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承氣湯

白虎承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為清熱劑,具有清熱生津,瀉熱通便之功效。主治胃火熾盛,高熱煩躁,大汗出,口渴多飲,大便燥結,小便短赤,甚則譫語狂躁,或昏不識人,舌赤老黃起刺,脈弦數有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虎承氣湯
  •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 功用:清熱生津,瀉熱通便
  • 分類:清熱劑
歌訣,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附註,附方1白虎承氣湯,附方2 白虎承氣湯,化裁方之間的鑑別,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白虎承氣知生膏,生軍玄粉陳米草,胃腸實熱壅閉證,清熱瀉火通便好。

組成

生石膏八錢24g,生大黃三錢10g,生甘草八分3g,知母四錢12g,玄明粉二錢6g,陳蒼米三錢10g(荷葉包)。

用法

水煎,一日一劑,飯前半餓時分3次服。玄明粉不煎,亦分3次沖服。

功用

清熱生津,瀉熱通便。

主治

胃火熾盛,高熱煩躁,大汗出,口渴多飲,大便燥結,小便短赤,甚則譫語狂躁,或昏不識人,舌赤老黃起刺,脈弦數有力。

方義

本方由白虎湯合調胃承氣湯而成,石膏,知母是白虎湯的主藥,擅清氣分邪熱。大黃、芒硝是調胃承氣湯的主要,長於瀉下通腑。一清無形的熱邪,一瀉有有形的積滯,使熱邪一去,火不上炎,甚至自然可以清醒。硝黃除具有瀉積作用之外,也有釜底抽薪,導熱下行之意。佐以甘草、粳米和中。

配伍特點

本方由白虎湯合調胃承氣湯而成。二者合用,一清胃經之燥熱而調和胃氣,一瀉胃腑之實火而通下燥結,為胃熱熾盛,液燥便閉之良方

運用

本方是治療傷寒陽明熱盛,火邪上攻神明,下灼胃腸津液之症。以神昏錯語,狂躁不安,高熱煩渴,大汗處,小便赤澀,大便燥結為據。用於流行性出血熱,乙型腦炎等急性傳染性熱性病過程中見大便燥結者。

附註

附方1白虎承氣湯

組成 生石膏30g,知母10g,甘草6g,大黃10g,芒硝10g。
功用 通腑清熱。
主治 高熱神昏。症見:高熱神昏,煩躁譫語,目赤口渴,甚至躁動不安,或牙關緊咬,驚悸抽搐,神志昏迷,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等症。
出處 《上海中醫藥雜質》

附方2 白虎承氣湯

組成 生石膏50g,知母、大黃各10g,玄明粉、枳實、厚朴、生甘草各6g。
功用 清氣透表,瀉火通腑。
主治 流行性乙型腦炎。
出處 《病毒性疾病效方400首》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白虎承氣湯和大承氣湯,都含有大黃,芒硝,具有蕩滌實熱,主治陽明腑實證,症見腹滿便秘,口渴溲黃,苔黃脈實。但大承氣湯長於下氣通腑,功專通下腑實,主治陽明腑實熱結,有形實熱已成。而白虎承氣湯長於清熱生津,經腑同治。主治陽明經腑同病,有形熱熾,腑實初成。

重要文獻摘要

《重訂通俗傷寒論》:(秀按)胃之支脈,上絡心腦,一有邪火壅閉,即堵其神明出入之竅,故昏不識人,譫語發狂,大熱大煩,大渴大汗,大便燥結,小便赤澀等症俱見,是方白虎合調胃承氣,一清胃經之燥熱,一瀉胃腑之實火,此為胃火熾盛,液燥便閉之良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