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丹(原變種)

白花丹(原變種)

白花丹(原變種),常綠半灌木,高約1-3米,直立,多分枝;枝條開散或上端蔓狀,常被明顯鈣質顆粒,除具腺外無毛。異名基於越南的材料,著者指明該種的中國名稱為白花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花丹
  • 科目:常綠半灌木
  • 特徵:葉薄
  • 產地:台灣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葉薄,通常長卵形,長(3)5-8(13)厘米,寬(1.8)2.5-4(7)厘米,先端漸尖,下部驟狹成鈍或截形的基部而後漸狹成柄;葉柄基部無或有常為半圓形的耳。穗狀花序通常含(3)25-70枚花;總花梗長5-15毫米;花軸長(2)3-8(15)厘米(結果時延長可達1倍),與總花梗皆有頭狀或具柄的腺;苞片長4-6(8)毫米,寬(1)1.5-2(2.5)毫米,狹長卵狀三角形至披針形,先端漸尖或有尾尖;小苞長約2毫米,寬約0.5毫米,線形;花萼(開放的花)長10.5-1.5(結果時至13)毫米,萼筒中部直徑約2毫米,先端有5枚三角形小裂片,幾全長沿綠色部分著生具柄的腺;花冠白色或微帶藍白色,花冠筒長1.8-2.2厘米,中部直徑約1.2-1.5毫米,冠檐直徑約1.6-1.8厘米,裂片長約7毫米,寬約4毫米,倒卵形,先端具短尖;雄蕊約與花冠筒等長,花葯長約2毫米,藍色;子房橢圓形,有5棱,花柱無毛。蒴果長橢圓形,淡黃褐色;種子紅褐色,長約7毫米,寬約1.5毫米,厚約0.6毫米,先端尖。花期10月至翌年3月。果期12月至翌年4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污穢陰濕處或半遮蔭的地方。

分布範圍

分布於台灣、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南部)、雲南和四川(重慶、西昌)。南亞和東南亞各國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主要價值

此植物在《唐本草》中已記載。1300多年來一直為民間常用藥,用以治療風濕跌打、筋骨疼痛、癬疥惡瘡和蛇咬傷,並用以滅孑孓、蠅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