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條根

百條根

百條根(學名:Aster turbinatus)為菊科紫菀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安徽江西福建江蘇浙江等地,生長於海拔200米至800米的地區,多生於溪岸、低山山谷中或林陰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別名百條、陀螺紫菀、百部草、鬧虱藥、藥虱藥。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的根,以塊根入藥。內服能潤肺止咳,外用可滅虱殺蟲,具止癢作用,廣泛分布於我國中部黃河、長江流域各省。多半野生於山坡叢林,現在好多地方進行家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百條根
  • 拉丁學名:Aster turbinatu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百合目
  • :百部科
  • :百部屬
  • :百條根
  • 分布區域:溪岸、低山山谷中或林陰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根狀莖。莖直立,高60-100厘米,粗壯,常單生,有時具長分枝,被糙或有長粗毛,下部有較密的葉。下部葉在花期常枯落,葉片卵圓形或卵圓披針形,長4-10厘米,寬3-7厘米,有疏齒,頂端尖,基部截形或圓形,漸狹成4-8稀12厘米具寬翅的柄;中部葉無柄,長圓或橢圓披針形,長3-12稀15厘米,寬1-3厘米,有淺齒,基部有抱莖的圓形小耳,頂端尖或漸尖;上部葉漸小,卵圓形或披針形;全部葉厚紙質,兩面被短糙毛,下面沿脈有長糙毛;中脈在下面凸起,有離基三出脈及2-3對側脈。頭狀花序徑2-4厘米,單生或2-3個簇生上部葉腋,花序梗長1.5-5厘米,有密集而漸轉變為總苞片的苞葉。總苞倒錐形,長10-12毫米,徑10-18毫米。總苞片約5層(不包括總苞片的苞葉),覆瓦狀排列,厚乾膜質,背面近無毛,邊緣膜質,常常帶紫紅色,有緣毛;外層卵圓形,長2-3毫米,頂端圓形或急尖;內層長圓狀線形,長達10毫米,寬2毫米,頂端圓 形。舌狀花約20餘個,管部長2.5毫米;舌片藍紫色,長達14毫米,寬2-5-3毫米。管狀花長6.5毫米,管部長3毫米,裂片長1.7毫米;花柱附片長達1毫米。冠毛白色,長6.5毫米,有近等長的微糙毛;瘦果倒卵狀長圓形,長3毫米,兩面有肋,被密粗毛。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低山山谷、溪岸或林陰地。海拔200-800米。

分布範圍

產於江蘇南部(蘇州)、安徽南部(白岳)、浙江(寧波、江山、麗水、雲和、樂清、天台、蘭溪)、江西東部(上饒、廣昌、武夷山)、福建東部至西部。

主要價值

威靈仙可用於以下「中藥偏方」:
威靈仙 (流行性腮腺炎 ) 釋名:氣味:(根)苦、溫、無毒。
主治:1、腰腳諸痛。用威靈仙末,每服一錢,空心服,溫酒送下。
又方:用威靈仙一斤,洗乾淨,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為末,加麵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藥的酒送下。
2、手足麻痹。用威靈仙(炒)五兩,生川烏頭、五靈脂各四兩,共研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鹽湯送下。忌茶。
3、喘咳嘔逆,不能進食。用威靈仙(焙)、半夏(薑汁浸,焙),共研為末,加皂有水熬膏,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七至十丸,薑湯送下。一日服三次。一月後見效。忌茶、面。
4、腹中痞積。用威靈仙、楮桃兒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此方名“化鐵丸”。
5、腸風瀉血。用威靈仙、雞冠花各二兩,在米醋二升中煮乾,炒為末,以雞蛋白調作小餅,炙乾後再研為末。每服二錢,陳米湯送下。一天服兩次。
6、痔瘡腫痛。用威靈仙三兩,水一斗煎湯先熏後洗。

本種提示

此種的花序梗由於被密集而漸轉變為總苞片的苞葉,曾被稱為“假花序梗”。這一特徵可與白舌紫菀 (A. baccharoides (Benth.) Steetz.) 和鐮葉紫菀 (A. falcifolius Hand. -Mazz.) 的短花枝或花序梗相比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