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丹參

白花丹參

白花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f.alba C.Y.Wu et H.W.Li)又名白花參,是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一個變型。植株形似丹參,莖和葉呈黃綠色,花冠白色或淡黃色

白花丹參為多年生草本,根紅色。單數羽狀葉,複葉。山東省、安徽省、陝西省等地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花丹參
  • 拉丁學名:Salvia miltiorrhiza Bge.f.alba C.Y.Wu et H.W.Li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管狀花目
  • :唇形科
  • 亞科:野芝麻亞科
  • :鼠尾草族
  • :鼠尾草屬
  • 亞屬:荔枝草亞屬
白花丹參簡介,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白花丹參簡介

丹參又名赤參,紅根等。為雙子葉植物唇形科,主產于山東、安徽、河南、陝西等地。功效: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丹參根據花色的區別可以分為紫花丹參和白花丹參,其中白花丹參相對紫花丹參,更為稀有和珍貴,主要產于山東地區,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醫家一直將其視為珍品。白花丹參系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丹參族中的極品;經現代研究證明,白花丹參有效成分是紫花丹參的2-3倍,比紫花丹參多出兩種化合物即四氫丹參醌和丹參醛,相比紫花丹參,白花丹參具有更高的藥用價值。
白花丹參

形態特徵

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肥厚,外面紅色。莖高40~80厘米,有長柔毛。葉常為單數羽狀,為複葉;小葉1~3對,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兩面有毛。花為白花,輪傘花序,組成頂生或腋生假總狀花序,密生腺毛或長柔毛;苞 片披針形,花萼白色,有11條脈紋,長約11毫米,外有腺毛,2唇形,上唇闊三角形,頂端有。3個聚合小尖頭,下唇有2齒,三角形或近半圓形;花冠白色,長2~2.7厘米,筒內有毛環,上唇鐮刀形,下唇短於上唇,3裂,中間裂片最大;雄蕊著生下唇基部。小堅果黑色,橢圓形。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白花丹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部分適宜生長溫度20-26℃,抗寒(耐旱!人工栽培及引種比較容易成功。生於山坡、林下灌叢,栽培於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沙質壤土或水質土。

分布範圍

白花丹參主要生長在山地丘陵地帶,現主要產于山東萊蕪,為瀕危中草藥。白花丹參於2011年獲得由國家工商總局批覆的國家地理標誌性證明商標。萊蕪白花丹參的地域保護範圍為萊蕪市境內,涵蓋15個鎮(街道)56個行政村,總面積3萬畝。山東省萊蕪市地處泰山東麓,魯中腹地,自古就盛產多種中藥材,是國內部分中藥材重要生產基地。萊蕪北部山區綿延幾百公里,以丘陵地帶為主,溪水涓流,氣候適宜,光照充分,降水量充足,砂質土壤,水質無污染,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優越,是白花丹參理想的生長之地。白花丹參十幾年前,已經幾乎滅絕,只是在山東地區有零星分布,為保護白花丹參這一野生稀有物種,加快產業化研究開發,專項成立了萊蕪泰山天然藥物研究所,取得少量白花丹參的種子,然後進行培育。基地設在萊蕪北部山區的苗山鎮,中心與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泰山醫學院等多家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主要是對山東特產稀有物種白花丹參進行系統研究,同時也為對白花丹參這一稀有物種的規模化和產業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實踐。

栽培技術

一、整畦:選擇排灌方便、土層深厚、土質疏鬆的中性壤土或砂質壤土為宜(過粘過砂的土壤不宜種植), 畝施腐熟的圈肥或土雜肥 1.5萬公斤, 複合肥 15 公斤, 均勻撒於地面, 深耕 0.35米, 整平耙細, 然後按 0.90 米的寬度做畦, 畦埂寬 0.20 米, 高0.15 米, 播種時如土壤乾燥, 應先澆水灌畦。
二、育苗:1、種子育苗。 在 7—8 月份, 白花丹參種子成熟後, 及時採集晾乾貯存。 翌年春, 在整好的畦內, 按行距 15 厘米, 開 1.5 厘米的淺溝, 先用壺溜水, 待水滲完後, 將摻細砂的種子均勻撒於溝內, 覆土鎮壓, 13 天左右即可出苗(畝用種 0.5 公斤), 苗高 10 厘米時, 按株距 10 厘米定苗, 多餘的苗, 可移栽擴田。
2、根段育苗。 在“春分”前, 選擇向陽避風處, 把粗壯、色好、無病蟲害的白花丹參新根, 整成把, 切成 7 厘米長的根段, 傾斜或垂直插於備好的地塊內(種根選上、中段的為好, 插時不要倒置);
三、管理:待幼苗出齊後, 要經常淺鋤鬆土, 促使新生根向下生長, 少出毛細根, 以利提高產(質)量, 同時要注意雨季不要積水, 以防爛根。 在生長封壟前, 結合中耕, 畝追施腐熟餅肥 50 公斤, 複合肥 10 公斤或有機肥 4 千公斤。 6—7 月份, 及時摘除花蕾(留種時不可摘蕾);
四、收穫:種子育苗一般 2—3 年才能收穫, 根段育苗年內就能收刨。 在“霜降” 、“立冬”之間或春季萌芽前, 在畦的一端順行深刨, 將刨出的根, 去淨泥土、毛根晾乾(防止水洗、雨淋)即可供藥用, 鮮乾比為 3:1。

