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堂擬鱨

盎堂擬鱨,Pseudobagrus ondon (T. H. Shaw, 1930),鱨科擬鱨屬的一種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盎堂擬鱨
  • 拉丁學名:Pseudobagrus ondon (T. H. Shaw, 1930)
  • 別稱:盎堂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鮎形目
  • 亞目:鯰亞目
  • :鱨科
  • :擬鱨屬
  • :盎堂擬鱨
  • 分布區域:黃河水系, 漢水水系等
分布地區,形態特徵,生活習性,

分布地區

黃河水系, 漢水水系, 淮河水系, 曹娥江, 靈江, 甌江等水系。
黟縣新安江上游水系中。

形態特徵

背鰭條Ⅱ-7。臀鰭條20-23。鰓耙10-15。脊椎骨46。
體長為體高5.6-7.0倍,為頭長4.3-4.9倍;為尾柄長10.5-12.6倍,為尾柄高9.9-11.2倍。頭長為吻長2.7-3.4倍,為眼徑的6.5-7.7倍,為眼間距2.3-2.6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0.8-1.0倍。
體延長,前部略平扁,後部側扁。頭中大,頂部為皮膜所蓋。吻寬,平扁,圓鈍,稍突出。口大,下位,淺弧形,上頜稍突出。上下頜和犁骨具絨毛狀細牙。須4對,鼻須工對,末端超過眼後緣;上頜須工對,伸過胸鰭基部;額須2對,外側1對較長,仲達胸鰭棘下方。眼位於頭的前半部,無游離眼緣。眼間隔寬闊。平坦或中央具有一條淺縱溝。鰓孔大,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細長。側線完整,平直,中側位,仲達尾鰭基。
背鰭第一棘短小,第二棘尖長,銳利,內外緣均無鋸齒;背鰭起點約位於吻端與臀鰭起點間的中點。脂鰭基部長,後端游離。臀鰭與脂鰭相對,基部長與脂鰭長几相等。胸鰭具一肩寬棘,內緣鋸齒髮達,外緣鋸齒細弱。腹鰭圓形,起點位於胸鰭鰭棘基部至臀鰭起點間的2/3處,末端幾伸達臀鰭起點。尾鰭圓形,稍內四。
體茶綠色,有一條黃色帶橫跨於背鰭前方,並向兩側下方伸展至鰓蓋膜上,在背鰭和脂鰭的後方各有一條較寬闊但不規則的黃色短斑條。胸鰭基部上方隱具一黑斑。背鰭色調較暗,其餘各鰭色淺淡。

生活習性

淡水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