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懷禹

盛懷禹

盛懷禹,有機化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有機合成化學,涉及抗生素化學、冠醚化學、輻射化學及同位素化學。曾進行雌性激素合成研究及金黴素全合成,並參加人工合成胰島素等課題研究。在我國較早地開展輻射化學及同位素化學的研究,研製了核堆有機慢化劑,以及核燃料後處理萃取體系輻射穩定性及乳化成因研究。研究鋰同位素分離的新萃取體系取得成果,並於1983年擴試獲得成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盛懷禹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
  • 出生日期:1921年1月3日
  • 職業:有機化學家
  • 畢業院校:雲南大學醫學院
  • 性別:男
  • 主要研究領域:有機合成化學
人物生平,技術成就,簡歷,主要論著,

人物生平

盛懷禹,1921年1月3日生於一個醫生家庭。父親盛光遠畢業於浙江省立醫藥專門學校,母親沈馥泉畢業於師範學校。1936年他國中畢業後,考入浙江省立杭州高級中學。次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他隨校南遷至麗水後,學校解散。師生數百人相互泣別,各自謀生。盛懷禹和幾個同學離開學校,輾轉流亡至長沙,1938年春返回母校續學,次年在浙江臨時聯合高級中學畢業。經同學介紹,盛懷禹在浙江縉雲仙都中學任數理教員,一年後考入浙江郵政管理局,被分派在金華郵局工作。金華是當時的淪陷區和內地之間的郵件運輸的樞紐,每日郵件堆積如山,分揀封發工作非常繁重。半年後,盛懷禹奉調到雲南昆明郵政管理局工作。1941年春,盛懷禹向雲南郵政管理局報到,被局長英國人史密斯指派去滇西保山郵局工作。昆明去保山需3天車程,盛懷禹臨行前曾請同學代辦了西南聯大招生的報名手續。在保山郵局工作3個月後,已臨近考期,盛懷禹便向局長請假。局長對他求學的決心深表同情,給了他一個出差的機會,得以乘公車去昆明。當時正值雨季,公路上泥濘不堪,嚴重影響車速。第三天公車行駛至祥雲時,得悉發生塌山,交通嚴重受阻。盛懷禹在祥雲等了3天,及至公路修通趕回昆明時,已過了考期,錯過了求學機會。後來,他看到《雲南日報》登載雲南大學招生訊息,便和章亦棠同去應考,結果以第一名的考績考入雲南大學醫學院,並獲獎學金。

