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山燈魚

白雲山燈魚

白雲山燈魚學名唐魚,又名白雲金絲魚、金絲魚、白雲山魚、紅尾魚,屬鯉形目鯉科,(魚丹)亞科,唐魚屬。體側中間有一條金色和黑金組成的縱紋,尾柄上有一個黑斑,尾鰭中央呈鮮紅色,是性情溫和的群游性魚類。1988 年《中國動物紅皮書》確定該動物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瀕危等級為絕跡(野生)。

唐魚最初被報導僅分布於廣州白雲山及廣州附近的山溪中,後來相繼在廣東的清遠花都深圳香港等地發現。

唐魚體色鮮艷、體態優美,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目前,唐魚逐漸成為分子生物學、轉基因研究、藥物毒性試驗等科研工作的良好材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唐魚
  • 拉丁學名:Tanichthys albonubes
  • 別稱:白雲金絲魚、金絲魚、金絲燈、白雲山魚、紅尾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鯉形目 
  • :鯉科 
  • 亞科:(魚丹)亞科 
  • :唐魚屬 
  • :唐魚
  • 分布區域:廣州白雲山及廣州附近,廣東清遠、花都、深圳、香港,廣西桂平
物種簡介,分布區域,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飼養繁殖,親魚的培育,親魚的配對與繁殖,受精卵的孵化,仔魚的培育,成魚的培育,

物種簡介

野生唐魚屬瀕危物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目前關於其瀕危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由於體色鮮艷並易於繁殖和飼養,自1932年以來,唐魚己經成為一種國際性小型觀賞魚類。多年來,唐魚作為一種水生態毒理學實驗動物而被廣泛研究,並成功進行了轉基因實驗。另一方面,由於易於馴養,唐魚常被用於各種實驗研究,如行為學生理學實驗生態學等等。
白雲山燈魚白雲山燈魚

分布區域

由於人類活動破壞了棲息地,野生唐魚曾一度被認為滅絕。近年在越南北部、廣東從化、海南島均發現了野生唐魚。2008年10月在廣西進行魚類資源調查時,於桂平市南木鎮聯江村的一條流入黔江的山澗溪流發現唐魚的野生種群。

形態特徵

唐魚體細小,稍側扁。背部稍隆起,在背鰭起點處最高,略呈弧形。腹部圓,無腹棱。頭中等大,圓鈍。吻短,寬而圓。口較小,端位,口裂傾斜,下領稍突出,頂端圓鈍。唇薄,無觸鬚。眼大,稍位於頭側近前上方。上領骨末端可達鼻孔前緣之下。鰓耙短,圓錐形。下咽齒纖細,末端呈鉤狀。鱗片中等大。側線不顯著。肛門靠近臀鰭起點。背鰭短,無硬刺,位置很後,其起點至吻端的距離較至尾鰭基的距離為大。胸鰭短,末端不達腹鰭。腹鰭末端可達肛門。臀鰭與背鰭相對,其起點至腹鰭基部較尾鰭基部近,尾鰭叉形。
白雲山燈魚白雲山燈魚
唐魚生活時色彩艷麗,體背棕色或青棕色,呈金屬光澤體側有三道色彩條紋譜帶,從上至下分別為金黃或紅黃、青銅綠、靛藍,以金黃或紅黃帶為主,故其被稱為“白雲金絲魚”。尾鰭基部有一黑斑點,稍後的尾鰭中心有一艷麗的紅斑,故又俗稱“紅尾魚”。背鰭和尾鰭基部有許多帶紅色的小斑點背鰭和臀鰭呈黃綠色,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還會在鰭緣出現黑色。身上各鱗片有許多小黑點。雄性個體比雌性個體更富於色彩。腹部呈亮白色。
性成熟的雌、雄魚最明顯的特徵是吻部發紅,雄魚體色較雌魚深而艷麗,魚身修長,各鰭均呈紅色,背鰭和臀鰭較雌魚的為大;雌魚明顯較雄魚肥大,色彩黯淡,腹部膨大略帶白色。受精卵為粘性卵,一年可多次產卵。

