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惟明(唐朝大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皇甫惟明(?—747),籍貫不詳,唐朝大將,天寶元年官隴右節度使,玄宗年間,擊破吐蕃作亂。曾為忠王李亨(即唐肅宗)友。開元十八年(730),言和親之利,奉玄宗命使吐蕃,唐蕃遂修舊好。御吐蕃有功,天寶五年(公元746年),皇甫惟明又兼任河西節度使。後入朝,見李林甫專權,意頗不平,曾勸玄宗去李林甫,為李林甫記恨。時忠王已為太子,李林甫遂興冤獄,誣稱他與太子妃兄韋堅謀廢立,貶播川太守。次年被殺。

基本介紹

  • 本名:皇甫惟明
  • 所處時代:唐朝
  • 去世時間:公元747年
  • 主要成就:河西節度使、鴻臚卿
  • 性別:男
人物事跡,諫促和親,抗擊吐蕃,兵敗石堡城,被誣賜死,

人物事跡

諫促和親

皇甫惟明早年曾與忠王李亨為友(即後來的唐肅宗)。開元十八年(730年)九月,吐蕃因屢敗於唐軍,便遣使請和。皇甫惟明知道後,便面陳和親之利。唐玄宗卻認為:“吐蕃贊普往年嘗與朕書,悖慢無禮,朕意欲討之,何得和也!”皇甫惟明解釋道:“開元之初,贊普幼稚,豈能如此。必是在邊軍將務邀一時之功,偽作此書,激怒陛下。兩國既斗,興師動眾,因利乘便,公行隱盜,偽作功狀,以希勳爵,所損鉅萬,何益國家!今河西、隴右,百姓疲竭,事皆由此。若陛下遣使往視金城公主,因與贊普面約通和,令其稽顙稱臣,永息邊境,此永代安人之道也。”(《舊唐書·吐蕃傳》)玄宗覺得言之有理,便令皇甫惟明和內侍張元方出使吐蕃。二人至吐蕃,對贊普和金城公主說明來意。贊普非常高興,欣然請和,唐蕃兩國遂修舊好。

抗擊吐蕃

不久,皇甫惟明因功任左衛郎將(《唐會要·卷五十九》);開元二十年三月(735年),皇甫惟明,攝侍御史,充長春宮使(《唐會要·卷五十九》);後又任司農少卿(《冊府元龜·卷一百五十八》);開元二十五年(740年)七月,任檢校司農卿(《冊府元龜·卷一百五十八》);開元末年,皇甫惟明出任隴右(今青海西寧樂都及甘肅臨潭等)節度使。
天寶元年十一月(742年),吐蕃大軍進犯隴右地區,皇甫惟明立即率軍迎擊,在青海大獲全勝。十二月二十七日,吐蕃大將莽布支再率3萬餘人馬,與皇甫惟明部交戰。唐軍先鋒騎將王難得率先出陣,與吐蕃贊普之子琅支都交鋒。琅支都被王難得槍挑於馬下。吐蕃軍陣腳大亂。皇甫惟明指揮唐軍乘勢掩殺,斬獲5000餘人(一說3萬人)。
不久,皇甫惟明便發現吐蕃軍每次進犯隴右地區,都以洪濟城(今青海貴德西)為前哨陣地,遂決心除去這個隱患。天寶二年(743年)四月,皇甫惟明親自率領兵馬自西平郡(治西都,今青海樂都)出發,長途奔襲,推進千餘里,向駐守洪濟城的吐蕃軍發起進攻。由於唐軍遠道而來,出其不意,很順利地便占領該城。

兵敗石堡城

在天寶初年,唐玄宗喜好邊功,邊帥常以抗擊吐蕃有功而獲官爵。皇甫惟明在與吐蕃軍作戰中連戰連捷,立功心切,決定率廓州(治化隆,今屬青海)軍向吐蕃所占重鎮石堡城發起攻擊(又稱鐵刃城,在今青海湟源西南)。
石堡城是吐蕃的戰略要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開元十七年(729年)三月,朔方節度使、信安王李禕用遠程奔襲的戰術,方攻占石堡城。但是在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十二月,由於河西、隴右節度使蓋嘉運不思防務,致使吐蕃軍重新攻占石堡城。
皇甫惟明進至石堡城後,立即展開攻城。吐蕃守城將士一面憑險據守,一面傳書求援。吐蕃即派大論莽布支率軍兼程往援,並取得吐谷渾小王的配合,與守城將士裡應外合,攻打唐軍。皇甫惟明由於急功近利,只顧攻城,忽略打援,結果使唐軍遭到重創,副將褚詡戰死,皇甫惟明只好退兵。
隨後,皇甫惟明進京獻俘。十二月,唐玄宗對他進行了封賞(《冊府元龜·卷一百三十一》)。天寶五年(746年)正月十三日,皇甫惟明又兼河西節度使,鴻臚卿。

被誣賜死

皇甫惟明入朝後,發現宰相李林甫專權,心中不滿,便勸玄宗罷免李林甫,並認為刑部尚書韋堅(太子李亨的內兄)有宰相之才,可以啟用。李林甫知道後,便懷恨在心,決定報復。十五日夜,皇甫惟明與韋堅一同遊玩,共度佳節。李林甫遂以此為藉口,說韋堅與邊將私會,欲謀廢立。皇甫惟明與韋堅因此被逮捕入獄,李林甫又讓楊慎矜楊國忠王鉷吉溫等人一起出來做證。玄宗也懷疑韋堅與皇甫惟明結謀,但沒有確鑿的證據。二十一日,玄宗下制書責備說韋堅因謀求官職地位,存有野心,貶為縉雲(今浙江縉雲)太守;皇甫惟明因為挑撥離間君臣之間的關係,貶為播川(今貴州遵義)太守。天寶六年(746年),皇甫惟明被賜死。
2000年電視劇《楊貴妃》郭政鴻飾演皇甫惟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