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鹽井

白鹽井 , 古鹽井。相傳因牡羊發現 記》卷十九:忠州(今重慶忠縣)有“白鹿而得名。《南詔野史·鹽井》:“楚雄府姚 飲泉”傳說。另據光緒《鹽源縣誌》卷十:州(今大姚縣)之白井……蒙氏時,洞庭 “見白鹿群游,嘗其水而鹹。”龍女牧羊於此,羊忽入地,掘之,鹽水出, 白石多洛可湖鹽產地。位於新疆於故名牡羊(井),今稱白井。”《滇略》卷十: 田縣。其鹽天然凝結而成,色灰,味“牡羊井,……即白鹽井。”又《華陽國 稍遜。志‘定笮縣》:“白摩沙夷,有鹽池,積薪, 白鹽井鹽課大使 鹽官名。清乾隆以齊水灌而後焚之成鹽。”白摩沙夷(即 四十三年(1778)裁撤白石谷井大使,鹹今居瀘沽湖畔摩梭人,仍保留母系社會 豐二年(1852)裁撤安豐井大使,均歸白諸多習俗),其井謂“白夷井”,訛為白鹽 鹽井大使管理。光緒十五年(1889)移駐井,存其說。明清時期產鹽極盛。20世 喬後井,遂改為喬後井大使。紀80年代末尚年產鹽3 000噸。 白鹽井鹽課提舉司 鹽務管理機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