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

症狀體徵,用藥治療,飲食保健,預防護理,病理病因,疾病診斷,檢查方法,併發症,預後,發病機制,

症狀體徵

發病緩慢,一般無自覺症狀。多見於20~60歲,皮損好發於四肢。基本損害為毛囊角化性丘疹,中心有角栓,除去角栓可見凹坑,損害呈膚色或淺褐色,周圍有紅暈。有時皮損可融合成疣狀斑塊。掌跖、黏膜一般不受累。本病常伴有糖尿病及肝腎疾患,如糖尿病及肝腎病得到控制,本病可減輕或自行消退。

用藥治療

本病無特效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治療。當患者合併有糖尿病或肝病時,當合併症改善,本病亦隨之改善。可用維生素A 10萬U/d。維生素E 400mg/d,1月後皮損可減輕。試用阿維A,10mg,2次/d,有一定效果,但停藥後易復發。局部用0.1%維A酸霜或角質溶解劑軟膏可使皮損變平,使症狀減輕。對巨大損害可用手術切除或雷射、電灼、冷凍等療法,可收到一定效果。

飲食保健

飲食正常即可。

預防護理

早發現,早治療。

病理病因

病因不明。可有家族史。多數認為本病屬遺傳性皮膚病,可能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有人認為可能與糖尿病和慢性腎功能不全或與感染因素有關。還有認為與維生素A代謝異常有關。

疾病診斷

應與下列疾病鑑別:
1.穿通性毛囊炎  多見於青年,全部為毛囊性角性丘疹,不在毛囊旁,無融合現象。毛囊角栓內含有捲毛或毛囊殘端,毛髮刺入表皮引起穿通,穿通處可見嗜鹼性碎片及炎細胞排入毛囊。
2.匐行性穿通性彈力纖維病  角化性丘疹較小,集簇排列成環狀;好發於頸旁、額部、面部或上肢。組織病理主要為真皮淺層,尤其乳頭內彈力纖維增多,變粗及經表皮排出。其上表皮有狹窄的管道,管道內有嗜鹼性碎片及嗜酸性彈力纖維排入管道內。
3.反應性穿通性膠原病  常與外傷有關,多在嬰幼兒時期或兒童發病。初期損害為針頭大小丘疹,呈膚色,丘疹發展至4~6mm時,中央形成臍狀凹陷。多見於手背、前臂、肘、膝等處。皮損可於6~8周自行消退。結合病理可以區別。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有相關疾患的實驗室指標異常如血糖、尿糖增高等。
其他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病變為一高度角化和部分角化不全的角質栓,嵌入表皮內,角栓內角化或不全形化物質向表皮內陷部位的表皮往下延伸壓迫表皮,並從表皮斷裂處侵入真皮上部。角質栓邊緣有角化不全及嗜鹼性碎片,下陷的表皮空泡變性及部分角化不良。穿透至真皮處,可見由炎細胞和異物巨細胞組成的肉芽腫性反應。

併發症

本病常伴有糖尿病及肝腎疾患。

預後

如糖尿病及肝腎病得到控制,本病可減輕或自行消退。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清楚。有人認為可能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糖尿病和慢性腎功能不全或與感染因素有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