技術成就

在雲南大學醫學院,盛懷禹學習至二年級上學期。那時理化課均由周孝謙先生教授。課餘時,盛懷禹在他住所得識唐敖慶先生,訪談中受到啟發,決定再考西南聯大。1942年秋,盛懷禹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次年轉入化學系,1946年隨校遷回北京,次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因有家庭負擔,1941年以後的5年,盛懷禹都是半工半讀度過的。他白天在校讀書,晚間6點開始在郵局航快組工作,處理國內外航空郵件,工作至深夜或次日凌晨。工作的繁重,鍛鍊了他的意志。1947年,盛懷禹大學畢業後在上海虹光染料化工廠(後改名為化亨化工廠)任工程師,研究當時市場短缺的偶氮染料的製備工藝及投產。1949年夏為浙江大學化學系研究生及王季梁教授分析化學助教,隨藥物化學家張其楷教授研製新局部麻醉劑。論文完成時適逢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張教授調至軍事醫學科學院。經他介紹,1951年3月,盛懷禹受聘為中國科學院有機所助理研究員,莊長恭所長安排給他的研究課題為雌性激素的全合成。當時,莊長恭在甾族化學領域的研究成就已為世人所矚目。盛懷禹從該激素立體結構出發,製備了當歸酸及順芷酸這二個關鍵化合物,並進行合成前三環試製工作。1951年10月起,由於一系列政治運動開展,他的這一研究中斷。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抗生素工藝在我國尚是一片空白,某些國家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抗生素亦屬被禁之列。國家迫切需要發展抗生素藥物的研究與生產,遂召開第一次全國抗生素工作會議。有機所成立抗生素研究組,在副所長汪猷指導下,於1953年開始鏈黴素和金黴素的分離純化以及結構和合成化學的研究。盛懷禹參加黃耀曾領導的金黴素組工作,到1954年底完成了金黴素結構研究,採用降解反應及化學合成兩個途徑,證明了金黴素及地黴素具有相似結構,都是同一類型的氫化並四苯衍化物。論文在1955年全國抗生素學術會議上宣讀,獲得與會中外專家好評。後來看到C.R.Stephene等1954年在美國化學會刊上發表的金黴素結構研究論文,他所採用的降解反應與我們的大致相同,而研究範圍不及我們的廣。1956年盛懷禹被派往蘇聯進修,在莫斯科有機化學所納諾洛夫實驗室工作,研究萜類化合物合成。次年春納諾洛夫院士病逝後,轉入謝米亞金院士領導的實驗室,進行全合成金黴素的工作,探索D.CB三環的合成方法。經過一年余實驗工作已有進展,但因工作緊張患胃出血入院治療,受胃切除手術後返國。該實驗室完成金黴素合成並於1964年發表。
60年代,隨著我國原子能事業的發展,盛懷禹承擔幾項國家任務,並進行下列工作。1960年為中國科學院籌建新反應堆,盛懷禹承擔有機中子慢化劑的研製獲得成功,並發現聚苯醚類化合物具有獨優的耐輻射及耐熱性能。1962年為核燃料前處理萃取體系研製凝絮劑,發現部分水解的聚丙醯胺具有更好的凝絮性能。1963 年接受核燃料後處理萃取體系的乳化現象及破乳研究。乳化成因是後處理廠建廠時急需了解的問題,鑒於國外曾因乳化而發生堵塞因而封閉整個萃取設備,盛懷禹組織3個研究所人員參加的協作組,通力合作多年,研究獲得很好結果,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1969~1983年15年中,從事鋰同位素萃取分離新體系及新工藝研究,盛懷禹為5個單位協作組總負責人,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工作,其中有兩個新體系已推廣民用並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1975年盛懷禹合成新萃取劑,完成了它的工業製備工藝研究,由此萃取劑組成的新萃取體系具有分離係數較高、轉相方便等優點。1978年新體系經部級鑑定,1980年獲國家科委發明獎(三等獎)。1983年,新體系工藝中試通過部級鑑定。該工藝採用串級離心萃取裝置,這在同位素分離工藝尚屬首次。1983年,盛懷禹在完成上述任務後,開展了新型冠醚化合物合成及其絡合性能的研究,製備了10餘個新型雙臂氮雜冠醚化合物,研究冠醚萃取分離同位素的陰離子效應,及冠醚在有機反應中的套用,並與吳成泰教授等合著《冠醚化學》一書。1960年起,盛懷禹所接受的國家任務都涉及輻射化學及同位素化學,因此他在有機所先後建立了放射性同位素標記實驗室,設計及製造鈷-60輻射源裝置及輻化實驗室,穩定性同位素標記實驗室,開展了輻射化學研究,編譯了《有機化合物輻射化學》一書,並在上海理化所、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及上海理工學院開講有機輻射化學課程。1962年他受聘為上海市原子能委員會委員及輻化組組長,組織各項學術活動,包括輻射化學系統講座,編寫《輻射化學叢書》。1963年,他主持了由國家科委八局組織在長春召開的全國輻射化學學術會議。盛懷禹曾任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輻射技術中試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委員,現任上海原子核所國家輻射化學開放研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他從事輻射化學37年,是我國較早從事輻射化學的科研與教學工作者之一。盛懷禹共發表論文140餘篇並有《同位素標記有機化學》等專著。

簡歷

1921年1月3日 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
1941-1942年 在雲南大學醫學院學習。
1942-1947年 在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化學系學習,畢業。北京大學化學系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
1949-1951年 浙江大學研究生院化學系研究生兼任助教。
1956-1959年 在莫斯科蘇聯科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進修。
1951年至今 在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及博士生導師。
1982年至今 中國核學會核化工學會理事。
1983年至今 歷屆中日雙邊輻射化學學術會議中方組織委員。
1986年至今 中國核學會同位素學會理事。
1987年至今 兼任上海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1988年至今 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學術委員及兼任研究員;中國核學會輻射研究及輻射工藝學會名譽理事。

主要論著

1 盛懷禹,李樹森,陸惠秀等.新型大環聚醚的合成及配位性能.化學學報,1983年41(12):11275 盛懷禹,林守淵,王執中等.相轉移催化反應研究Ⅱ,相轉移催化產生的二鹵卡賓的環加成反應動力學研究.化學學報,1986,44:431~436
2陳耀煥,嚴金英,盛懷禹等.溶劑萃取分離鋰同位素研究Ⅱ,蘇丹Ⅰ-中性配位體協萃體系萃取分離鋰同位素效應探討.原子能科學技術1987,21(5):536
3 盛懷禹,何永海,王執中等.磷酸酯及磷酸酯化學鍵的輻射穩定性研究.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1989,7(2):4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