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傳:百年中國風雲實錄

《白崇禧傳:百年中國風雲實錄》由程思遠編著。白崇禧是國民黨新桂系的中心人物,陸軍一級上將,著名軍事家,有“小諸葛”之稱。白崇禧與李宗仁合作二十年,先後三次將蔣介石趕下台。早年他與李宗仁舉兵北伐,到達山海關,一度建立起跨越四省的“新桂系帝國”。1930年桂系退守廣西,白崇禧成為建設新廣西的關鍵人物。抗戰後他擔任國民黨政府國防部長,大陸解放後前往台灣,在台抑鬱而終。《白崇禧傳:百年中國風雲實錄》從白氏在廣西童年家世起,到晚年在台灣辭世,記敘了這位國民黨一代名將的畢生經歷,對他的功過是非作了客觀的描述。

基本介紹

  • 書名:白崇禧傳:百年中國風雲實錄
  •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 頁數:364頁
  • 開本:16
  • 定價:45.00
  • 作者:程思遠
  • 出版日期:2011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1725947, 7531725940
  • 品牌:北方文藝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白崇禧傳:百年中國風雲實錄》不評論白崇禧個人的功過是非,唯集中記述其畢生經歷。白崇禧曾在北伐、抗戰幫助過蔣介石,但又三次逼蔣下野。蔣、白之間的悲歡離合,記錄了國民黨政權從發展、分裂到衰敗的歷程。歷史是一面鏡子,溫故而知新,古往今來,無不如此。希望《白崇禧傳:百年中國風雲實錄》之出版能對讀者加深認識中國近現代史,有所禪益。

作者簡介

程思遠(1908—2005),廣西賓陽人,政治活動家。羅馬大學研究生畢業,政治學博士國。曾擔任國民黨中常委。青年時代投筆從戎,逐步成為桂系的核心人物。他先後擔任李宗仁、白崇禧的秘書,捭闔縱橫於蔣介石、李宗仁之間,參與籌劃了反蔣、助李宗人競選“副總統”、逼蔣下野、與共產黨和談等重大歷史事件。
在1956年4月到1965年6月的10年間,受李宗仁委派先後五次到北京,晉謁周恩來總理。後兩赴歐洲牽線搭橋,為李宗仁回歸大陸作了充分的準備。最後又與李宗仁一起,從海外歸來。改革開放以後,程老先生擔當多個重要職務,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中國辛亥革命研究委員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國際科學和平促進會會長、中華海外聯宜會第一屆理事會名譽會長、台灣研究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圖書目錄

