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拉古城遺址

皮特拉古城遺址

皮特拉古城遺址位於約旦首都安曼以南200多公里處的重鎮馬安附近。1812年才被人們重新發現,闢為旅遊勝地。1985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皮特拉古城遺址
  • 地理位置:約旦馬安省
  • 氣候類型: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
  • 建成於:公元前3世紀到前2世紀
  • 海拔:810米
歷史,建築,

歷史

古羅馬時期,奈伯特人建立王國,定都於此,公元前 1 世紀,其疆土曾擴大至大馬士革。公元 106 年,被羅馬帝國占領,作為商隊要道,曾盛極一時。後因陸上商隊逐漸被新興的紅海貿易所取代,這裡日趨衰落;更因山路險峻、人跡罕至而湮沒無聞,荒廢長達 10 多個世紀。
皮特拉古城遺址

建築

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石頭城”,宮殿、廟宇、陵墓、劇場、澡堂、住宅等,均從山岩上開鑿,規模比印度著名的阿旃陀石窟還大。此城原名“塞拉”,即“岩石”的意思。由於石城的岩石是赤紅色或赭色,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玫瑰色,故又有“玫瑰城”之稱。進入古城需要經過一條長約 1.5 公里的峽谷,峽谷最寬處 7 米左右,最窄處僅能通過一輛馬車。峽谷內,甬道迴環,幽深曲折,兩側石壁聳立,仰望天空,猶如一線。進口處右邊石壁上有一石象守門。峽谷盡頭處豁然開朗,聳立著一座依山岩雕鑿的殿堂,高有40 多米,寬 30 米,名哈茲納赫,意為“金庫”。殿堂造型宏偉,分上下兩層,直至岩頂,6 根羅馬式門柱高達數十米,橫樑和門檐雕有精細的圖案。上層就山岩雕鑿出聖母、天使和帶有雄健翅膀的武士,形象逼真。石壁上有原始壁畫。殿內分正廳和側廳。傳說這裡曾收藏著歷代皮特拉國王的財富。穿過殿堂前面的山谷,有一座依山岩雕鑿成的古羅馬劇場,舞台上聳立著 4 根粗大圓柱,看台呈扇形階梯式,可容納 3000 人。劇場對面的山岩中有一法庭遺蹟,大廳面積達 360 平方米,大門莊嚴肅穆,是當年奈伯特王朝執法機關所在地。劇場後面是一片很大的開闊地,滿山遍野都是五彩繽紛、花紋各異的石頭,城市依四周山坡建築而成,有寺院、宮殿、澡堂和住宅等,這裡過去是皮特拉的商業中心。古城東北山岩上的石窟最為宏偉、精美,有一座模擬羅馬宮殿建築風格的 3 層巨窟,由於石壁高度不足,最高一層用長方巨石鋪砌成。這一帶兩邊石壁上雕鑿了數不清的殿堂、洞穴、墓碑,依傍山勢,重樓疊層,蔚為壯觀。山麓的本特宮,又稱女兒宮,是一座具有拜占庭風格的古廟建築。傳說當年城市缺乏水源,國王下令如有人能引水入城,願以公主相許,後有一建築師從谷外將水引入城中,國王就將公主嫁給他,此宮遂改稱女兒宮。現在峽谷進口處石壁左邊的水槽,即是當年的引水處。在女兒宮不遠處有皮特拉石窟博物館,石門上是一羅馬人頭像,標誌著皮特拉初期的歷史,裡面還有許多豐富多彩的人獸石雕以及陶器、古幣和其他文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