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螺鎮

白螺鎮

白螺鎮地處湘鄂邊陲,江漢平原南端,洞庭湖入長江水道的咽喉處。與湖南唯一的國際貿易口岸城市——岳陽市一橋之隔。

白螺鎮是監利縣域副中心城鎮、湖北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和省際邊貿口子鎮。

隨岳高速、武監高速和首座連通湘鄂兩省的荊岳長江大橋交匯於此,38公里長江黃金水道獨享其尊。

白螺鎮的發展定位和目標是:力爭用十年的時間,建設成湘鄂省級合作示範區、湖北第二個小池鎮

全鎮總人口4.51萬人,面積1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7800畝。轄三個管理區一個街道辦事處2個居委會、27個村委會。鎮政府駐白螺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螺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縣域副中心城鎮
  • 所屬地區湖北荊州監利
  • 政府駐地:白螺磯
  • 電話區號:0716
  • 郵政區碼:433332
  • 地理位置:湘鄂兩省交界處
  • 面積:157平方公里
  • 人口:4.51萬人(2008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楊林山,天妃聖母廟等
  • 車牌代碼:鄂D
  • 行政代碼:421023114
概況,沿革,地理,行政區劃,交通,經濟,工業,農業,發展歷史,歷史沿革,歷史風雲,封面,英才,英雄落馬,用武之地,政治動態,特色產品,野鴨,湘蓮,河蟹,黃鱔,白螺景區,軒井流霞,獅子山,楊林山,天妃聖母廟,日軍碉堡,發展規劃,打造新引擎,湖北第二個小池,

概況

監利縣轄鎮。面積15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2749人(2010年六普)。轄1個居委會、2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白螺磯。

沿革

民國為白螺鄉,新中國成立後改設白螺區,轄柘木、白螺、螺山和尺八部分地區,1952年土地改革後將其境內的新圩洲、六弓洲等屬湖南省管轄之地劃歸白螺區管轄,同時劃出螺山和尺八;1958年改白螺區設白螺公社,1975年析白螺公社為白螺、柘木公社;1978年合併為白螺公社。1984年改白螺區。1987年撤區並鄉,設立縣轄白螺鎮。
1996年,面積156平方千米,人口4.4萬人,轄引港、鳳凰、先鋒、新民、聯盟、鄒碼頭、工農、陽光、韓埠、支許、賀沈、王李、毛橋、賀劉、五里廟、瞿李、紅燈、張先、雷劉、朱田王、荊江、荊紅、薛橋、六弓洲、萬馬、紅山、楊林、高黃28個行政村和一至三居3個居委會。
2004年,鎮政府駐白螺磯,人口43136人,面積156平方千米,轄一居、二居2個居委會和引港、鳳凰、先鋒、新明、聯盟、工農、陽光、韓埠、支許、賀沈、王李、毛橋、賀劉、五里廟、瞿李、紅墩、張先、雷劉、高黃、朱田王、荊紅、荊江、薛橋、六弓洲、萬馬、紅山、楊林山27個行政村。2005年,人口44840人。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1023114:~001 121白螺中心居委會 ~200 220引港村 ~201 220鳳凰村 ~202 220先鋒村 ~203 220新民村 ~204 220聯盟村 ~205 220鄒碼頭村 ~206 220工農村 ~207 220陽光村 ~208 220韓埠村 ~209 220支許村 ~210 220賀沈村 ~211 122王李村 ~212 220毛橋村 ~213 220賀劉村 ~214 220五里廟村 ~215 220瞿李村 ~216 220紅燈村 ~217 220張先村 ~218 220雷劉村 ~219 220高黃村 ~220 220朱田王村 ~221 220荊紅村 ~222 220荊江村 ~223 220薛橋村 ~224 220六弓州村 ~225 220萬馬村 ~226 122紅山村 ~227 220楊林山村 ~500 220大城池漁場