序/1
第一章出生環境及青少年時代/1
一、出眾的穆斯林後裔/1
二、參加北伐學生軍/4
三、在陸榮廷部隊見習/9
四、百色禁菸起兵變/16
五、赴粵療傷改別字/19
第二章聯合李、黃,統一廣西/25
一、兩廣局勢的變化/25
二、白崇禧謁孫大元帥請纓討沈/31
三、先打陸榮廷,後打沈鴻英/40
四、奉送俘虜兵,“小諸葛”氣走龍志舟/46
第三章當北伐軍的參謀長/52
一、梧州會談後,赴穗商兩廣統一問題/52
二、勸唐生智參加革命行列/60
三、對白崇禧出任參謀長的商磋/63
四、先鄂後贛的北伐戰爭/66
第四章進軍上海的前前後後/74
一、白崇禧攻浙滬前夕的軍事形勢/74
二、被委任為東路軍前敵總指揮/76
三、揮兵入浙江,勢如破竹/78
四、兵不血刃,進軍上海/81
五、“四一二”清黨,幫了蔣介石大忙/83
六、“清黨”事件從醞釀到行動/85
七、肅清江北之役/90
第五章蔣介石下野/95
一、蔣介石到徐州晤李宗仁、白崇禧/95
二、促成蔣介石下野的外因和內因/99
三、掌滬軍政大權,指揮龍潭戰役/103
四、汪、蔣聯手,反對李、白/106
五、白崇禧赴武漢執行征湘任務/111
第六章平定兩湖和打入北京/115
一、李濟深被逐,汪精衛出國/115
二、“第二次北伐”/117
三、領兵入北京的華南第一人/120
四、裁兵不如實邊/127
五、“聯胡打桂”與“倒桂反蔣”/134
第七章蔣桂戰爭的悲劇/136
一、胡宗鐸妄興“湘案”,授蔣可乘之機/136
二、蔣介石施計,李濟深到湯山“休養”/140
三、助白崇禧脫險,廖磊被撤職/144
四、武漢瓦解,白崇禧流亡海外/148
第八章白崇禧再起後所受的挫折/155
一、桂張軍合力攻粵失敗/155
二、放棄廣西,李宗仁、白崇禧傾巢北上/161
三、白崇禧取代黃紹竑,程思遠加入秘密組織/169
第九章寧粵的分裂與合作/173
一、解除楊騰輝兵權,黃紹竑赴寧投蔣/173
二、白崇禧蒞港,拉汪精衛赴穗組府/176
三、陳銘樞的計畫和兩廣的對策/181
四、廣州四全大會的風暴及結局/183
五、兩廣在胡漢民掩護下仍與南京對立/189
第十章“小諸葛”在寧粵對峙和兩廣事變中的作用/193
一、白崇禧在紅軍長征中與蔣介石的冷戰/193
二、白崇禧對紅軍長征的應變計畫/196
三、葉琪之死使聯川計畫受重大打擊/202
四、“兩廣事變”的肇因與蔣桂妥協的內幕/204
第十一章指揮台兒莊和保衛武漢的大戰/216
一、蔣介石爭取白崇禧入京/216
二、桂軍在滬戰中傷亡慘重/219
三、白崇禧不主張堅守南京/223
四、逮捕韓復榘與台兒莊大戰/226
五、白崇禧向蔣介石推介《論持久戰》精神/232
第十二章桂林行營主任/236
一、倡辦游擊幹部訓練班/236
二、柳州會議宣布白崇禧被降級/239
三、白崇禧夥同何應欽炮製“皖南事變”/247
第十三章桂林失守,頗受譏評/250
一、醞釀第二次反共高潮/250
二、毛澤東認為對白崇禧不可視同一律/253
三、前方將士奮戰,白家壽宴鋪張/254
四、我軍一潰千里,桂林難逃厄運/257
第十四章抗戰勝利以後/264
一、蔣介石在受降問題上的錯誤決定/264
二、白崇禧反對蔣介石的整編計畫/265
三、擊潰林彪部隊,乘勝欲搗佳木斯/266
四、有職無權的國防部長/267
五、猛力批評“官邸作戰會報”的指揮辦法/268
六、魏德邁來華調查國民黨失敗原因/269
七、宋子文謀求兩廣經濟合作/271
八、與劉鄧大軍形成對峙局面/273
第十五章外放華中“剿總”的內幕/277
一、白崇禧不願李宗仁競選副總統/277
二、李宗仁參選是美國中途換馬的體現/278
三、通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由來/279
四、李宗仁在國大打敗了蔣介石/281
五、蔣介石決定將白崇禧外放/283
六、華中“剿總”成立,白崇禧建議不受重視/286
第十六章拒蔣調兵與逼蔣求和/291
一、白崇禧拒絕指揮中原大軍/291
二、對徐州會戰冷眼旁觀/293
三、白崇禧兩電蔣介石,促恢復國共和談/297
四、黃紹竑赴香港晤中共代表/302
第十七章蔣介石第三次引退前後/305
一、蔣介石在下野前的布置/305
二、下野文告出了問題/307
三、向美國人承認李宗仁的基本弱點/309
四、美方對何應欽不存好感/311
五、大局已定,主張蔣、李“攤牌”/313
六、蔣介石始終難捨權力/315
第十八章蔣介石破壞白崇禧的守粵計畫/318
一、促李宗仁赴粵主持中樞/318
二、財政無著,何應欽辭去行政院長職務/321
三、守粵只能靠白崇禧的三個軍/323
四、蔣介石一再反對白崇禧出掌國防/325
第十九章白崇禧部隊在廣西全軍覆沒/329
一、赴渝調處蔣介石和李宗仁的關係/329
二、李宗仁赴美就醫,白崇禧應邀到渝解釋/332
三、白崇禧精銳大部被殲,餘部退入越南/335
第二十章在台北度過不愉快的晚年/339
一、去台北給蔣介石勸進/339
二、孤單寂寞的生涯開始了/342
三、老年喪妻,晚景慘烈/344
四、口述“回憶錄”不是實事求是之作/346
五、參與蔣介石力阻李宗仁返國的陰謀行動/347
六、白崇禧的死因是一個謎/349
