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牛膽根(白牛膽根)

白牛膽根(白牛膽根)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亞灌木,高70-200cm,根莖粗壯,多分枝。莖直立,粗壯,全株被污白色或淺褐色絹狀或棉狀密茸毛,上部或從中部起有分枝。下部葉在花期脫落後留有被白色或污白色綿毛的腋芽。葉互生;中部葉有長約0.5cm的柄,上產葉無柄;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中部葉長10-16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或近楔形,邊有小尖頭細齒或淺齒,上面被基部疣狀的密糙毛,中脈毛較密,下面被白色或污白色絹狀厚茸毛。頭狀花序倒卵形,直徑5-8mm,多數密集於莖和枝端成聚傘圓錐狀;總苞片5層,外層較內層短3-4倍,被白色或帶褐色茸毛;小花黃色,長4-5.5mm,外圍花舌片短小或無舌片;中央筒狀花狹漏斗狀。瘦果長圓柱形,被白以長絹毛,冠毛褐色黃,約與筒狀花等長,有50餘條糙毛。花期6-10月,果期8-12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羊耳菊
  • 別稱:山白芷、土白芷小茅香、黑骨風、尋骨風、鐵桿香、白面風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桔梗目
  • :菊科
  • 亞科:管狀花亞科
  • :旋覆花亞族
  • :旋覆花屬
  • :羊耳菊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中藥基源,性狀鑑別,顯微鑑別,

形態特徵

亞灌木。根狀莖粗壯,多分枝。莖直立,高70-200厘米,粗壯,全部被污白色或淺褐色絹狀或棉狀密茸毛,上部或從中部起有分枝,全部有多少密生的葉;下部葉在花期脫落後留有被白色或污白色棉毛的腋芽。葉多少開展,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中部葉長10-16厘米,有長約0.5厘米的柄,上部葉漸小近無柄;全部葉基部圓形或近楔形,頂端鈍或急尖,邊緣有小尖頭狀細齒或淺齒,上面被基部疣狀的密糙毛,沿中脈被較密的毛,下面被白色或污白色絹狀厚茸毛;中脈和10-12對側脈在下面高起,網脈明顯。頭狀花序倒卵圓形,寬5-8毫米,多數密集於莖和枝端成聚傘圓錐花序;被絹狀密茸毛。有線形的苞葉。總苞近鐘形,長5-7毫米;總苞片約5層,線狀披針形,外層較內層短3-4倍,頂端稍尖,外面被污白色或帶褐色絹狀茸毛。小花長4-5.5毫米;邊緣的小花舌片短小,有3-4裂片,或無舌片而有4個退化雄蕊;中央的小花管狀,上部有三角卵圓形裂片;冠毛污白色,約與管狀花花冠同長,具20餘個糙毛。瘦果長圓柱形,長約1.8毫米,被白色長絹毛。花期6-10月,果期8-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亞熱帶和熱帶的低山和亞高山的濕潤或乾燥丘陵地、荒地、灌叢或草地,在酸性土、砂土和粘土上都常見,海拔500-3200米。

分布範圍

廣產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江西、福建、浙江等地。也分布於越南、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等地。

中藥基源

【科屬】菊科
【基源】為菊科植物羊耳菊的根。
【藥用部位】根
【類別】祛風散寒藥;止咳定喘藥;行氣止痛藥。

性狀鑑別

根頭部常殘留短小地上莖。根呈圓柱形,有分枝,長2-5cm,直徑0.3-1.5c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有稀疏鬚根或鬚根脫落殘痕。根皮薄,颳去表皮則呈灰褐色而有油性。質堅硬,切斷面木質部灰黃色,有黃色油點散在,根頭部中央有髓,呈海綿狀。有特殊香氣,用物刮擦根部嗅之氣更香。味辛、微苦。以根條粗壯、殘莖短小、氣芳香者為佳。
白牛膽根白牛膽根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細胞扁平,8-10餘列,內含黃棕色物。皮層細胞4-8列,散列分泌腔;石細胞單個散在或成群,與纖維束相間排列成五。韌皮部偶有石細胞,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排列緊必,木射線細胞2-4列,類長方形,徑向排列,中央為初生木質部。
白牛膽亦山白芷白牛膽亦山白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