主要價值

白花丹參藥用價值
(1)防“三高”
白花丹參相比普通的丹參茶丹參酮等多種微量元素含量更高,能夠有效的降低血壓;此外,其多酚類物質還有降低血脂和血糖的作用,並能及時防治膽固醇升高、高血脂症。
(2)防治脈管炎及動脈硬化
白花丹參中的咖啡鹼有擴張心血管、增強毛細血管的功能,能有效預防動脈硬化及閉塞性脈管炎,而且對脈管炎及動脈硬化有獨特療效。
(3)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①強心
加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有效預防冠心病、心絞痛等。
②對血管作用活血化瘀
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擴張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腦血流量下降。
③抗血栓形成 有效預防腦血栓、腦梗塞等。
提高纖溶酶活性;延長出、凝血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內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血粘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
(4)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
①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白花丹參能改善血液循環,消除淤血,修復受傷組織。
②抑制過度增生對過度增生的纖維母細胞有抑制作用。
(5)保肝改善肝微循環,有效預防肝炎,解酒、醒酒、護肝,對脂肪肝及酒精肝有一定的效果。
(6)抗菌
白花丹參中含有隱丹參酮、二氫丹參酮等微量元素,是普通丹參的數倍,對體外的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性桿菌有抑制作用。
(7)抗腫瘤
白花丹參具有明顯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可增強抗癌藥物的作用效力。這可能與丹參調整腫瘤宿主凝血-纖維-血小板系統的功能紊亂及對宿主免疫系統的正性影響有關,丹參能明顯增強巨噬細胞的細胞毒樣作用。
(8)安神利眠
白花丹參具有明顯的鎮靜、催眠、抗驚厥作用,可明顯增強鎮靜藥的作用。能使大腦皮層自發活動振幅減小,抑制丘腦後核內痛放電、產生中樞性的鎮痛作用。
(9)抗潰瘍
白花丹參可通過改善胃黏膜供血、增強胃黏膜的防禦因素,預防潰瘍產生或促進潰瘍的癒合。
(10)對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有非常好的效果。
詳細可見丹參之中文百科。
丹參入藥,首見於漢朝《神農本草經》,並被列為上品。後在《名醫別錄》、《日華子本草》、《本草綱目》、《本草正義》等專著上,亦相繼介紹了它,認為其有益氣、養血、養神定志、破瘀血、生新血、通利關脈、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等功效。
祖國醫學認為,丹參味苦、性涼。入心、肝二經。具有活血去瘀、涼血消火、寧心安神之功效。可用於風濕痹痛、心悸失眠、瘀血腹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積聚、惡瘡腫毒等症。近年來,又用來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遷延性慢性肝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心律失常等症。在中醫界還有一句名言,叫作“一味丹參,氣死名醫”,將丹參推至崇高的地位。《本草匯言》謂:“丹參有四物之功。補血生血,功過當歸、熟地;調血斂血,力堪芍藥;逐瘀生新,性倍川芎。婦人諸病,不論胎前產後,皆能常用。”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只說,,即說一個丹參的效用就頂四物之效,而白花丹參的效用要更甚於普通丹參,因此可說“一味白花丹參,功甚四物”。
食用價值
(1)白花丹參烹菜,比如豬心丹參、丹參冰糖水、白花丹參粥等。
(2)白花丹參茶 白花丹參做成的茶葉,目前市面上有白花丹參葉片製作的茶,還有白花丹參飲片茶(根切片茶),部分混有其它幾種中藥,如草決明等。
(3)白花丹參酒
常用來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對動脈硬化、靜脈曲張等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4)跟各種中藥材搭配做藥方
由於白花丹參效用的廣泛以及丹參的活血化瘀的功效,成為很多藥方中的必不可少之藥。
(5)白花丹參磨粉
可配合其他幾種中藥如三七等磨粉服用,活血補血效果非常好。
還有其它的使用方法,這裡不再一一詳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