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紋心理分析

皮紋心理分析

皮紋是指生於手指、手掌以及腳趾、腳掌上凸起的紋路。生於手指上的叫指紋,生於手掌及腳掌上的分別叫手掌紋及腳掌紋。皮紋一經發育完成,至此,終生不變。故皮紋已廣泛套用於刑偵界、醫學界、生物識別領域。

皮紋檢測是根據《皮紋學》、《胚胎學》、《遺傳學》《腦神經學》的研究理論和方法得出的一種科學檢測人的多元智慧型的方法,系統經由選擇的指紋交叉比對及科學統計出的常模資料型態加以判讀,來了解一個人的優勢及行為之形成原因,它是腦的認知過程,更是心智發展的因果關係。

通過指紋的分析,可以解一個人大腦皮質結構的功能,分析人腦細胞的分布狀態、先天優勢以及個人的體能狀態等信息,以提供個人先天智慧型相關的數據報表,進而判斷其性格、最佳的學習管道、優勢智慧型等,透過皮紋的檢測,我們可以預知孩子可能發生的困難與前景,並在他的學習道路上,預作準備,而不是事後的補救或治療的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紋心理分析
  • 根據:《皮紋學》、《胚胎學》
  • 分析:人腦細胞的分布狀
  • 預知:孩子可能發生的困難
皮紋簡史,皮紋心理分析,皮紋分析的優勢,

皮紋簡史

1、1684年,英國生理學家Nehemiah Grew(格魯)向英國皇家學會遞交了一份關於他對手指和手掌紋理形式的觀察報告,描述了汗孔,皮紋脊紋及其排列方式。
2、1685年,荷蘭Govard Bidloo(比盧)在他的一本關於人體解剖的著作中繪有一枚詳細的拇指紋形。
3、1686年,義大利Barcelona(巴塞隆那)大學解剖學教授Marcello Malpinghi,第一位使用顯微鏡觀察指紋並以時間為順序作詳細描述。
4、1788年,德國J·C·A·Mayer第一位寫出指紋分析基本原則,闡明:儘管每個人的指紋決不會重複,但可以歸納出一些相似點。
5、1823年,捷克John·E·Purkinje(普金吉),伯萊斯勞(Breslau)大學解剖學教授,第一位根據紋形將指紋分成九種類型。
6、1856年,英國William·J·Herschel在印度時,側重研究指紋在民事上的套用。
1916年,在英國發表他的著作“The Origin of Fingerprinting”(<指紋的來源>)
7、1880年,英國蘇格蘭Henry Faulds(亨利·福爾茲),在Nature(《自然》)期刊上發表論文,建議在犯罪現場採集指紋作為證據。
8、1883年,美國著名作家Mark Twain(馬克·吐溫)在他的小說“Life on the Mississippi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中,說明指紋運用於定罪。
9、1892年,英國Francis Galtin(高爾敦)爵士,首先提出斗形紋、箕形紋和弧形紋三種紋型的基本分類法。他的《指紋學》是近代指紋學誕生的標誌。
10、1897年,美國人Harris Hawthorne Wilder(外爾德)研究手掌的各指球(魚際)區域,將它們命名為A、B、C、D三半徑點(triadic points)並發明了主要紋線索引。
11、1900年,英國人Edward Henry(1850-1931年)發表了論文《指紋的套用與鑑別》。還寫有《證明犯罪之指紋學》一書。
12、1923年挪威Kristine Bonnevie(克里斯丁)第一位廣泛的將皮紋作遺傳方面的研究。
13、1926年,美國學者Harold Cummins(卡明斯)首創術語dermatoglyphics,他被譽為“皮紋學之父”。(derma=skin皮膚,glyphe=carve雕刻)
14、1943年,Harold Cummins和Charles Midlo合作出版了膚(皮)紋學上的劃時代經典著作“Finger Prints,Palms and Soles---An Introduction to Dermatoglyphics”(《指紋、掌紋和跖紋—皮紋學之介紹》)。
15、1944年Julius Spier(朱莉斯)出版“The Hand of Children”(《兒童之手》)一書,分析兒童心理性格發展是否有抑制或反常的跡象。
16、1967年9月,英國倫敦舉行了國際皮紋學研究會議,確定了分類法,提出三叉點位置及數目來區分各種紋型的原則。指紋共分成三大類11種基本類型。
17、1969年,John HM 與D·W·Smith發表有關皮紋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會改變的論著。
18、1973年2月《小兒科臨床》期刊:Johnsin與Opitz在著名的美國愛荷華(Lowa)市兒童發展門診部,發現了默寫疾病與批文的密切關聯。對於皮紋,他們的結論是:“皮紋應該包括在小兒科門診的例行檢查中”。
19、1974年.Beverly C·Jaegers(貝瓦利)論述可由手上顯示的皮紋記號找出其個人擁有的心理學上的特性
20、1976年 Milton Alter 系統地研究皮紋和染色體畸變的關係。
21、1981年Roger W·Soerry(羅傑·斯佩里)教授因皮紋與大腦的研究成果對人類的重大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2、1982年10月4-8日,江蘇南京召開了“中國皮紋學研究協作組第一次論文研討會”。至今,已召開了六次會議。
23、1983年,Howard Gardner(霍華·加納)博士提出八大智慧型理論(八大智慧型包括:語文智慧型、邏輯數學智慧型、視覺空間智慧型、肢體動覺智慧型、音樂智慧型、人際智慧型、內省智慧型、自然觀察者智慧型。),加速了優勢測評技術的成熟。
24、1989年,Amrita Bagga(巴嘎)發表文章說明精神分裂症的皮紋狀態,確認皮紋在生理學和心理學上是有不可取代、極有價值的作用。
25、1989年11月,邵紫菀(wan)代表中國體育界出席在美國召開的“第一屆世界奧林匹克體育家科學大會”,他的“皮紋與體育運動員選材”的研究受到了高度的讚譽
26、1991年,皮紋檢測系統軟體形成(美國肯塔基時代Kentucky Tines公司)。
27、1998年8月7日美國皮紋學學會(ADA)學術委員德州大學人類遺傳中心的R.Chakraborty教授來上海進行了學術性訪問,於張海國教授交流。
28、2000年,美國SSPP(生理模式研究協會)組織推出了皮紋多元智慧型檢測系統。

