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侗寨

皇都侗寨

皇都侗寨位於湖南懷化通道縣,並坐落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百里侗文化長廊”中心地帶的黃土鄉,現已建成為“通道皇都侗民族文化村”,為國家AAAA級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皇都侗寨
  • 地理位置:湖南懷化通道縣
  • 氣候類型: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景區
  • 門票價格:50
  • 著名景點:普修橋
概況,景點簡介,歷史沿革,故事傳說,風俗習慣,景區構建,其他項目,

概況

皇都侗寨由頭寨、盤寨、尾寨、新寨共同組成。前三個寨子連為一體,新寨則是處於一個半島上,由風雨橋(普修橋)和公路相通,與另三個寨子隔河相望。皇都侗寨是侗族村寨保留最完整的地方之一,現有吊角樓500餘座,形成氣勢磅礴的侗族吊角樓群。寨中現存鼓樓4座,風雨橋1座。

景點簡介

歷史沿革

皇都侗寨在行政區劃上隸屬於黃土鄉。黃土鄉原屬廣西三江縣,1954年歸通道,屬第七區,1956年成立黃土鄉,1958年併入坪坦公社,1961年建黃土公社,1984年改社為鄉至今。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擴大,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逐步實施,外來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浪潮正一浪高過一浪的衝擊著傳統的侗族文化,侗族傳統文化面臨著外來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挑戰。本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理念,為了更好的繼承和發揚侗族優秀傳統文化,1995年,通道侗族自治縣政府決定成立皇都侗文化藝術團,使其成為宣傳和展示侗族本土文化的一個視窗。巍峨雄偉的侗寨鼓樓,壯觀秀美的侗鄉風雨橋,美妙動聽的侗族大歌,味形色美的侗族特色飲食深深地吸引著各路遊人。皇都侗寨逐步成為了以展示侗族傳統文化為載體的旅遊文化。

故事傳說

傳說古夜郎國天子路過此地,被其濃郁的民族風情所迷戀,故建“皇都”城。皇都侗文化村由頭寨、尾寨、新寨、盤寨四村組成,歷史悠久,民風民欲最為完整亮麗。鼓樓里、涼亭內、風雨橋邊,處處琴聲悠揚,歌聲如潮。

風俗習慣

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特色:各具風貌的侗族民俗、民風深深的吸引著各路遊客,成為侗文化村的重要的旅遊資源。主要有:頗具特色的風味食品,絢麗多姿的侗族服飾,色彩鮮明的民族刺繡,種類繁多的民族藝術,豐富多彩的民族節俗。
(1)飲食習俗
侗族的風味食品品種很多,頗具特色,主要有油茶、苦酒、侗粑。侗族“嗜酸成癖”,有“三日不吃酸,走路打倒竄”的說法。侗家四季都醃酸,別有風味的酸草魚,一醃就是三五年,甚至一二十年,是招待上賓或是遇到紅白喜事才可嘗到的美味。
(2)侗族服飾
侗族的穿著絢麗多姿,衣料大多是自種棉花,自紡,自織,自染的侗衣,細衣和侗緞僅作為盛裝和配飾用。侗族婦女喜愛的裝飾品,大都為銀質,每逢喜慶佳節,年輕姑娘佩戴的項鍊、項圈多達數層,手圈五、六對全副重量達十餘斤。
(3)民族刺繡
民族刺繡以侗綿最負盛名。侗家姑娘幾乎人人會織綿,編織侗綿只能按布紋紗路的走向穿針引線,故圖案的條紋大多是直線,成幾何圖形。侗綿的色彩著重原色和重色,對比鮮明。
(4)民族藝術
侗鄉一向被譽為“歌舞之鄉”。有“飯養身子歌養心”的諺語,可見其對歌非常重視。侗族大歌,曾以其獨特的多聲部合韻震撼法國巴黎,名揚世界。侗族的民間舞蹈有蘆笙舞、哆耶舞、春牛舞、花扁擔舞等,其中具有顯著民族特色和濃郁地方色彩的蘆笙舞和哆耶舞是侗族藝苑中的兩朵奇葩。侗族蘆笙、侗族琵琶歌、侗錦、侗帕、大戍梁歌會被公布為湖南省首批非物質遺產。侗鄉被譽稱“民族體育之鄉”,人民喜愛的體育項目有:搶花炮、哆毽、耍春牛、踩高腳馬、踩蘆笙、侗棋、斗鳥等。這些活動具有廣泛的民眾性,並與文化娛樂活動結合起來,與音樂、舞蹈、體……等融會在一起,給人以美的享受,有益於身心健康。現傳統的搶花炮、射駑、高腳馬等已被列為國家比賽項目。

