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鴿澗玄武石刻

白鴿澗玄武石刻

白鴿澗玄武石刻,白鴿澗地處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錦屏山北部,古海州城是秦漢縣故地。玄武石刻位於白鴿澗東北側的一座小山之上,是以山石原狀為大背景,既未脫離岩石母體,也沒有鏤空的雕刻部位,所以屬於浮雕。玄武石雕高40厘米,寬90厘米,通長186厘米。龜背上的蛇呈“S”型,蛇頭與龜頭相對,表示相纏繞之態。石雕中的蛇身刻網紋狀鱗片,沒有腹線;龜有明顯的頭、頸、背、尾,龜背刻有明顯的六邊形龜甲紋,龜蓋邊緣為一圈陰刻環帶紋,中間隱約有一條脊線。玄武石雕的周圍均有破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鴿澗玄武石刻
  • 地區:江蘇省
  • 龜體長,:161厘米
  • 蛇身長:285厘米
石刻位置,石刻描述,年代推斷,石刻寓意,石刻現狀,

石刻位置

白鴿澗玄武石刻,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錦屏山的白鴿澗中有一塊玄武石刻。
白鴿澗玄武石刻白鴿澗玄武石刻

石刻描述

這是一塊通體浮雕的龜蛇連體刻石,與漢代畫象石中的玄武雕塑在造型上有十分明顯的相近。
龜,有明顯的龜背、頭、頸、尾的表現。龜皆用明確的六邊形圖案標示龜甲紋飾。蛇體也用較寫意的網紋標出鱗片。蛇身蜷曲呈“S”形繞於龜身,並以蛇頭與龜首相對,作逗引戲形狀。
玄武石雕長290厘米、寬90厘米。龜體長161厘米,蛇身長285厘米。
白鴿澗玄武石雕以基岩大石為背景,既未脫離母體,也無雕空的部位,因此,依然屬於浮雕的範疇,它屬於中國漢代雕塑中較為典型的作品。
白鴿澗玄武石刻白鴿澗玄武石刻

年代推斷

《淮安府志》中有記載“青龍澗在白虎山之東,西流入海,前朱雀石,後元石。”這裡所提的青龍澗就是白鴿澗,所謂元五石也就是玄武石,據古人記載白鴿澗南還應有一朱雀石。玄武石刻附近的一塊石壁上有刻字,但字跡已模糊難辨,有稱其中“至元”也許與其產生年代有關。也有根據各個時期玄武流行的風格、特點、處理方法的不同,推測白鴿澗玄武石雕產生於漢代。漢代畫像石和銅鏡上所刻玄武,都是蛇頭與龜首相對,蛇身刻有網狀紋、無腹線。另外,白鴿澗玄武石雕雖屬於圓雕,但立體感不強,與漢代大型圓雕流行的作風接近。從歷史背景看,海州多地曾出土過漢畫像石墓,在白鴿澗西南的劉頂也曾出土過西漢晚期的畫像石墓,就在白鴿澗玄武石雕下面也曾出土過與劉頂時代想當的畫像石墓。再者,在漢代,古海洲就有早期的道廟宇—東海神君廟,中國較早的道教經典《太平親領書》即發現與此。玄武是道教重要的信奉之神,白鴿澗玄武石雕也許與早期道教活動有關。

石刻寓意

玄武在漢代繪畫尤其是雕塑刻石中尤為常見,與朱雀、青龍白虎共存,般用來表示方向,也有清楚的辟邪意義。玄武,也叫“真武”,俗稱“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的神。相傳古淨樂國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東海來游,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湖北武當山修煉,經四十二年而功成,白日飛升,威鎮北方,號玄武君。但宋朝忌諱玄字,因而改稱真武。玄武又相傳本身是北海一隻大龜,此龜曾經被當作柱子支撐整個蓬萊仙山,因其靈性深覺,歷經多年的聽道聞道,終於修得正果。所以帝王陵寢多有馱碑之龜,正是以此暗寓玄武。另外玄武又叫玄冥,故又稱北冥,聽到這個名字估計不少讀者又聯想起北冥歸海,還有金庸老先生筆下人物逍遙子的《北冥神功》。
白鴿澗玄武石刻白鴿澗玄武石刻

石刻現狀

白鴿澗玄武石雕附近的岩石上有元代的紀年題銘。龜的頸、尾部,蛇的口部均有損壞。現為連雲港市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