊基本普及;1668個城鄉居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113個五保對象實行集中供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對象4.8萬人,覆蓋率達92%。全鎮主要通鄉公路全部硬化,完成通村公路建設33.8公里;農村整體規劃編制逐步完善,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鎮區初步形成“四橫三縱”道路新格局,發展空間得到拓展。盧市大橋2019年1月12日今天順利通車了,終於要告別靠渡船過河的歷史了,盧市大橋於2017年3月動工建設,位於天門河北岸盧市集鎮,經中灣村垂直過河,在鄢月村王家灣與道路平交,大橋長1.18公里,為雙向四車道,今天通車了,通車後將使盧市鎮天門河南岸2萬多居民告別靠渡船往來鎮區的歷史,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盧市大橋一直備受盧市人民的關注。大橋建設資金共需1500萬元,為保證大橋建設順利進行,盧市鎮曾出現“我為盧市大橋出份力”的捐款熱潮。據統計,參與捐資的在外成功人士、黨員幹部、各村村民總計千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