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林地蘑菇

白林地蘑菇

白林地蘑菇又名又名林生傘菌,子實體中等至稍大。菌蓋初期扁半球形,後平展,白色或淡黃色,有時中部淺褐色,覆有平伏的絲狀纖毛,邊緣常開裂。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白色,漸變粉紅色、褐色、黑褐色,密,離生,不等長。菌柄污白色,鬆軟到中空,近圓柱形,基部稍膨大,傷後變黃色,尤其基部更明顯。菌環單層,白色,膜質,生菌柄上部,上表面平滑,下面棉絨狀,大,易脫落。褶緣囊體近洋梨形。夏秋季生於林中地上,單生或散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林地蘑菇
  • :真菌界
  • :真菌門(Eumycota)
  • 亞門:擔子菌亞門(Basidiomycotina)
  • 層菌綱(Hymenomycetes)
  • 亞綱同擔子菌亞綱
  • 傘菌目(Agaricales)
  • 蘑菇科(Agaricaceae)
  • :蘑菇屬
  • :白林地蘑菇
  • 分布區域:河北、山西、黑龍江、吉林、遼寧、青海、四川、雲南等地。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保鮮方法,栽培技術,品種選擇,提早栽培,棚室搭建,生產技術,備料與場地準備,堆料與翻堆,菇棚消毒,鋪料與播種,播後管理,鋪蓋面土,鋪土後管理,秋菇管理,越冬管理,春菇管理,病蟲害防治,

形態特徵

又名林生傘菌,子實體中等至稍大。菌蓋寬6.5-11cm,初扁半球形,後平展,白色或淡黃色,有時中部淺褐色,覆有平伏的絲狀纖毛,邊緣時常開裂。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白色,漸變粉紅色、褐色、黑褐色,密,離生,不等長。菌柄長7-15cm,粗0.6-1.5cm,污白色,鬆軟到中空,近圓柱形,基部稍膨大,傷變黃色,尤其基部更明顯。菌環單層,白色,膜質,生菌柄上部,上部平滑,下面棉絨狀,大,易脫落。孢子印深褐色。孢子褐色,橢圓形到卵形,光滑,多數有一個油滴,5-8×3-4.5μm。褶緣囊體近洋梨形。

分布範圍

河北、山西、黑龍江、吉林、遼寧、台灣、甘肅、青海、四川、雲南等地區。夏秋季於林中地上單生到散生。

保鮮方法

白林地蘑菇將鮮蘑菇根部的雜物除淨,放入1%的鹽水中浸泡10~15分鐘,撈出後瀝乾水分,裝入塑膠袋中可保鮮3~5天。
清水浸泡
將鮮蘑菇洗淨後放入容器中,倒入清水淹沒蘑菇,如蘑菇上浮可壓個重物。此法宜於短期存放,要注意不要採用鐵質容器,以免鮮蘑菇變黑。
如蘑菇數量較多,可將鮮蘑晾曬一下,然後裝入非鐵質容器中,放一層鮮蘑菇撒一層鹽。此法可使蘑菇的保存期達1年以上。

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抗逆性強,子實體大、圓正、買相好,產量較高,適合本地區林地提早栽培。

提早栽培

提早栽培,超前上市是林地蘑菇高產、高效的顯著特點。5年以上的旱田林遮光率在50%左右,空氣相對濕度提高5—10個百分點,氣溫下降1—5℃。林地蘑菇可提早到7月10日堆料,8月10日播種,9月20日上市。上市期較本地非林地蘑菇提早15天,較蘇南、浙江福建等地提早30—40天,早市蘑菇的價格較正常上市的高50%以上。

棚室搭建

林地蘑菇適宜中型弓棚地畦式栽培,7月底8月初建好生產大棚。標準菇棚寬6米、長25米、高1.8米,過大不利換氣散熱,過小又增加生產成本。在地勢高爽、排水條件好的旱田林地大行內建棚,每標準棚需厚7—8絲、寬8米、長30米農膜1張,7—8米長竹竿150根,直徑8厘米、長2米的立柱40根,鐵絲2.5kg,玉米秸、稻草等遮光隔熱草若干。菇棚竹竿間距40厘米,支撐立柱3排,中間立柱高1.8米,兩側立柱高1.5米,立柱行距1.8米、間距1.5—2米。棚架上蓋農膜,菇棚兩側壓上玉米秸,棚頂蓋15厘米厚的稻草。沿菇棚兩側開挖寬40厘米、深30厘米的爽水溝1條,爽水溝要與林地的腰溝和田頭溝相連,以利雨季排水降漬。