皮紋心理分析

皮紋心理學,是挖掘人類無限內在潛能的全新學科。它是通過手上或者身體其他部分的紋路,來研究大腦分布特點和遺傳中的性格特點,分析出一個人的性格、學習潛力、思維方式、學習風格、思維動機、智慧型的特點等等很多方面,挖掘一個人的優勢、潛能,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該技術是一門快速全面了解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實用工具,在中國大陸還屬於一門新興學科。中國皮紋研究中心認為,“助人自助”,是心理學的最高理想。“皮紋心理學”初看像是玄學,實際上屬於科學的範疇,它建立在皮紋學基礎之上。它的發展無疑能幫助更多的人了解和把握自己。”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就曾說過:“手是人類外在的大腦。”透過皮紋心理學研究工具可以科學地解讀大腦密碼,進而準確得分析出人類的多元智慧型及潛在個性,可以提早發掘人的先天優勢與劣勢,及早規劃合適的職業發展方向。

皮紋分析的優勢

如何套用皮紋來協助了解孩子的先天智慧型?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分析:
1. 先天的學習潛能量(天生的腦細胞數)。
2. 腦部的皮質結構優越順序(多元智慧型的強弱)。
3. 易形成的後天強勢智慧。
4. 從手掌紋atd角度測量法,可以了解腦與肌肉的互動協調能力。
5. 先天學習風格。
6. 先天學習類型。
7. 先天學習精神及能力的解析。
8. 易形成的後天特有身體狀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