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惡意編輯

百度百科:惡意編輯

惡意編輯行為是指故意破壞詞條質量,或者對詞條造成無意義修改刷分的編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度百科:惡意編輯
  • 外文名:Baidu encyclopedia: malicious editor
  • 特指:指故意破壞詞條質量的操作
  • 實質:對詞條進行無意義修改
定義,舉例,

定義

惡意編輯是指故意破壞詞條質量,或者對詞條進行無意義修改的編輯。

舉例

  1. 添加與詞條主題弱相關的內容。
  2. 例如:詞條所描述的主題為A,其某部分內容所描述的主題為B,如果不能用“B是A的某某”來表述兩者的關係,則B就是一段弱相關內容。例如,詞條“大明宮”中如果存在介紹電視劇《大明宮詞》的內容,這就是一段弱相關內容。
  3. 添加簡單無權威來源的個人評論或原創內容。例如,在“金字塔”詞條中,增加一句 “哈哈,說得好”。
  4. 添加重複內容。包括文字完全重複和雖然文字表述不同但實際意義重複。
  5. 刪除有效內容,降低原詞條的內容質量。
  6. 有效內容,可以理解為對讀者理解詞條主題有價值的內容。當某一段內容被刪除後,如果會損失讀者對於本詞條主題的認識,即為刪除有效內容。
  7. 例如:
  8. 如果“周杰倫”詞條中有一個二級目錄描寫的是關於周杰倫出席《天台愛情》宣傳活動的內容,那么這段內容刪除後並不會影響讀者對“周杰倫”的認識,因此不判定為刪除有效內容。
  9. 如果“周杰倫”詞條中有一個二級目錄描寫的是周杰倫的主要作品,這段內容被刪除後會影響讀者對“周杰倫”的認識,因此判定為刪除有效內容。
破壞目錄結構,包括目錄的層級關係和邏輯順序。
  • 例如:把文學作品類詞條的作者簡介從最後調整到最前;將明星類詞條的演藝經歷拆成了幾個一級目錄分別介紹。
內容存在爭議時,把原有權威來源的資料替換成無來源的資料
百科編輯院仲裁提請後48小時內,編輯戰沒有參與仲裁舉證的相關方,視為放棄資格,詞條取消鎖定。若放棄的一方再次引發編輯戰,則按惡意破壞詞條處理
添加對詞條來說意義不大的內鏈
在編輯內容或修改理由中添加了人身攻擊的描述
對某些詞條進行“超理”性質的編輯。
進行偽科學性質的編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