生產技術

備料與場地準備

6月中、下旬,生產1000平方米蘑菇備新鮮無霉爛麥(稻)草1500—2000kg,曬乾防雨,餅粕250kg、過磷酸鈣75kg、尿素30kg、石膏75kg、生石灰75kg、無公害殺蟲劑菇淨150ml、無公害殺菌劑多菇豐500g。
生產1000平方米蘑菇需靠近的長10米、寬3米的地勢高爽夯實、近清潔水源、光照條件好的南北向堆料場地2塊,場地四周開好爽水溝塘,中間開好與爽水溝塘相連的通氣道。

堆料與翻堆

7月上旬將麥草浸泡1—2天,待其吸足水後撈起預建堆,堆寬3米、高1.5米,料堆四周呈牆式垂直狀、頂呈龜背圓狀(以後建堆堆形與此相同)。預建堆後每隔7、6、5、4、3天,即料堆內溫度由最高的65—75℃開始下降時分別進行第1、2、3、4、5次翻堆,每次翻堆後新建堆高度1.5米不變,寬度由3米逐次縮減到2米。翻堆時把上面的草料翻到下面,外面的草料翻到中間,乾料與濕料充分拌勻、抖松。草料水分調節原則是一濕二調三看四不動,即第一次翻堆可足量加水,以堆內水不外溢為度;第二次翻堆適量加水,以緊握一把草料指縫間有4—5滴水下滴為宜;第三次翻堆酌情加水,以緊握一把草料指縫間有2—3滴水下滴為宜;第四、五次翻堆一般不加水。第一次翻堆結合新建堆,分層等量加入全部餅肥、尿素、磷肥石膏;第二次翻堆時分層等量加入50—60kg生石灰(使用前用水製成粉狀熟石灰)調節草料的ph值。自第一次翻堆後,雨天應在料堆頂部加蓋農膜,防止雨水淋入,雨停後除去農膜,以利料堆內外氣體交換,同時排清料堆四周地面積水,防止水浸入。為促進發酵,自第二次翻堆起,每次新建堆在料堆中間每隔1米豎放1根直徑為10—12厘米的木棒,建堆結束後輕輕抽出,洞口上輕塞料草,以增加氧氣供給量。麥稻草混合料(麥、稻草比例為3:1)在第一次翻堆後再建堆時分層加入預濕好的稻草。單一稻草培養料,稻草經預濕後直接按間隔6、5、4、3天的順序翻建堆並相應加入營養料和石灰。發酵好的培養料顏色呈深咖啡色、有甜香味、汁水濃、有彈性、不粘手,ph值7.5左右。進棚前草料噴拌菇淨150ml、多菇豐500g。

菇棚消毒

進料前2天用1500倍菇淨、多菇豐混合液對棚架、地面噴霧,殺滅棚中的病蟲害。

鋪料與播種

菇棚內3畦鋪料,中間畦寬2.8米,兩側畦寬各1.4米,畦間留20厘米的人行道,料厚20—30厘米,培養料邊鋪邊抖松,以利散熱。1—2天后待料溫降到28℃以下即可播種,每標準棚用菌齡45—60天、500ml輸液瓶裝的麥粒菌種150瓶,菌種用手掰碎後均勻撒於畦面,然後抓動床面草料,使菌種入料2—3厘米,再用木板將草料輕輕壓平,使種料緊密結合,便於菌絲吃料。

播後管理

控溫保濕促發菌。當棚內溫度低於28℃,播後1—3天關閉棚門保濕吊菌絲,4—5天每天打開菇棚一頭通氣2小時,6—8天逐漸加大通風量,9—15天打開大棚兩頭通風換氣,每天通風時間2小時以上,並用竹籤從料子中、下層打簽,排出料內有害氣體和熱量,促進菌絲下發。棚內溫度超過28℃時,立即打開大棚兩頭通風撒熱,並查找高溫的原因:屬氣候炎熱造成棚內高溫的,應在棚頂覆蓋草上噴灑冷水,並增加蓋草厚度;屬棚頂蓋草太薄有光線射入造成高溫的,應增加蓋草厚度;屬培養料內部產熱造成高溫的,應立即打簽通氣散熱,必要時還要在外棚頂上噴灑冷水、加厚覆蓋草。為防止強通風造成培養料失水乾燥,播種後可在料面蓋一層報紙,每天對報紙輕噴水,每次噴水量以報紙濕潤為宜,不可對草料直接噴水。