景區構建

皇都侗寨由頭寨、盤寨、尾寨、新寨共同組成。前三個寨子連為一體,新寨則是處於一個半島上,由風雨橋(普修橋)和公路相通,與另三個寨子隔河相望。
1、民族建築:侗族的民族建築非常富有特色,一般分為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2類:居住建築大部分為三層杉木結構的吊腳樓,公共建築包括寨門、戲台、鼓樓、風雨橋、涼亭等。皇都侗寨具有特色的建築具體如下:
(1)寨門:
皇都侗寨現有三座寨門,分別為皇都侗寨寨門、盤寨寨門、新寨寨門。皇都侗寨寨門位於普修橋以北坪坦公路上,盤寨、新寨寨門位於各寨入口處。各寨門除了景觀的功能外,還是侗族村寨“邊界”空間的重要構成要素。
(2)鼓樓:
皇都侗寨現有兩座鼓樓,分別為頭寨鼓樓和尾寨鼓樓,位於現戲台兩側。鼓樓是一種純木結構建築,飛檐重閣,層疊而上。侗族鼓樓作為一種公共性建築,具有多種功能。如集體議定村規公約,排解糾紛,獎罰活動,節日活動和各種喜事活動等。此外,這裡還是侗族人民茶餘飯後開展休閒娛樂活動,進行信息和思想交流的場所,所以鼓樓是侗族人民進行社會和文化活動的中心。
(3)普修橋:
皇都侗寨的普修橋坐落於坪坦河上,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後毀於洪水,清嘉慶八年(1812)重修,1984年復修,2007年3月寨民對橋體進行維修。橋全長57.7米,寬4.2米,等分成21廊間,橋廊兩側設定通長直欞窗,四柱三間排架,橋身為重檐長廊,分設三座橋亭,橋兩端各設一橋門,橋門為重檐歇山頂。兩邊橋亭為三重檐,方形平面歇山頂式,中間橋亭有七重密檐,下三層為方形平面,上四層為八角攢尖葫蘆頂。1988年,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行文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公布法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現在主要功能為新寨與外界聯繫的紐帶和村民休閒娛樂場所。
(4)重陽樓:
重陽樓始建於清光緒年間,此樓高6米,北京搬家公司,占地30平方米,共兩層,底層呈正方形,頂部為二重檐,四角歇山式,造型為廳堂式,是侗族民眾為老年人修建的休息、聊天、娛樂的場所,體現了侗族人民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5)涼亭:
皇都侗寨僅有一個涼亭,與盤寨寨門相連,為一層木結構坡屋頂,中間設有火塘,是盤寨村民日常生活中休息、聊天的場所。

其他項目

1、合攏宴
吃合攏宴,不僅只於一家之中的幾弟兄,有時分了家的幾兄弟或一個房族、一個寨子來了共同的貴客,而客人又不能久留時,主方每戶來一成年男子,各儘其所有,共同籌辦酒席並陪餐,謂之吃“合攏宴”。他們根據各自的家庭情況,把自家好吃的拿出來,或開壇取醃魚醃肉,或殺雞殺鴨,或炒豬、羊、牛肉,或炒雞、鴨、鵝蛋,或炒雀子肉和野獸肉;自帶甜酒、泡酒或燒酒以及粘米飯、糯米飯、粳禾米飯、糍粑、小米粑等一起來陪客人。合攏宴一開始,首先由家長、族長、寨老端杯致歡迎辭,之後宴會才開始。  喝酒一般要喝“轉轉酒”表示親熱,也稱“串杯”,即每人各喝鄰座杯中的酒,全部同時舉杯敬鄰座,團結友好的氣氛極其濃郁。吃菜要吃“轉轉菜”,一家的菜碗一人接一人傳過去,人人都能吃到。酒至半酣,主人中之長者斟滿兩碗酒,和客人換飲,然後再按長幼順序與客人換飲。客人酒量小,可事先聲明,不必每碗盡飲,但須稍許抿一點,方為不負盛情。席間,還要以歌助興。宴席快結束時,要飲轉轉酒,主人長者先端起自己的杯遞給身邊的人,依次往下遞,開成一個大圈,一同飲盡。吃合攏宴是侗族人民給客人的一種榮譽,能蒙此厚遇必非一般客人。這一習俗歷時久遠。
皇都侗寨
2、原生態侗族歌舞表演
觀看皇都侗族文化村藝術團的精彩表演,則是另外一番享受,《敬酒歌》 、《扯扯摸》 、 《踩簸箕》 、 《禾桿歌》、 《鬧茶》 《搶蛋》、《板凳情歌》 、《筒地咯羅鬧歌堂》等一組民族色彩十分濃厚的文化節目匯集了侗族傳統文化的精華,輕歌曼舞,迴腸盪氣,於行雲流水間透出一種陽剛之美。
皇都侗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