地理

白螺鎮坐落在洞庭湖入長江水道的咽喉處,南岸稱之為城陵磯,北岸稱之為白螺磯。白螺鎮因此得名。小鎮與湖南省岳陽市隔江相望,全鎮轄28個村、1個街道中心社區和4家漁場,總面積175平方公里,人口4.98萬。
白螺鎮距岳陽市中心城區23公里,到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的距離均在3小時車程以內,距岳陽城陵磯深水港不到10公里。岳陽城陵磯深水港白螺港區,是湘鄂貨物運轉集散地,常年可停靠5000噸級船舶。
境內盛產優質大米,湘蓮、黃豆、棉花等農產品,洪湖野鴨、河蟹、黃鱔、中華鱘等水產品飲譽中外,磚瓦廠、造紙廠、鋁箔紙廠、編織袋廠等集體企業、民營企業基礎設備齊全,處於營利性運轉狀態。固有的區位和資源優勢以及合理的產業結構為白螺鎮的經濟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行政區劃

全鎮轄2個居委會、28個村委會:一居、二居、鄒碼、引港、鳳凰、先鋒、新明、聯盟、工農、陽光、韓埠、支許、賀沈、王李、毛橋、賀劉、五里廟、瞿李、紅墩、張先、雷劉、高黃、朱田王、荊紅、荊江、薛橋、六弓洲、萬馬、紅山、楊林山。鎮政府駐白螺磯。
白螺風光白螺風光

交通

小鎮白螺,作為大荊州的東南門戶,交通、經濟戰略地位十分顯著。S103省道縱貫全境,S49隨岳高速、S13武監高速和荊岳長江大橋交匯於此,38公里長江黃金水道獨享其尊。
荊岳長江大橋荊岳長江大橋
白螺境內的荊岳長江大橋把S3省道和107國道、G4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廣鐵路、京廣高速鐵路連線起來,從白螺走荊岳長江大橋直驅岳陽、長沙、廣州。千噸級船舶從這裡穿江出海,江漢平原豐富的農副產品從白螺碼頭源源不斷流出去,而廣州深圳上海的工業產品和生活物資又從這個口岸滔滔不絕地運進來……
白螺鎮交通白螺鎮交通
優越的交通區位,讓白螺鎮成為承接珠三角沿海產業轉移、接受長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輻射的“省際邊貿口子鎮”。

經濟

白螺鎮面臨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沿江城鎮體制機制創新和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四城市合作協定的簽署等重大戰略機遇,已成為中部崛起戰略“武漢1+8城市經濟圈”及“長株潭一體化城市群”的輻射區、長江經濟帶的節點城鎮和沿江體制機制的試驗區。
白螺鎮自古就是華中毗鄰地區的南北交通要塞和邊貿物資集散流通中心。2012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5824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116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76萬元,實現財政收入1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119元。
白螺工業園白螺工業園
監利縣將白螺鎮確定為縣域3個副中心城鎮之一,按照“十年建成城區面積達10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10萬人”的總要求,規劃編制《白螺鎮2009—2025年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同年10月,又聘請專家為新城區做了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規,新城規劃面積達10平方公里。

工業

2011年,省發改委批准成立監利縣經濟開發區白螺工業園,園區規劃建設面積10平方公里。
白螺鎮臨港石化產業園擬投資24.1億元的華油科技前期土方吹填、平整土地已結束,廠區臨時道路已基本完工;投資1.2億元的碧玉陶板鋼結構廠房已建好,正在做設備安裝前的準備工作;投資1.2億的金澳物流倉儲已投入運行;投資2000萬元的民安食品廠已投入生產;投資2000萬元的鑫的無紡布廠已開始生產。工人們正在抓緊建設園區內主幹道,投資1000萬元、全長1200米的流霞路已動工興建;投資3000多萬元、全長1630米的軒井路即將動工。
白螺工業園白螺工業園
通過近兩年建設,園區框架已基本形成。華油科技、碧玉陶瓷、金澳物流、鑫源無紡布等重點項目已落戶園區,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新型建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輕紡工業為支柱的四大產業。

農業

推進新農村建設,大力實施國土連片整治、省級小農水建設以及大倉垸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農業生
產條件顯著改善,現代農業加速發展,全鎮農業已形成萬畝高產優質糧棉油生產、萬畝水產特色精養、萬畝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萬頭(只)畜禽養殖等四大經濟板塊。農村新型社區加速建設,五里廟、韓埠等一批宜居社區亮點紛呈,鎮區生態環境、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
白螺鎮農田改造白螺鎮農田改造

