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絲行

《白絲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詠白絲實是感慨詩人自己:既要有所作為,又要保持自己潔白的品質。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點評鑑賞,作品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白絲行
1絲須長不須白,越羅蜀錦金粟2尺。
象床玉3手亂殷紅,萬草千花動凝碧4
已悲素質隨時染5,裂下鳴機色相射6
美人細意熨貼平7,裁縫滅盡針線跡8
春天衣著為君舞9,蛺蝶飛來黃鸝語10
落絮遊絲11亦有情,隨風照日宜輕舉12
香汗13輕塵污顏色,開新合14故置何許。
君不見才士汲引難15,恐懼棄捐忍羈旅16

作品注釋

詞句注釋

  1. 《記》:“夫人繅三盆手。”【朱注】《廣韻》:繅,繹繭為絲也,繰同。鮑照詩:“繰絲復鳴機。”
  2. 唐書》:越州土貢花文寶花等羅。魏文帝詔:“每得蜀錦,殊不相似。”何遜詩:“金粟裹搔頭。”尺以金粟飾之,富貴家之物。
  3. 《國策》:孟嘗君至楚,獻象床,直千金。江淹賦:“惜玉手之空佇。”《廣韻》:“殷,赤黑色。”《左傳》:“左輪朱殷。”
  4. 王子安《青苔賦》云:“縈修樹而凝碧。”
  5. 王彪之詩:“絲染墨悲嘆,路岐楊感悼。”庚信《連珠》:“白羽素絲,隨其所染。”
  6. 謝朓詩:“望望下鳴機。”【朱注】色相射,五色射人也。
  7. 《班彪傳》:“細意委曲。”《南史》:何敬容衣裳不整,伏床熨之。楊慎曰:《王莽傳》有威斗,即尉斗也。威與尉音相近,本音畏,轉音郁。《隋書》:李穆尉斗楊堅曰:“願公執威柄,以尉安天下。”史炤《通鑑釋文》:尉斗火斗,持火以申繒也,俗加火作熨。《說文》尉與熾本一字,從上按下也。又,持火申繒也。今俗言平曰尉帖。杜詩“美人細意熨帖平”是也。又,白樂天詩:“金斗熨波刀剪文。”
  8. 曹植樂府:“裁縫紈與素。”
  9. 徐君倩詩:“衣著一時新。”鮑照詩:“催弦急管為君舞。”
  10. 何遜詩:“黃鸝隱葉飛,蛺蝶縈空戲。”
  11. 庚信詩:“落絮鵝毛下。”徐陵詩:“柳絮飛還聚,遊絲斷復結。”
  12. 庚肩吾詩:“桃紅柳絮白,照日復隨風。”照日宜輕舉,謂絲絮飄颺,與衣之輕舉相宜。《楚辭》:“願輕舉以遠遊。”
  13. 六朝詩:“朱顏潤紅粉,香汗沾玉色。”古詩:“空床委清塵。”邢劭詩:“桃李無顏色。”
  14. 衣裳在笥,故有開合。漢艷歌:“乍開乍合。”《世說》:桓沖妻曰:“衣不經新,何由而故。”阮籍詩:“君子在何許。”
  15. 嵇康《琴賦》:“歷世才士,並為之賦。”《劉向傳》:禹稷與皋陶,傳相汲引,不為比周。汲引難,難就薦引也,即記難進易之難。
  16. 魏甄后《塘上行》:“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左傳》:“羇旅之臣。”《漢書》張晏註:“羇,寄也。旅,客也。”錢謙益曰:《傅鹹集》載郭泰機詩云:“皦皦白素絲,織為寒女衣。寒女雖妙巧,不得秉機杼。天寒知運速,況復雁南飛。衣工秉刀尺,棄我忽若遺。人不取諸身,世事焉所希。況復已朝餐,昌由知我飢。”此詩用泰機之詩而反之。泰機以白絲寒女自喻,而致憾於衣工之棄我,以冀鹹之相薦。公詩謂白絲素質,隨時染裂,有香汗清塵之污,有開新合故之置,所以深思汲引之難,恐懼棄捐而忍於羇旅也。

白話譯文

素絲喧染之初,便是沾污之時,儘管會染上“萬草千花動凝碧”之色,但它潔白的本質已不復存在。待到“春天衣著為君舞”時,雖尊榮至極,卻是被拋棄的開始。繅絲的時候希望它儘量長,而不在意它有多白淨,越地的羅和蜀地的錦都要用鑲有金粟的尺子來量。絡絲之後,用各種花草的染料將它染成美麗的顏色。這時已經因素淨的質地被恣意染色而悲傷,但當它從織機上被剪下時仍然為它的華美而讚嘆。小心地將它熨得服貼平整,裁縫用它來製衣時將針線的痕跡都掩蓋起來。春光明媚的時候穿著這樣的衣服為了你翩然起舞,美好的樣子引來蝴蝶圍繞、黃鸝啼叫,連飛揚的柳絮和飄蕩的柳枝似乎也含情意,衣裙隨風擺動,輕柔隨身。嫌薄汗和些許塵土污染了它的美麗,衣服打開來穿的時候還是新的,脫下來的時候已成了舊裝不知道放在哪裡了。你不知道吧,那些有才華的人要被賞識有多么的困難,即使被起用了,又害怕哪一天會被棄置,這樣的賞識對他們來說也是痛苦而又難熬的旅程啊!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二載(753、754年)間,客居京師而作,故末有忍羇旅之說,當依梁氏編次。師氏謂此詩乃譏竇懷貞。黃鶴云:懷貞亡於開元元年,公時才兩歲,於年用不合。

點評鑑賞

作品賞析

此詩見繰絲而托興,正意在篇末。此章兩段,各八句。上段,有踵事增華之意。欲成羅錦,用尺量絲,故須長;所織花草,色兼紅碧,故不須白。熨貼裁縫,制為舞衣也。象床,指工具機。玉手,指織女。亂殷紅,謂經緯錯綜。動凝碧,謂光彩閃鑠。
下段,有厭故喜新之感。蝶趁舞容,鸝應歌聲,落絮遊絲乘風日而綴衣前,比人情趨附者多。一經塵汗污顏,棄置何所,見繁華忽然零落矣。士故有鑒於此,不輕受汲引而甘忍羇旅,誠恐一旦棄捐,等於敝衣耳。玩末二語,公之不屑隨時俯仰可知。
仇兆鰲按:詩詠白絲,即墨子悲素絲意也。已悲素質隨時染,當其渲染之初,便是沾污之漸,及其見置時,欲保素質得乎?唯士守貞白,則不隨人榮辱矣。此風人有取於素絲歟。

名家點評

杜臆》:
此詩本墨子悲絲來。……“不須白”就世情立論,乃憤激語。下雲“隨時染”、“色相射”、“污顏色”,脈理相貫。士得時則媸亦成妍,故云“滅盡針線跡”;依附者眾,故云“蛺蝶飛來黃鸝語”。此一段造語妍麗,與《舟前看落花》詩相似。束語自道,具見品格。
杜詩詳註》:
此見繰絲而托興,正意在篇末。上段有踵事增華之意……下段有厭故喜新之感。
極其眩耀,而後折之(“落絮遊絲”二句下)。
唐詩別裁》:
渲染之餘,即棄捐之漸。抱才之士所以甘忍羈旅也。
杜詩鏡銓》:
全首托興,正意只結處一點。邵云:得梁、陳樂府之遺。蔣云:寫妙技,不覺寫入自家話,微乎其微。慧心香口,直似飛卿;公詩真無所不有。

作者簡介

杜甫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