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散(《全生指迷方》)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皂角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全生指迷方》卷四。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之功效。主治乳母吹奶,由哺兒時鼻氣沖乳中,忽然腫硬痛急,不即治之,結癰膿。

基本介紹

  • 名稱:皂角散
  •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四
  • 組成:皂角、蛤粉
  • 功用:清熱解毒,化痰散結
  • 主治:乳母吹奶,由哺兒時鼻氣沖乳中,忽然腫硬痛急,不即治之,結癰膿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皂角(燒,細研)、蛤粉(研)各等分(30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為細末,熱酒調一匙,或半錢,急以手揉之,取軟為度。
現代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酒調塗於患處,一日3次。

功用

清熱解毒,化痰散結。

主治

乳母吹奶,由哺兒時鼻氣沖乳中,忽然腫硬痛急,不即治之,結癰膿。

方義

蛤粉清濕熱以軟堅消硬,皂角散結核以退腫消癰。為散,酒煎,使濕熱頓化,則結硬自消,而乳腫無不退,乳汁無不通,何癰勢將成之足慮哉。

附方

名稱:皂角散
組成:黃牛角腮(銼)一個,蛇蛻一條,豬牙皂角(銼)五個,穿山甲
用法:上四味同入瓷瓶內,黃泥封固,候乾,先以小火燒令煙出,方用大火煅,令通紅為度,取出攤冷,杵羅為末。患者先用胡桃肉一個,分作四分,取一分,研細如糊,臨臥時溫酒調下,先引蟲出,至五更時,溫酒調下藥末二錢,至辰時更進一服。取下惡物,永除根本
主治:五種腸風,瀉血下痢,內痔外痔,脫肛肛漏
出處:《中藏經》(附錄)卷七
名稱:皂角散
組成:皂角樹皮、川楝樹皮各半斤,皂角核一合,石蓮(炒,去心)一合
用法:上為粗末,用水煎湯,乘熱以物圍定熏,通手洗於淨房中,就熏洗處鋪薦席,才黑洗了,以帛挹乾,便吃玉露通真丸,熱酒下二丸,便仰睡
主治:產後子宮脫出
出處:《婦人良方》卷二十三
名稱:皂角散
組成:大皂角(去皮,捶碎,煉膏)、石菖蒲、樟柳根、赤小豆、黑豆、川烏(炮)、草烏(炮)各一兩,五靈脂半兩
用法:上為末,以皂角膏為丸。每服二十丸,鹽酒吞下
主治:腎臟風毒,腰腳生瘡,大便風秘等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二引《澹察方》
名稱:皂角散
組成:皂角(不蛀者)不以多少
用法:將皂角每三十條作一束,以棕櫚裹之,縛定,子涸缸內浸一月,取出,卻於長流水內再浸一月,取出曬乾,搗羅為末。每一兩入麝香半錢,全蠍七個,研細拌勻。每服一二錢,溫酒或湯飲調下。一兩服愈
主治:瘰病
出處:《得效》卷十九
名稱:皂角散
組成:蔥、鹽、全蠍、皂角
用法:上為細末。先用淨水洗口,以獨蒜切片子,安在傷口上,後將藥末放在蒜上,用艾灸黃水出為度
主治:瘋犬咬傷
出處:《普濟方》卷三〇六
名稱:皂角散
組成:生地黃汁一碗,豬牙、皂角數錠
用法:將豬牙皂角於火上炙令極熱,蘸地黃汁,再炙再蘸,令汁盡,為細末。敷塞肉上,即消縮。又用朴消為末,敷壅肉上,消之尤快
主治:多食蟹及動風之物,齒間肉壅出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二

重要文獻摘要

《全生指迷方》:“皂角散治乳婦吹乳,忽然腫硬痛方。皂角、蛤粉等份。研細為散,每服半匙至一匙,熱酒調下。”
《濟陰近編》:“兒吹者,因母與兒俱睡,呼氣不通,吹積乳內,遂成腫硬。若不急治,變成癰疽,皂角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