鋪蓋面土

菌絲吃料1/2—2/3時即可輕蓋、勻蓋3—4厘米麵土。由於菇畦邊緣產菇多、水分散失多、蓋土損失多,故蓋土較畦面加厚1厘米。畦面土用稻田深層土(或菜園土或已凍裂風乾的河淤)4立方米,加50kg無霉爛的稻殼與15kg生石灰對水浸泡24小時後拌勻,用1000倍液的菇淨和多菇豐混合液殺蟲、滅菌,將土粒水分調至土粒可捏得扁、搓得圓、不粘手(約20%含水量)為度。

鋪土後管理

覆土到出菇約需15天,管理以調水、控溫為主。第一周保濕吊菌絲,每天可少量放風;一周后菌絲開始爬土,故第二周要加大通風量,同時適當補充水分,保持土層水分在20%左右,促進菌絲扭結成蕾;兩周后菇蕾形成,重噴結菇水,每棚每天用水量50kg左右,連用2天,3—4天可出菇。

秋菇管理

保持棚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主要工作是打水、放風和采菇。采菇期調水的原則是菇多多打水、菇少少打水、無菇輕打水或不打水,始終保持覆土濕度在20%左右,采菇前不打水、高溫時不打水,忌打重水和關門水,否則會導致死菇甚至料內菌絲死亡。控溫保濕的原則是高溫時早晚通風,低溫時中午通風,噴水後強通風。秋菇前期,外界氣溫高於18℃,要求在早晚各通風2小時左右,早通風時采菇,晚通風時打水。秋菇中期,氣溫適宜,每天通風時間可相對減少,一般也早晚通風;秋菇晚期,外界氣溫低於14℃,應在中午氣溫高時通風,每次通風時間為1—2小時。采菇時用手輕穩菇頂、輕輕旋轉,不可用力過大傷及小菇。

越冬管理

12月中、下旬,氣溫低於5℃時蘑菇基本停止生長,此時可停水準備越冬,本地區一般採用乾法越冬。①晾棚。停水後打開菇棚兩頭,晝夜通風2—10天,降低培養料含水量,達到畦面露白。②清雜鬆土。翻動畦面蓋土,並揀除土內死菇、菇根、老菌絲。③調節土壤ph值。每標準棚用10—15kg生石灰製成粉狀熟石灰,均勻撒於畦面並與面土拌勻,然後按畦面厚3—4厘米,畦邊厚4—5厘米整平畦面土。④水、氣管理。棚外溫度高於棚內溫度時,棚門晝放夜封;棚外氣溫低於0℃時,選擇晴天中午適當放風,其餘時間封棚。每隔10—15天,視面土乾濕情況,適量補充水分,保持表層土發白,中層土微濕。⑤其它。雪天及時清除棚頂積雪防止塌棚,其餘時間注意防火。

春菇管理

3月上、中旬氣溫漸高,棚內溫度達8℃以上時就要進行春菇生產。春菇管理的原則是隨著氣溫升高放風量與噴水量相應增加。噴水原則為3月穩、4月準、5月狠。3月份第一次需重調出菇水,以後隔天輕噴水1次,每次每棚用水量20—30kg;4月份根據蘑菇長勢適當增加噴水量,做到菇多多噴水、無菇輕噴水或不噴水;5月份氣溫高,水分蒸發快,也是產菇晚期,應適當重調水。放風方法參照秋菇生產管理。春菇結束後將棚架拆除保藏,以便秋天再利用。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的原則是防重於治,防治結合,選用無公害農藥。①無菌進棚,凡進入菇棚內的工具和料土均需嚴格消毒。②定期用藥預防,每潮菇結束後,應立即清除畦面死菇、黃菇、菇根,必要時用菇淨或多菇豐分別殺蟲、滅菌。③采菇前不用藥,在兩潮菇間用藥,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