發展歷史

歷史沿革

白螺磯,民國為白螺鄉,新中國成立後改設白螺區,轄柘木、白螺、螺山和尺八部分地區,1952年土地改革後將其境內的新圩洲、六弓洲等屬湖南省管轄之地劃歸白螺區管轄,同時劃出螺山尺八;1958年改白螺區設白螺公社,1975年析白螺公社為白螺、柘木公社;1978年又合併為一個公社;1984年合併設白螺區。自身境內的新圩洲、六弓洲等地又歸湖南管,1988年再次分成一鄉(柘木鄉)一鎮(白螺鎮)。
歷史上的白螺歷史上的白螺

歷史風雲

五千年歷史的風雲凝聚在這裡。  白螺磯——一部中華民族的英雄卷。

封面

一幅畫:江漢平原一馬平川,突兀兀冒出兩座山,山不算高,可端的氣宇不凡,獅子山拔地而起,楊林山龍虎相望,俯視八百里洞庭浩蕩盪奔向長江。“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不是赤壁,同是雄關。

英才

雄關會英才。民族的祖先軒轅皇帝在這裡大戰蚩尤,白螺磯正是他煉丹鑄劍的地方,獅子山碑石有記:“軒轅掘井取水,雲霞自井出,後人銘之軒井流霞。”軒井流霞作為華夏第一戰的標誌已成為荊楚名景之一。軒井旁有一“望郢亭”,那是為紀念一代騷翁屈原佇立雄關,極目山河,“哀民生之多艱,吾愴然而淚下”而建。
楊林山楊林山

英雄落馬

雄關當然有英雄落馬。當年曹孟德率八十三萬大軍下江南,“醉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不期被龐統鎖船、黃蓋騙計、孔明借風、周瑜縱火,可嘆一世梟雄夢斷赤壁口,亡命華容道。據權威學者考證,楊林山是曹操敗走華容道的起跑線。而今楊林山頭那塊“子龍崗”牌坊作證,曹大哥在這裡被“斜刺里”衝出來的趙子龍驚得險些落馬,殺得狼狽不堪。
千古風流人物千古風流人物
岳飛奉王命在這裡征剿洞庭湖楊么農民起義軍,獅子山前的“宗公古剎”就是他得勝回朝時為紀念導師宗澤而修建的。
陳友諒在這裡追逐朱元璋張之洞在這裡總督兩湖軍馬......;白螺磯,千古英雄知多少!
當大革命的星星火種燃燒在神州大地的時候,賀龍老總來了,彭德懷大將軍來了。賀老總從白螺磯上岸,打響第一槍,創建洪湖革命根據地;彭大將軍更是以獅子山、楊林山為紅色海關,為新生的革命政權籌措資金。

用武之地

雄關好用武。日本侵略者正是看中了這塊天然戰土。他們在獅子山楊林山上建炮樓、築地堡,扼守三江,狼顧中原。又在兩山之下鋪建兩個大飛機場,楊林山飛機場保存至今,作戰備機場在使用,歸武空管理。獅子山機場規模宏大,長8公里寬500米的跑道,全部用水泥澆灌。當年日本人占領長沙,就是憑藉從白螺磯起飛的戰鬥機群輪番轟炸才得手的。山川砂遭受距踏,雄磁有難受蹂躪。
日本在白螺修建的飛機場日本在白螺修建的飛機場
一九四九年,白螺磯回到人民的懷抱,飽經戰亂的雄平從此沐浴在和平的陽光里。

政治動態

縣工商局打假維權整治小組會同白螺鎮有關部門通過明查、暗訪等多鐘形式對白螺鎮的農資市場以及涉農個體經銷進行專項整治。
在行動中,整治小組對所有的涉農經銷戶進行了全面徹底的排查,切實做到了檢查不漏一種產品、整治不漏一個經銷戶,有效杜絕了坑農害農的違法行為。此次整治,現場共查封非農業廳公示的雜交水稻種子、棉花種子150公斤,收繳過期失效農藥100餘瓶。並對7戶經營主體資格不全、經營不規範的個體經商戶傳達了限期整改通知書。

特色產品

在縣委“水產興縣”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針的指導下,白螺鎮因地制宜,充分發掘四沿資源,通過幾年的發展壯大,全鎮已基本形成了四個獨具特色的農業種養項目。