生活習性

從野外地點觀察發現,唐魚喜歡在上層水面活動,尤其喜歡在水草周圍活動。常常聚集成小群活動,少則3-5尾,多則20-30尾,群體無固定的成員,常常有隨意的加入及退出。在淺而清澈的溪流中喜歡逆流頂水。在晴朗日子的早上、午後及黃昏時段活動頻繁。唐魚相當溫順、膽大,在大塘中輕擊水面常能吸引其循聲聚集而來,在聲源附近游弋。
白雲山燈魚白雲山燈魚
唐魚為廣溫性魚類,在水溫5.0-33.0℃範圍均能生長,水溫低於14℃時活動減慢,7℃時常沉於水底或躲藏在水草叢中,此時提起大塘中的水葫蘆常可以從根叢中發現躲藏其中的個體,且往往成群聚集。每年的1月底到2月為廣州地區最為低溫時期,唐魚能自然越冬,未報導到凍傷死亡現象。
唐魚屬於雜食性動物,主要以水中橈足類的幼體和枝角類為食,兼食浮游或底棲藻類,尤其是底棲硅藻和綠藻中體積較大種或呈絲狀的種類。唐魚的攝食強度與餌料生物豐富度與水溫變化有一定關係,在夏秋兩季餌料食物較豐富,水溫較高,唐魚攝食較旺盛,冬春兩季食物相對較少,水溫較低,攝食強度較低,攝食強度受生殖活動的影響較小。

飼養繁殖

親魚的培育

親魚適宜在100cm×50cm×45cm的水族缸中培育,採用小型氣泵增氧,水溫控制在24~26℃範圍內,以觀觀賞魚人工配合飼料與豐年蟲無節幼體餵育,日投餌4次,投餌率為3%~5%。每兩天吸污一次,每月換水兩次,第一次換水量為1/2,第二次為全換水。換水時溫差不宜超過2℃,新水要曝氣半個小時後方可使用。產前對唐魚親魚進行強化培育,水溫控制在24℃左右,投餵蛋白含量高於41%的人工配合飼料與豐年蟲,投餌量要增強至親魚體重的4%~6%,白天利用日光燈增強光照,每兩天進行一次換水,換水量為1/3。

親魚的配對與繁殖

選擇30cm×20cm×18cm規格水族缸作為繁殖缸,放養一個經過消毒處理的水浮蓮,保持與強化培育缸相近的水溫(24℃左右),保持pH值為6.5~7.0之間。一般在傍晚時候,選擇腹部膨大、體色變淺的雌魚和體形健壯、顏色鮮艷的雄魚進行配對,建議每缸只放一條雌魚,雄魚1~2條。這樣有利於唐魚的配對觀察和受精卵的收集。到次日早上8:00左右,即可出現追逐行為,隨後便可產卵,產卵高潮可持續2~3h。交尾時雄魚從側面貼近雌魚,尾部從下向上卷緊雌魚,瞬間完成受精和產卵過程。唐魚產卵屬多批次型,唐魚每交尾一次產卵12~20枚,間隔3~8min交尾一次,每條雌魚產卵多可達400~600枚。
白雲山燈魚白雲山燈魚

受精卵的孵化

交配後的雌魚喜把卵產於魚缸角落處。因唐魚有吃卵習性,為防止其產出的卵被吃掉,要及時將其產出的卵用吸管收集到培養皿中孵化,也可將產完卵的親魚撈出單獨暫養,魚卵於繁殖缸中孵化。此外,還可選擇在繁殖缸中掛上小眼網箱,然後再將多對親魚放入網箱內進行繁殖,產出的受精卵落到網箱外孵化的方式。受精卵最佳的孵化水溫在25~27℃,保持充氣狀態,溶解氧在5mg/L以上。次日應及時將未受精的死卵吸出,以防污染水質,受精卵經72h仔魚便可孵化出膜。

仔魚的培育

孵化出膜的仔魚可暫養在1000mL燒杯,保持水溫在26~28℃。3d後開口,巡遊模式逐漸建立,保持微充氣,每2h定時投餵蝦用微囊餌料BP粉和豐年蟲糜漿,待仔魚腸肚位置稍有顏色即可。投餌宜少量多次,每天換水一次,注意保持水溫、pH值的穩定。培養20~22d後,仔魚能夠直接攝食豐年蟲無節幼蟲活體後,將其轉移到30cm×20cm×18cm的玻璃缸中飼養,30d後轉移到60cm×36cm×45cm玻璃缸飼養,此時其攝食能力最強,應增加投餌量,以人工配合飼料及豐年蟲無節幼體混合投喂,待其體長生長至2cm時,要適當保持密度分養,一般建議每立方水體養殖500~600條。
白雲山燈魚白雲山燈魚

成魚的培育

在這期間應加強餌料投喂,投餌量要增強至體重的4%~5%,水溫控制在25℃左右,每兩天吸污一次,每周換水1/2,每月一次全換水,保持24h充氧,換水時注意溫差不超過2℃。在進入成魚階段前,幼魚的生長非常迅速。部分80日齡以上的唐魚,性成熟較早的個體可以進行繁殖,只能產少量卵。100日齡後的唐魚雌雄性徵漸趨明顯,雌魚腹部開始變大,雄魚體色也變得鮮艷。待成魚生長至4-5月齡後,繁殖能力最強,便又可作為配對的親魚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