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洞(浙江象山縣石浦)

百花洞(浙江象山縣石浦)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百花洞位於象山縣石浦,在1986年3月在此洞發現了岩畫,為省內首次發現。

百花洞岩畫為一大一小兩艘三道桅帆船,刻畫於火爐頭百花洞東側朝南偏東35°岩壁上。所在為陸軍某部營地,採石鑿毀大船桅帆上部,所幸畫面大部尚存,列入縣文物保護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花洞
  • 地理位置:象山縣石浦鎮
  • 景觀:岩畫
  • 發現時間:1986年3月
地圖信息,
百花洞位於象山縣石浦,在1986年3月在此洞發現了岩畫,為省內首次發現。
百花洞岩畫為一大一小兩艘三道桅帆船,刻畫於火爐頭百花洞東側朝南偏東35°岩壁上。所在為陸軍某部營地,採石鑿毀大船桅帆上部,所幸畫面大部尚存,列入縣文物保護點。
後受委託保護之副連長轉業,復採石,岩畫震裂,岩頂石孔積水滲入縫中,至2001年2月,見大船前下部畫面剝脫損毀,時駐軍裁撤。同年5月,中國美院王伯敏先生蒞石浦考察岩畫,撰文《石浦岩畫札記》。2002年,村民“恢復”百花洞時,以混凝土填補畫頂石孔、粉補殘破璧面,劃補損缺畫面,並於大船前上方增刻太陽,多有差誤。
百花洞岩畫高10米左右。早年,其前岩坎下即港面,據說清乾隆年間尚可泊船,後漸淤塞,港岸外移,今約距500米,其間陸地已成新街區。據當地居民相傳,昔有福建毛蘭船沉于山前,船家在此刻船作標記,備日後辨識沉船位置……久之,沉船淤沒不見。
岩畫所在壁面陡直且較平整,頗具“雨霽涼帆”圖意趣。畫面殘高1.02米、通寬2.5米,以寬、深同為陰刻線組成,作側視兩艘三道桅海船,頭向東北,大者在前,小者在後,小船船頭與大船船舵接著,大船船頭至小船船尾長2.05米。船體均呈元寶形,中段顯平緩,兩端高翹且懸伸,面頰板上刻有圓眼,尾下有舵,船上中後部刻前低後高天蓬。大船泊前錨,篷帆高扯;小船不見帆,似示偃息。四周無水,船底、船舵、船錨一目了然,當為潮退之際兩船泊擱於灘涂,頗具“雨霽涼帆”圖意趣。
大船船體長1.5米、中部高約0.42米,以5條曲度不同橫向長弧線與弧線間若干短豎線組成,簡潔地刻畫出船底、船膀、肚勒、船頭、船尾及其拼縫和裝飾等,船體長與中部高之比令人直覺船腹既闊且深。大桅連帆上部均殘,大桅用雙豎線表現,張開的大帆與船向大致平行,稍顯偏仄,篷檔殘留10根,繚絲集束於船尾一側;頭桅與後桅以單線刻鑿,因岩面蝕污,頭帆刻線模糊難辨,僅4根篷檔明晰,桅前似有三角形鑲邊(軟帆),後帆長方形,高同桅。小船造型類大船,但船身僅用四條橫向長弧線勾勒,不見其間短豎線,大桅改為單線表現。
畫面船隻頭尾尖高、中間平闊、尖底深腹,造型符合福建船特徵,結合口碑與當地年長者判別,岩畫船隻可斷為福建船。
百花洞岩畫具有中古繪畫裝飾性的風味。
火爐頭與二灣、江心嶼一帶均為古代石浦纜船泊舟、上岸落海之所,岩畫、題刻皆處古代港埠上坎岩台里側,為眾人易瞻之位,海拔高度均相當,推測刊刻年代為宋元時代。
畫面兩船,形式上雖一大一小,但均為三道桅,可知其實際體量、料數應該相當或較為接近,故其之大小,意在表現近者大、遠者小之縱深方向遠近關係,是鑿刻者樸素“透視”意念和技法自然流露;且畫面簡潔、概括,體現作者有較好造型能力。王伯敏先生評百花洞岩畫 “具有中古繪畫裝飾性的風味,估計與當時的民間繪畫作風是相一致的”。
百花洞

地圖信息

地址:象山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