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戴伊

皮特·戴伊

皮特·戴伊 Pete Dye 不是高爾夫運動員, 他是高爾夫球場設計大師。 是高爾夫名人堂的成員。

對於任何一項運動,最吸引眼球當然是在賽場上呼風喚雨的明星。但對於高爾夫而言,即使你如伍茲般神功蓋世,最終還只能遊戲於設計師的股掌之中。設計師主宰著你與我在球場上的每一次揮桿,哪怕是每一秒的心情。他決定了球場的血統,亦決定了其製造樂趣的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特·戴伊
  • 外文名:Pete Dye
  • 出生日期:1925年12月29日
  • 畢業院校:Rollins College
個人簡介,設計生涯,

個人簡介

出生: 1925年12月29日
居住: 印第安納,camel
母校: Rollins College
皮特·戴伊

設計生涯

正因各天才設計師的無限創意,才讓高爾夫這項 運動生生不息。從本期開始,我們將陸續向讀者介紹幾位殿堂級的設計大師。現在,我們先從有“鬼才”之稱的皮特·戴伊(Pete Dye,又稱北戴)開始。
世界上有一類人,他們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卻總能將喚出神來之筆,匠造難以複製的經典而獲得成功。我們把這類人叫做“鬼才”。在高爾夫球場設計領域,能配得上這個名號的,則只有他——皮特·戴伊(Pete Dye)。
對他的名字有點陌生?那你至少知道那個“惡名昭著”的TPC鋸齒草球場17號洞,知道島果嶺吧?皮特·戴伊正是島果嶺的發明者!雖然他一生中只設計了兩個 島果嶺(另外一個是PGA WEST俱樂部體育館球場的17號洞)。但現在我們卻可以在無數個地方發現這個史無前例的設計,包括在中國。眾多設計師追隨著皮特的腳步,或模仿或借鑑, 將他的烙印打在了世界各地。然而皮特·戴伊之於高爾夫的意義還遠遠不止於此。
在設計生涯的早期,皮特深受另一位殿堂級設計大師的影響,那就是老羅伯特·瓊斯(Robert Trent Jones,Sr.)。他刻意模仿著前輩的設計,例如將發球檯修得很長。直至某日,他接到傑克·尼克勞斯的電話,得知岸市球場(Harbour Town Golf Links)要重新設計以滿足職業賽事的要求。與此同時,瓊斯的棕葉沙丘球場(Palmetto Dunes)亦在附近動工,於是,皮特決定需求突破,處處反其道而行之。當新的岸市面世時,皮特極具顛覆性的設計備受非議,甚至有球手揚言要殺掉他,然而 阿諾德·帕默(Arnold Palmer)在1969年岸市舉辦的首屆傳統高爾夫精英賽中順利奪冠,讓球迷們真正認識到了這座新球場的魅力。皮特·戴伊亦因為岸市一舉成名,自此之 後,他更“肆無忌憚”地打破傳統球場設計的固定模式,開創了獨樹一幟且影響深遠的戴氏風格。
這種風格有著濃郁的蘇格蘭風味,在皮特的球場中,聖·安德魯斯的罐型沙坑隨處可見。而他更大膽地將自己對火車的鐘愛套用到設計當中。火車枕木在他設計的球 場建設中被大量使用。儘管有人譏諷這些黑不溜秋的枕木讓球場成為“焦土”,但在更多的球手眼中,這個設計卻是不折不扣的經典。
很多人都認為,錦標賽級別的球場必須擁有狹窄的球道和比膝的長草。時至今天,皮特·戴伊設計的球場還保持一項紀錄——舉辦PGA賽事的次數最多。但這並不 意味著他的球場曲高和寡。在皮特的設計哲學中,任何高爾夫球場都應該滿足最廣泛數量的球手的需要。因此,他把球道設計得十分寬闊,把製造難度的工作留給了 發球檯。通過發球檯位置的設定控制落球點,然後再配以策略性的設計:時而是波浪般起伏的球道,時而是深而陡的罐型沙坑,時而是狹長河床型沙坑,時而是大面 積的水障礙……站在不同的發球檯,球手面對的都是不一樣的處境。於是,在皮特設計的許多球場經常會出現女子球手打得比男子球手好,業餘球手又打得比職業選 手好的怪現象。皮特·戴伊曾打趣道,這正是其妻子不與他離婚的原因。
皮特·戴伊以自己的創意賦予了高爾夫球場現代的靈魂,為全球無數球手帶來全新的高爾夫體驗與快樂。皮特·戴伊是當之無愧的“現代高爾夫球場設計之父”。而 皮特·戴伊家族亦繼承、發展著戴氏風格,在世界各地打造出超過300個精品球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