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莢丸

皂莢,又名皂角樹,是我國特有的蘇木科皂莢屬樹種之一,生長旺盛,雌雄異株,雌樹結莢(皂角)能力強。皂莢果是醫藥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及洗滌用品的天然原料;皂莢種子可消積化食開胃,並含有一種植物膠(瓜爾豆膠)是重要的戰略原料;皂莢刺(皂針)內含黃酮甙、酚類,胺基酸,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皂莢丸用於治痰濁壅肺,咳逆上氣,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皂莢
  • 拉丁學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
  • 別稱:皂莢樹、皂角、豬牙皂、牙皂
  • 二名法:Gleditsia sinensi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薔薇目
  • 亞目:薔薇亞目
  • :豆科
  • 亞科:雲實亞科
  • :雲實族
  • :皂莢屬
  • 皂莢刺:含黃酮甙、酚類,胺基酸
相關資料
皂莢丸-《金匱要略》卷上。
【來源】《金匱要略》卷上。
【異名】皂角丸(《醫方集解》)。
【組成】皂莢112克(颳去皮,酥炙)
【用法】上一味,研末,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以棗膏和湯服3丸,日三夜一服。
【主治】痰濁壅肺,咳逆上氣,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
皂莢丸-《聖惠》卷六十。
【組成】皂莢10梃(不蛀、肥長1尺者,湯浸,去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黃耆(銼)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麝香半兩(細研入),當歸1兩(銼,微炒),桂心1兩,槐耳1兩(微炒),槐子1兩(微炒),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白礬2兩半(燒灰),蝟皮1兩(炙令黃焦),烏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檳榔1兩,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來源】《聖惠》卷六十。
【主治】痔疾,肛邊生鼠乳,及大腹疼痛,坐臥不得。
【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粥飲送下。
皂莢丸-《聖惠》卷三十一。
【組成】皂莢5-7片,皂莢樹白皮棘刺5-7片。
【來源】《聖惠》卷三十一。
【主治】骨蒸,傳屍鬼氣。
【用法】上藥各燒為灰,水淋取汁,將汁更於灰上再淋,如此3-5遍,即煎成霜,取2兩,入麝香3分,同細研,用軟飯為丸,如小豆大。每服7丸,空心以溫酒送下。瀉下勞蟲即愈。如未利,即加丸服之,以利為度。
皂莢丸-《聖濟總錄》卷五十。
【藥物組成】皂莢10梃(去皮並子,酥炙黃),苦參1兩,晚蠶沙1兩,乾薄荷葉1兩。
【處方來源】《聖濟總錄》卷五十。
【方劑主治】肺風成面瘡,鼻頭赤爛。
【製備方法】上為末,別用皂莢5梃捶碎,以湯2升浸,揉濾取汁,銀石器內熬減半;杏仁4兩,湯去皮尖雙仁,研爛,入水濾取汁1盞,與皂莢汁同藥末熬和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日3次,食後溫漿水送下。並用硫黃育塗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