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條芫菁

白條芫菁

白條芫菁國內分布較普遍。以成蟲群集為害大豆及其它豆科植物的葉片及花瓣,致使不能結實;也能為害番茄、馬鈴薯、茄子、辣椒、甜菜、蕹菜、莧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條芫菁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學科:生命科學
簡介,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簡介

白條芫菁又名豆芫菁或鋸角豆蕪菁,是芫菁類中分布廣而害較重的一種。寄主植物主要為豆類,此外還有蕹菜、莧菜、甜番茄、茄子、辣椒、馬鈴薯、甘薯、花生、棉花、桑、曼陀羅等。(危害特點)成蟲取食葉片、嫩莖和花瓣,將葉片吃成孔汨缺刻,嚴重的僅剩網狀葉脈。幼蟲不危害植物。(形態特徵)白條芫菁屬鞘翅目扁甲總科芫菁科,有成蟲,卵和蛹等蟲態。成蟲 體長15~18毫米。頭部略呈三角形,觸角基部有1對黑瘤,基部幾節暗紅色,複眼及其內側黑色,頭部其餘部分為紅色。雌蟲觸角絲狀,雄蟲觸角第三節至第七節扁而寬,櫛齒狀。胸、腹部均為黑色。前胸背板中央以及每個鞘翅上都有1條縱行黃白色條紋。前胸兩側、鞘翅四周以及腹部各節的後緣都叢生灰白色絨毛。卵 橢圓形,長2.5~3毫米,寬0.9~1.2毫米。初產時乳白色,後變黃白色,表面光滑。卵排列成菊花狀卵塊。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5—18毫米,黑褐色。頭部略呈三角形,赤褐色。前胸背板中央和兩個鞘翅上各有一條縱行的黃白色條紋。卵:長橢圓形,由乳白色變黃白色,卵塊排列成菊花狀。幼蟲:復變態,各齡幼蟲形態不同。1齡為(蟲丙)型,為深褐色的三爪蚴,行動活潑;2—4齡都是蠐螬型;5齡化為偽蛹;6齡又為蠐螬型。蛹:長15毫米左右,黃白色,前胞背板側緣及後緣,各生有較長的刺9根。
白條芫菁

生活習性

河北、河南、山東每年發生一代,湖北每年發生二代,均以5齡幼蟲(化蛹)在土中越冬,於次年春化蛹羽化。成蟲多在白天活動取食,以中午最盛,群居性強,成群遷飛,有時數十頭群集在一株上,很快將整株成片的葉子吃光;偶遇驚擾,即迅速逃避或墮落,並分泌出一種含芫菁素的黃色液體,能引起人體皮膚紅腫、起皰。成蟲產卵於土穴中。

防治方法

(1)冬季深翻土地,能使越冬的偽蛹暴露於土表凍死或被天敵吃掉,減少次年蟲源基數。
(2)人工捕殺,利用成蟲群集為害的習性,用網捕殺,但應注意勿接觸皮膚。
(3)藥劑防治每畝用90%敵百蟲1.5兩,兌水120—150斤噴霧,或用2.5%敵百蟲粉劑,每畝噴3—5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