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百宋樓

百百宋樓

藏書樓名,始建於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是清代四大藏書樓,藏書達15萬卷。“院內有“千璧亭”,珍藏漢、晉古磚近千塊,十分珍貴。現為湖州市重點保護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百宋樓
  • 性質:藏書樓名
  • 創建時間: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
  • 藏書:15萬卷
簡介,皕宋樓歷史,陸心源其人,陸氏大宅改建,皕宋樓藏書量,寶藏的結局,

簡介

“百百宋樓”,正式名稱為皕宋樓,“皕”字為兩個百,意謂內藏宋刻本有200種之多。但實際不及此數,其特點也是宋元舊槧收藏較多。書樓歷史不足30年。清末四大藏書樓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歸安陸心源的<百百>宋樓了。所有<百百>宋樓寶藏,已經東渡日本,不再屬於國人所有,光緒三十三年(1907)六月,皕宋樓和守先閣藏書15萬卷,由陸心源之子陸樹藩以10萬元全部售與日本岩崎氏的靜嘉堂文庫。
皕宋樓藏書為三部分:皕宋樓(藏宋元刊及名人手鈔手校者)、十萬卷樓(藏書以明刊本為主)、守先閣(.藏明後及明刊的重校本和傳鈔本)。

皕宋樓歷史

陸心源其人

陸心源(公元1834年—公元1894年),字剛甫,號存齋,晚號潛園老人。太平天國戰亂之後,故家藏書紛紛散出,陸心源低價搜羅,僅從上海郁松年宜稼堂一家就購得了48000多冊。之後,陸心源出任鹽官,資財日富,更是廣泛蒐集,嚴元照芳寂堂、劉桐眠琴山館、福州陳氏帶經堂以及歸安韓子遽、江都范石湖、蘇州黃丕烈、仁和勞平甫、歸安楊秋室、丁兆慶等人的藏書都匯流至陸心源家中。
陸心源手稿陸心源手稿
陸心源將藏書分別藏於皕宋樓、十萬卷樓、守先閣。其中月河街陸宅的皕宋樓,藏宋元舊刻;十萬卷樓,收明清時期的珍貴刻本、名人鈔校本及名人著述手稿;潛園的守先閣,藏普通刻本和鈔本,並開放供士人閱覽。藏書以富宋元刊本而著稱。本世紀30年代有人據日本靜嘉堂文庫所藏統計,其實數是:北宋刊本 7部 80冊,南宋刊本 114部 2611冊,元刊本 109部 1999冊,都是極其名貴的海內孤本。
陸心源的藏書在1882年《皕宋樓藏書志》撰成時已達15萬卷,1907年,其子陸樹藩將皕宋樓、十萬卷樓藏書出售時,其實數是4千部20萬卷4萬4千多冊。1908年陸樹藩又將守先閣藏書捐助給剛興辦的海島圖書館,據《陸氏守先閣捐助書目》記載,有1千餘部1萬4千餘冊。由此可見,在陸心源藏書散出前,藏書總數為5千部,近6萬冊,25萬卷左右。