後記/350
附錄:白崇禧生平大事年表/352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四、兵不血刃,進軍上海
孫傳芳經過江西、福建、浙江連續的失敗,基本部隊殘破不堪,勢難在寧滬立足,同時又看到張宗昌對江南這塊肥肉,虎視眈眈,索性做個順水人情,把上海地盤送給直魯軍。
一九二七年二月二十三日,白崇禧去嘉興視察前沿陣地。接上海送來的情報,說孫傳芳軍仍在松江附近的滬杭路第三十一號鐵橋布防,但孫部主力已退往江北。
二月二十七日,蔣介石電杭州何應欽、白崇禧指示攻取上海及南京戰略,其方針為:東路軍應俟程潛指揮的江右軍由蕪湖向南京攻擊前進後才重新採取攻勢。屆時何應欽指揮第十四、第十七兩軍及第一軍一部由宜興、丹陽出鎮江,切斷滬寧路敵軍的補給線,白崇禧指揮第二十六軍,第一軍第一、二兩師及先遣隊由嘉興直取上海。
白崇禧對於上海,本有不戰而占領的計畫。直魯聯軍於二月二十四日進駐上海後,該軍第五路總司令兼第八軍軍長畢庶澄(1894—1927,追隨張宗昌,1926年授澄威將軍。1927年4月4日,持有張宗昌手諭的褚玉璞用電話召畢庶澄到省城商談軍事。畢只帶衛隊團長馬文龍赴濟南,剛下火車,就被褚玉璞的伏兵亂槍擊斃。)曾派代表到杭州向白崇禧洽談歸降條件。白氏疑此乃緩兵之計,虛與委蛇,仍積極做攻滬準備。後蘇聯軍事總顧問加侖將軍致電駐東路軍前敵總指揮部的蘇聯顧問尼基京將軍說:“我們如不及時進軍上海,罷工工人有被鎮壓的危險,務必說服白崇禧將軍趁敵人混亂之際,開展對上海的攻勢,總司令的進軍令隨後下達。”
三月十九日,白崇禧開始進攻松江和吳江。松江、黃浦南岸為周蔭人殘餘部隊駐守,一被攻擊即向上海退卻。第二十六軍周鳳歧部跟蹤追躡,出得勝港,取明星橋,和正面進攻的第一軍第二師劉峙部夾擊堅守第三十一號鐵橋的畢庶澄軍。二十二日,於克松江城中,將畢庶澄部四混成旅解決,殘敵北逃,第二十六軍追擊到南翔。第一軍第二師追到青浦、崑山,再解決一個混成旅,這表明直魯聯軍毫無戰意,不堪一擊。
當畢庶澄從上海調兵往松江增援時,第一軍第一師薛岳部已由便衣隊做嚮導,由明星橋進襲上海,先遣隊、別動隊在內部回響,三月二十一日,遂不戰而占領上海南部龍華。畢庶澄軍在上海北面滬寧鐵路總站的部隊為數尚多,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總工會為了迎接革命軍的到來,計畫不失時機地採取一種非常行動。三月二十一日午,在中共領導人周恩來領導下,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爆發了。他們先襲擊警署奪得槍枝,然後向北站畢軍進攻,畢軍見事急,向吳淞調來救兵。可是鐵路被工人糾察隊破壞,救兵乘坐的火車在中途傾覆。這些救軍從翻車中出來,神魂顛倒,誤以為北站已被革命軍占領了,遂發炮向那裡轟擊。北站畢軍又誤會救兵是革命軍,以牙還牙,彼此對打了二十小時。上海工人糾察隊看到事不宜遲,乘機進攻北站,來勢之猛,畢軍難於抵禦。恰巧二十二日上午,白崇禧率第一軍第一師的先頭部隊到龍華,即派一部兵力協同工人糾察隊進攻。一個衝鋒,畢軍便全部瓦解,繳械投誠。畢庶澄孑然一身,逃到上海租界去了。這一天,南市舉行了五萬人的大會歡迎國民革命軍克復上海。二十三日,又開一個全市二十萬人的歡迎大會,慶祝光復上海。
五、“四一二”清黨,幫了蔣介石大忙
一九二七年,蔣介石乘“楚同”軍艦抵上海,駐江蘇交涉使署。他告訴白崇禧說,武漢方面,國民黨於三月十日在漢口召開第二屆三中全會,會期七天,這次會議是共產黨與國民黨所謂左派分子互相勾結利用,以奪取黨政軍大權為目的。會議通過了《統一黨的領導機關案》、《中央執行委員會軍事委員會組織大綱》、《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組織條例》等案,其目的在削弱革命軍總司令的權力,攫得中國革命的領導權。
國民黨第二屆三中全會後,蔣介石對全黨黨員發布訓令,他概括地指出:“自北伐以來,軍事、政治、黨務皆集中於個人,庶政設施,逐漸脫離黨的領導,馴致陷於只受軍事機關之支配狀態中。中央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深感本黨目前危機,非有切實挽救之方,不足以負全國代表大會之委託,經詳慎考慮決定,將一切政治軍事外交財政等大權,均須集中於黨。此等決議,為適合中國革命之需要,將藉以防止黨內投機腐化及軍事專政獨裁之趨勢。中央執委會之毅然出此,乃基於民主集中制觀點,以與封建勢力鬥爭,絕非對個人有所愛憎也。”
蔣介石說:“照目前情勢發展下去,我們再不與共產黨合作了。現中央監委四老(指蔡元培、張靜江、吳稚暉、李石曾)準備了一個檔案,將在上海開會發動‘清黨’。我離開南昌前已密電任潮、季寬兼程來滬,二十三日過安慶時也囑咐了德鄰跟著東下參加會議。”
接著,蔣介石隨即問白崇禧:“在上海清黨需要多少軍隊?”
白崇禧說:“只要調走薛岳的第一師,留下劉峙的第二師及周鳳歧的第二十六軍便夠了。”蔣介石又問:“你看需要多少時間?”
“三天差不多,至多不會超過一星期。”白崇禧答道。
“你要小心,注意防範共產黨的滲透。”蔣介石最後這樣說。