野鴨

白螺鎮陽光村地處洪湖湖區,沙洪公路穿境而過,野鴨一直是該村的特色農產品。陽光村野鴨養殖逐成規模,“陽光野鴨”開始享譽市場,“野鴨村”的美名為陽光村指明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2001年,全村養殖野鴨12萬隻,陽光人幾乎每家每戶都養有野鴨,多則三五千隻,少的也有百隻以上,儘管2001年野鴨的市場行情沒讓陽光人賺上一筆,但他們獨特的野鴨情感讓他們對2002年仍充滿了希望,據調查,陽光村野鴨養殖有望突破15萬隻。另外,受陽光村的影響,白螺鎮工農村、韓埠村少數民眾也有意嘗試養殖野鴨。據統計,2002年全鎮野鴨養殖數量將達20萬隻以上。照此發展趨勢,野鴨有望成為白螺鎮的拳頭農產品。
野鴨野鴨

湘蓮

湘蓮是白螺鎮僅次於稻穀的種植項目,主要集中種植在洪湖湖區,地勢低洼的湖田裡,常以魚蓮共生的模式進行種植。2001年全鎮湘蓮種植面積達1.5萬畝,陽光村是湘蓮種植面積最大的村,儘管蓮子市場價格低迷,陽光村卻僅用蓮子產量便完成了近20萬元的秋征任務。受蓮子市場價格的影響,2002年,白螺鎮植蓮面積僅增加了32000畝。六月底,正是圓荷相背、荷花飄香的時候,此間,走進白螺湖區,你會發現“接天蓮葉天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風景。
湘蓮湘蓮

河蟹

河蟹養殖是白螺鎮大興水產才新興起來的養殖項目,如今已如雨後春筍般遍布全鎮各村,其發展速度之快,發展規模之大證明河蟹養殖業在白螺鎮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到2001年,全鎮河蟹養殖面積1萬畝,2002年已發展到1.5畝,2002年全鎮河蟹養殖面積100畝以上的戶主達20戶,養殖面積達500畝以上的戶主有4戶,白螺鎮聯盟村村主任前段前程河蟹養殖面積達1800畝,居全鎮之首,過人的氣魄,豐富的經驗,多方位的市場信息讓他不僅成為了白螺的養蟹大王,他也是全鎮眾多河蟹養殖戶的市場信息導路人。據業內人士分析,河蟹管理已過危險期,如不出現重大災情,依照市場行情預算,白螺鎮將會取得河蟹大豐收。
河蟹河蟹

黃鱔

黃鱔養殖是白螺鎮一項有著悠久歷史的養殖項目,不少白螺人80年代就已經把養殖黃鱔作為經濟來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的養殖基本上都缺乏規模,僅停留在小打小鬧,小賺即可的層次上。2000年之前,全鎮幾乎沒產生一例在養殖黃鱔方面可圈可點的事跡,近兩年,隨著水產開發力度的加大,黃鱔養殖在白螺鎮已成燎原之勢,漁塘、河渠等水拳充足處隨眼可見黃鱔網箱,調查獲悉2002年全鎮黃鱔養殖網箱多達2000口,其中有網箱100口以上的戶主2家。養殖黃鱔將成為大多數白螺人的一項主要經濟來源。
黃鱔黃鱔

白螺景區

白螺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有很多有名的景區。

軒井流霞

軒井流霞(容城八景之一):獅子山形如臥獅,系一臨江孤立小山。山腰有軒轅井。傳說軒轅帝遊樂洞庭,曾憩此地,又傳井水長年不涸,晚霞映照山石,投影井中,似有萬道霞光流動,人稱“軒井流霞”。獅子山南鎖洞庭,西扼長江,是重要的水陸交通要塞。南宋初年,大將宗澤曾在此地駐兵以防楊么水師。後岳飛兵進洞庭,亦在此設營轉運糧草。明末,李自成部屬出在此與官兵爭戰不息。現獅子山尚存宗公廟遺址。
軒井流霞軒井流霞

獅子山

獅子山雄踞白螺磯上,其戰略地位十分顯要,它可南扼衡岳,北控荊襄,東拒吳越,西鎮巴蜀。
獅子山獅子山
獅子山,是三江口的自然標誌性景觀,
遠遠望去,它酷似荊南大門前一隻引項長嘯的雄獅。
特別是江中兩座白色的石磯,
仿佛雄獅血盆大口中兩顆巨大的門牙,
牢牢地咬在波翻浪滾的葫蘆口咽喉之上,
致使桀驁不馴的荊江及洞庭湖水,溫順地流進揚子江源頭。另外,在獅子山尾部的揚子江邊,還有一座盛產白泥的小山,
獅子山獅子山
形如一隻白色的螺螄,故白螺磯亦因此而得名