陸氏大宅改建

皕宋樓和十萬卷樓系陸心源在華樓橋南堍的月河陸氏老宅中改建而成。陸氏大宅約建於清鹹豐、同治年間,是一座由四條軸線組合成的龐大建築群,現存月河街4號、6號兩條軸線的建築。最南側一軸(6號)前為千甓亭,是陸心源集藏漢、晉古磚一千餘方的處所,這些古磚大多出於湖州及三縣六朝古墓,磚上花紋別致、字跡奇異,特別保留著許多古代紀元、地理、官制、姓氏等資料,現大部分存於省、市博物館。亭旁有院,由角亭、瓢形水池及園林小品、四面花廳(乾閒草堂)、小洋樓(知足廬)組成,近代詞家、書法家楊峴手書的“千甓亭”匾懸於角亭,實際上那些陸心源視若珍甓的古磚主要藏於四面廳中,廳、樓在三十年代都被其孫陸熙威改造成西式,四面廳為歇山中式層頂、嵌西洋花波璃的門窗、花地磚鋪地,小洋樓也是頭戴“瓜皮帽”(觀音兜)、身著“西裝革履”的模樣,一見就是那個年代的時尚。
潛園潛園
百百宋樓
月河街4號為陸宅主軸。前有門廳、轎廳、第三進為陸宅老屋祖堂,名“恭儉堂”(與小洋樓平行)。第四進廳,則因景仰明代大學者顧炎武而被陸心源名為“儀顧堂”(背靠文昌閣巷),是陸與“苕上七才子”們切磋學問的書齋。儀顧堂與小洋樓後的三間樓屋平行,兩樓樓上就是傾國傾城的“皕宋樓”和“十萬卷樓”,前檐為晾書之需另搭棚式敞軒(寬2米),上鋪大方磚,沿口置青石板;樓板均加鋪成雙層、以增加荷載,滿足藏書功能。陸心源還在宅內設“穰梨館”,收藏金石文物,現存二十多方名家法帖,有朱熹、文天祥、趙孟頫等人的墨跡。並曾將自己的900餘卷撰著匯刻成《潛園總集》;又將藏書中的部分珍貴湖州地方文獻,刊刻為《湖州叢書》。
百百宋樓
至於一般常見鈔本、刻本則另藏於潛園守先閣,允許外人閱覽。
百百宋樓
陸氏藏書多得自上海郁松年宜稼堂,其中大部分為汪士鐘的藝芸書舍所收乾嘉時蘇州黃丕烈士禮居、周錫水月亭、袁廷檮五觀樓、顧之逵小讀書堆等四大家之舊藏,極為珍貴。陸心源盡力收購,江南數百年藏書精華,一時多歸其所有,成為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皕宋樓和十萬卷樓藏書目錄有陸心源的門人李宗運於光緒八年 (1882)編成輯錄體目錄《皕宋樓藏書志》120卷,續志4卷。
據時人李宗蓮《皕宋樓藏書志序》說皕宋樓中藏有“宋刊二百餘種,元刊四百餘種”,皕宋樓超過天一閣的地方有五;大學者俞樾的《陸心源墓志銘》也持此說。葉德輝《書林清話》云:“如近人陸心源之以皕宋名樓,自誇有宋本書二百也。然析《百川學海》之各種,強以單本名之,取材亦似太易。況其中有明仿宋本,有明初刻本似宋本,有誤會元刻本為遼金本,有宋板明南監印本,存真去偽,合計不過十之二三。自欺欺人,毋乃不可”---只有五十種上下,不能確信。
陸心源以皕宋為樓名,顯然是衝著另一位著名藏書家黃丕烈的“百宋一廛”的,其自矜自得之態畢露無遺。

皕宋樓藏書量

目前能較為確切反映皕宋樓藏書量的資料,當推昭和五年(1930年)出的《靜嘉堂文庫圖書分類目錄》原屬皕宋樓藏書的有:宋版書一百二十四部,二千七百七十九冊;元版書一百一十六部,二千零七十冊;金版書一部,十冊。皕宋樓藏書散出,如吳興周越然之言言齋,曾收宋纂圖互注《南華真經》、稿本《吳興蠶書》、明初本《管子》、吳鈔《疑獄集》、丁鈔《栲栳山人詩集》等八種。惟宋元版書多,總藏量也富,至光緒八年(1882年),不計普通坊刻之本,總數已達十五萬多卷,遠超天一閣。
陸心源於1894年方去世,此時總量應該還要多,散失,至1907年出售時的藏書數尚有四千部二十萬卷。1993年中華書局出版《清人書目題跋叢刊》,《皕宋樓藏書志·續志》以晚清的輩分而列《叢刊》第一種。(註:皕宋樓和十萬卷樓為陸氏故宅的二室而已,陸心源親手所建為潛園,規模宏大,他的另一藏書樓——守先閣即在其中,守先閣嘉惠學子,空前絕後,待後敘。)

寶藏的結局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陸心源長子陸樹藩將皕宋樓十萬卷樓守先閣等藏書售於日人,舉造成中國文化遺產的重大損失,著《書舶庸譚》的董康說:“古芬未墜,異域長歸,反不如台城之炬、絳雲之燼,魂魄猶長守故都”,稱為“皕宋樓事件”。陸樹藩將守先閣剩餘之書捐贈給剛辦的海島圖書館,計一千餘部一萬四千多冊(事見《陸氏守先閣捐助書目》);後陸樹藩又曾在蘇州辦孤兒院並任院長,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過世,享年五十九歲。皕宋樓藏書東渡後,杭州丁氏“八千卷樓”,經張之洞、端方、繆荃孫及丁氏後人努力,端方代官方購下,建江南圖書館(南京)收藏;次年,湖州姚氏、揚州徐氏藏書,先後購至京師廣化寺收藏(《張文襄公年譜》);又次年,京師圖書館立。
百百宋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