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臉樹鴨

白臉樹鴨

白臉樹鴨(學名:Dendrocygna viduata)為雁形目鴨科的鳥類。左右翅各有1枚形狀特殊的飛羽,飛行中與空氣摩擦能發出輕而尖的嘯聲。嘴形廣平;禿頸;長腿,跗骨前緣被以網狀鱗;後趾僅具狹形瓣蹼;後趾(連爪)的長度為其寬度(連同瓣蹼)的3.5-4倍。兩性羽色均鮮艷。棲息於丘陵谷間小盆地或面積不大而淺水的水域以及水庫中潮濕多草的小島上。飛行力弱,潛水能力強。以植物種子及嫩莖葉為主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臉樹鴨
  • 拉丁學名:Dendrocygna viduat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雁形目
  • 鴨科
  • 樹鴨屬
  • :白臉樹鴨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66
  • 英文名稱:White-faced Whistling-duck
  • 英文名稱:White-faced Duck
  • 英文名稱:White-faced Whistling Duck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等級,

外形特徵

白臉樹鴨身長38-48厘米,翼展86-94厘米,雄鴨體重820克,雌鴨體重502克。喙灰色,頭部及腳都很長。面部及冠都是白色,後枕黑色。背部及雙翼都是深褐色至黑色,下身是黑色,兩側有白色斑紋。頸部是栗褐色。雛鳥頭部的斑紋不怎么明顯。

棲息環境

棲息於富有植物的池塘、湖泊、水庫等水域中,也出現在林緣沼澤和四周有植物覆蓋的水塘和溪流中。喜歡隱匿在高草叢中或荷葉下,也成群棲息於水面上,但通常避免開闊的湖泊。

生活習性

該物種既能在水面覓食,也能潛入水下覓食,有時也到水邊地上覓食青草。食物主要為稻穀、作物幼苗、青草和水生植物等植物性食物,也吃昆蟲、螺、蝸牛、軟體動物、蛙和小魚等動物性食物。通常在黃昏時樹鴨呈幾隻到幾十隻成群飛到附近稻田覓食,黎明前返回白天棲息的水域。
停息時身體挺直,常有幾隻不時引頸四望,遇人或敵害臨近首先起飛,隨之其他樹鴨亦跟著起飛,性極為機警。常成幾隻到數十隻的群體活動和覓食,也有多到數百隻的大群。飛行力弱,速度亦不及其他鴨類快。亦善游泳和潛水,且潛水能力甚強,一次潛水可達十幾分鐘。在炎熱的白天,常在蘆葦叢或其他較高的水草叢中睡覺和休息。如遇食物豐富又無干擾,它們常棲息在固定地方,一般不變換棲息地,甚至不作長距離的遷徙。

分布範圍

白臉樹鴨分布圖白臉樹鴨分布圖
分布於安哥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阿魯巴、巴貝多、貝寧、玻利維亞、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波札那、巴西、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哥倫比亞、葛摩、剛果民主共和國、象牙海岸、古巴、庫拉索島、多米尼加共和國、多明尼加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法屬蓋亞那、加彭、甘比亞、加納、瓜德羅普島、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蓋亞那、海地、肯亞、賴索托、賴比瑞亞、馬達加斯加、馬拉威、馬里、茅利塔尼亞、茅利塔尼亞、模里西斯、馬約特島、蒙特塞拉特、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尼加拉瓜、尼日、奈及利亞、巴拉圭、秘魯、留尼旺、盧安達、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塞內加爾、獅子山、聖馬丁島(荷屬) 、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蘇丹、蘇利南、史瓦濟蘭、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烏干達、烏拉圭、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尚比亞、辛巴威。
可能滅絕:哥斯大黎加。區域性滅絕:波多黎各。旅鳥:智利、巴拿馬、塞席爾、西班牙。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營巢於有樹或植物覆蓋的地上草叢中或蘆葦沼澤地和樹洞中。求偶和交配在水中進行,交配前雌雄鴨一起游泳,雄鴨不斷地向雌鳥進行嘴浸水運動,雌鴨保持一種豎直的姿勢,然後雄鴨突然爬到雌鴨背上進行交尾。巢由草葉和草莖構成,大小為直徑25cm,高6cm。每窩產卵8-12枚,一般10枚左右,卵白色。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27-30天。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