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管移植術

皮管移植術

皮管移植術是醫學方面的一種手術,治療於較深的畸形無法用皮片修復者,或損傷深達肌腱、神經、骨骼和大血管者,需用皮瓣移植修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管移植術
  • 第一條:適應證
  • 第二條:術前準備
  • 第三條:麻醉
基本信息,適應證,術前準備,麻醉,手術步驟,術中注意事項,術後處理,

基本信息

拼音
pí guǎn yí zhí shù
管狀皮瓣是將一塊雙蒂的皮瓣向內捲成管狀,長、寬比例一般是3∶1;因做到完全沒有創面,故亦稱為閉合性皮瓣。這種皮瓣可以轉移到較遠的部位,擴大了皮瓣移植套用的範圍。缺點是手術次數多,花費的時間長。游離皮瓣問世後,皮管的使用已大大減少。在確定缺損部位不能用扁平皮瓣修復,也不宜採用游離皮瓣移植時,可用皮管修復。再設計皮管長度、寬度、部位和轉移方法。根據皮管採用部位,分為腹部皮管、胸腹皮管、肩胸皮管、上臂皮管和頸部皮管等[圖1]。

適應證

一般較深的畸形無法用皮片修復者,或損傷深達肌腱、神經、骨骼和大血管者,需用皮瓣移植修復。

術前準備

1.改善全身情況 如病人有貧血、血漿蛋白過低、脫水等情況,須先行治療。
2.肉芽創面需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包括通暢引流,勤於更換敷料及鹽水濕敷(一般濕敷2~3日),適當加壓包紮,抬高患肢,待肉芽色澤新鮮紅潤,質地堅實無水腫,分泌物少,周圍創緣無炎症現象,方能進行植皮。如肉芽組織高者可行削除。
3.新鮮創面應按清創步驟進行處理,使創面無活動性出血和壞死組織,邊緣修剪整齊。
4.供皮區應於手術前1日剃毛,用肥皂水刷洗,擦乾後用酒精塗拭,以無菌巾包紮,不能用烈性殺菌消毒劑(如碘酊等),以免損害表皮,降低皮片活力。手術時用1∶1000硫柳汞酊與75%酒精作皮膚消毒。

麻醉

一般植皮面積大者多用全麻;面積較小者可用局麻、硬膜外或椎管內麻醉,或其他神經阻滯麻醉。如在局麻下用取皮機取中厚皮片時,需特別注意進針點應在取皮區的四角或邊緣,由此點作扇形浸潤;不要在取皮區內進針,以免局麻針孔滲液,影響膠水的粘稠性[圖8]。

手術步驟

1.設計、分離皮瓣 根據皮管長、寬比例為3∶1的原則定點劃線[圖2]。按照劃線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淺筋膜。定點縫線牽引後,再在深、淺筋膜間輕輕分離皮瓣,使淺筋膜以上的組織完全與深筋膜分離,形成有兩個蒂的皮瓣組織[圖3]。
2.捲成皮管 剪除多餘脂肪組織檢查無出血後,將皮瓣向內捲成管狀,用3-0~5-0尼龍線或細絲線縫合。供皮區創面可拉攏縫合,並用8~10號粗絲線作減張縫合。兩端的菱形創面可用褥式縫合閉合;如張力太大,可移植中厚皮片,閉合創面[圖4 ⑴ ⑵]。
3.包紮固定 供皮區創面縫合呈>-<形,分別用凡士林油紗布置於皮管和供皮區上,油紗布間置紗布墊,皮管兩側分別置兩個較皮管略粗的紗布卷保護皮管不致受壓,然後包紮[圖5]。
4.斷蒂及轉移皮管 無論是扁平皮瓣或管狀皮瓣移植到另一部位後,再建血運,需要3周左右的時間,因此,須在3周后才可斷蒂;如有感染,則需延長時間。較常用的皮管轉移方法有兩種:
⑴一次直接轉移:皮管形成3周后,切斷皮管一端轉移;再3周后斷蒂,將其沿縫合處切開,止血後,修剪成適當厚度,用其一部分或全部修復缺損或畸型[圖6]。
⑵手腕部攜帶轉移:利用手腕部攜帶皮管,可將皮管轉移到較遠的缺損部位[圖7 ⑴ ⑵]。

術中注意事項

扁平皮瓣和管狀皮瓣在術中均需注意下列事項:
1.皮瓣的設計必須與血管的走向平行,以利皮瓣的血液供應。
2.一個蒂的扁平皮瓣的長、寬比例一般不得超過1.5∶1,管狀皮瓣的長、寬比例一般不得超過3∶1。
3.皮瓣形成後,止血一定要徹底;否則,發生血腫壓迫血管,會使皮瓣壞死。
4.移植皮瓣或形成皮管後,一定不能有張力。

術後處理

1.嚴密觀察血運情況,一旦有血運障礙,應立即找出原因加以解決(如出血所致應予止血等)。
2.皮瓣或皮管不能扭轉,要有良好可靠的固定。
3.腹部皮管術後宜取半坐位,使皮管處於鬆弛的位置。
4.皮管轉移前要經血液循環阻斷訓練,證明一側血液循環足以維持皮管的存活時,才可將訓練端切斷向他處轉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