楊林山

楊林山,古名“楊林磯”、“隱磯”、“楊岐山”、“楊林浦”,在縣東南65公里,濱臨長江,海拔76.5米,由連綿三峰組成,與湖南臨湘山隔江對峙。山不算高,而怪石嶙峋,層巒疊起。其中一磯如猿臂探入江中,勢若霓虹飲江。楊林山的主要景點有千年古剎“天妃廟”、三國遺蹟“子龍崗”,抗戰遺存日軍機場等。此外,新建的自控水利工程楊林山電排站,如烏龍臥山腰,渠水環山繞。
楊林山楊林山
兩千多年前,楊林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小的孤島,四面環水。經兩千多年的泥沙淤積,洞庭湖慢慢萎縮,
最終以楊林山為界分隔成了南北兩個湖,一個叫洪湖(現洪湖市位置),一個叫洞庭湖(現岳陽市位置),楊林山因此露出了水面,變成了地上山,位於洪湖和洞庭湖之間,攜長江一肩挑雙湖。
楊林山因山上生長的樹木以楊樹居多而得名,她位於楚文化的中心地帶,北三百里就是三國的古戰場赤壁,依次往南是岳陽、荊州、當陽、襄樊、白帝城、秭歸,與地名相對應的是響噹噹的歷史名人范仲淹、劉備、張飛、關羽、王昭君;同時,楊林山也是水域中心,長江就在山腳下流淌,不遠處是汨羅江和漢江。
古老的汨羅江發源於江西修水縣,往西流經平江縣、汨羅市(汨水與羅江在縣境內匯合), 自汨羅市轉向西北流至磊石鄉,於汨羅江口匯入洞庭湖。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著名的政治家、詩人屈原就在汨羅江入湖口以上約1.5公里處投江殉難,有石碑為證。屈原投江的日子是五月初五卯時三刻。當時純樸的老百姓,紛紛拿起魚鉤、魚網、長竹竿,架著漁船打撈他的屍體,未果,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人們滿江撒下雞蛋和用蘆葦葉包的棕子,燒香祈禱河神保護屈原。一代人神,帶著滿腹的《離騷》、帶著《天問》,帶著“人神戀歌”,就這樣離開了他熱愛的世界。
楊林山楊林山

天妃聖母廟

在白螺楊林上有一座古廟叫天妃聖母廟,每年的正月初一會有很多人都去那裡燒頭香;測字算卦的;祈求平安;幸福。在監利縣算是有名的宗教聖地。唐肅宗年間,連年大旱,民不聊生,肅帝妃,即天妃聖母欲拯黎民於危困,遍游華夏,接濟災民,到此地落駕成仙。肅帝感天妃恩德,賜建天妃廟,自始香火連綿。
天妃聖母廟天妃聖母廟

日軍碉堡

1938年10月25日,28日,日本大佐岩崎民男率部從岳陽渡江,侵占了白螺磯、楊林山,建立日軍戰略軍事基地。1938年底,日軍首先在白螺紅燈村強行圈地1500畝,修建新淤洲臨時戰略飛機場。1940年7月動工修建丁家洲江岸飛機場,和臨時飛機場連成一體,共占地約3200畝。1941年又修建楊林山飛機場,占地1200畝。修建飛機場時,日軍大量汽車到周圍幾十個村莊,強拆民房數百棟,運到飛機場作修建材料。每天強征勞工2000多人,押到飛機場作苦力,稍有不順的,就用皮鞭打,用槍托砸,用刺刀戳。每天強迫勞動十幾個小時,被折磨和累死在工地上的勞工不計其數。
碉堡碉堡
修成後的飛機場周圍,碉堡成群,地下暗堡、火力點密布,碉堡外圍拉滿了帶電的鐵絲網。後來又在獅子山頂修建三層高的炮樓,全部用鋼筋水泥澆灌,炮樓上架設高射機槍和高射炮等重型武器。凡是靠近飛機場和“日化區”的中國人民,都要遭到日軍隨意射殺。飛機場成為日寇屠殺中國人民的血腥據點。日軍以飛機場為大本營,長期出動飛機對監利一帶以及鄂西南地區狂轟濫炸,一條條繁華的街道變為廢墟。
日本侵略者的血腥屠殺,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怒反抗,摧毀日軍飛機場是國共兩黨和各抗日團體的共識。1939年10月中旬,國軍49師在監利4個自衛隊的配合下,攻打飛機場,激戰三天,雖未摧毀機場,也使敵人傷亡慘重。1940年3月,國軍44師鄭團和自衛隊聯合襲擊機場,牽制了日軍,配合了第九戰區對日寇的反攻。1941年8月1日,國民黨空軍4架飛機奇襲白螺飛機場,連續投彈掃射,引起機場大火,炸毀炸傷敵機數十架,使機場元氣大傷。
八年抗戰,中國人民取得了勝利,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丁家洲飛機場遺址,一座碉堡還孤立在江岸邊,日軍暗堡零零星星地散落在曠野中。當年日軍洗澡池之類的建築,還殘留在新淤洲一帶。這些都是日軍侵華的罪證,丁家洲成為國恥教育基地。

發展規劃

打造新引擎

隨著荊岳長江大橋和隨岳高速公路的貫通,白螺鎮優勢凸顯,除了臨港優勢和長江岸線優勢外,還具備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和承接長株潭城市群輻射的優勢。
白螺白螺
監利縣直相關部門負責人認為,開放開發白螺鎮迫在眉睫,應將白螺鎮作為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和沿江城鎮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區來建設,作為監利跨越發展的經濟特區及監利濱江港口新城來建設。
監利縣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當前重點,把培育壯大產業作為強力支撐,把集鎮建設和規劃管控作為關鍵核心,加大融資、投入支持力度,優先安排縣級招商項目在白螺工業園落地,保障工業和城建所需用地指標,著力加快工業、農業、城建等方面已確定項目的建設。2013年計畫完成軒井路等3條工業園區道路建設。加快舊城區改造,改造中心一街路面,改造舊城區供水管網17000米,改造及延伸舊城區下水道6000米。啟動楊林山宗教旅遊文化開發,改擴建楊林山“天妃廟”。白螺鎮按照“三年打基礎,五年成規模,十年成格局”的要求,以水陸交通網路為依託,強力推進項目建設,通過十年左右的時間,可打造成產業發展的窪地、物流配送的基地、城鎮建設的高地,形成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建成規模為30平方公里、30萬人口的濱江港口新城。
白螺收費站白螺收費站
風雷動,旌旗奮,起宏圖。白螺鎮正憑藉優越的區位條件,良好的發展基礎,張弓發力,揚帆起航。

湖北第二個小池

2013年2月27日,監利縣“四大家”領導董新發、黃鎮、宋敦棟、羿衛國、張道毅、林志雄及縣國土、規劃、交通、財政、發改等縣直部門負責人到白螺鎮現場辦公,商研該鎮的發展定位和發展目標,提出要在政策支持、項目傾斜等方面加大力度,力爭用十年時間把白螺鎮建成“湖北第二個小池”。
湖北黃梅縣小池鎮的交通優勢、區位優勢等和白螺鎮相近,而白螺鎮的濱江港口、臨橋發展空間等方面勝於黃梅縣小池鎮。作為承接珠三角、長株潭產業轉移的橋頭堡,白螺鎮可強勁趕超、跨越發展。
荊岳大橋收費站荊岳大橋收費站
縣委書記董新發說,要充分認識加快白螺鎮開放開發步伐的重要性,明確白螺鎮開放開發目標,把握白螺鎮開放開發的要求。董新發強調,2013年,白螺鎮重點應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上做好工作,特別是在工業發展上應有大突破,把培育壯大產業作為該鎮開放開發的支撐,還應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三年打基礎、五年成規模、十年成格局的總體要求,以水陸交通網路為依託,強力推進大項目建設,通過十年左右時間著力把該鎮打造成產業發展窪地、物流配送基地、城鎮建設高地、縣域經濟重要增長極。
縣長黃鎮指出,縣直各部門要形成共識,明確任務,立足長遠,抓好當前,力爭把白螺鎮建設成湘鄂省級合作示範區、湖北第二個小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