後記

寫白崇禧,頗非易事,因為在海峽兩岸,他都是引起爭論的人物。
對國民黨來說,他當過兩次蔣介石的參謀長。北伐完成,抗戰勝利,都有他的一份功勞在內。但蔣經國手著的《負重致遠》,對白崇禧於一九四八年十二月逼蔣求和,頗多譴責。所以後來白崇禧到台灣以後,就過著一種非常不愉快的晚年生活。
對中共來說,在抗戰初期,白崇禧採取了中間立場,中共黨內檔案稱桂軍為“友軍”,其後白崇禧從中間轉向反共,但中共對他仍寄予厚望。他是中共致力爭取國民黨三個軍政要人之一,可惜他最終跑到台灣去了。
筆者個人認為:評價一位歷史人物,不要看他一時一事,而要看他全部歷史與全部工作。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整體,均不足取。所以本書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如實反映白崇禧的畢生經歷,對人論事,作者從不輕下判斷,而寧願請讀者運用自己的智慧去作結論。
在本書中,白氏有兩大特點尚未得到充分發揮,一是他一貫注重中國邊疆問題,甘乃光曾譽他與拉鐵摩爾為中國兩大邊疆專家。當蔣介石以裁兵肇內戰巨禍之前,白崇禧曾力主以殖邊(開發邊疆)來替代裁兵,惜未為蔣介石所採納,否則國民黨的歷史當是另一寫法。
其次是白氏指揮軍事,一貫主張攻勢作戰。北伐中贛北與桐廬之戰,都為顯明例證。一九四八年夏,如果蔣介石接納白氏所提出“守江必先守淮”的指導方針,則國民黨或能拖得較長一些。杜聿明對我說過,國民黨將領只求對蔣介石個人效忠,而白崇禧則講求戰略戰術。這真是一針見血之論。
程思遠

序言

白崇禧,字健生,原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素有“小諸葛”之稱。
一九二四年國共第一次合作,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廣州大本營開始著手統一兩廣,作為國民革命根據地。白崇禧幫助李宗仁討沈(鴻英)驅陸(榮廷),將廣西置於國民政府統治之下。及一九二六年北伐軍興,白崇禧一躍而為蔣介石的參謀長,運籌帷幄,決戰千里,所至有功。
“七七”事變既起,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蔣介石函電交馳,促白崇禧去南京共赴國難。以後“蔣傳”論述及此,謂“李宗仁受命統率南京以北的軍隊,白崇禧被任為參謀總長,他們對國家都有很大的貢獻”。這是實事求是的說法。
抗戰初期,白崇禧與中共中央軍委周恩來副主席合作得很好,如李宗仁的五戰區設立一個動員委員會,由白恂周之請,薦錢俊瑞、范長江去擔任該會的領導。又如台兒莊大戰爆發後,白崇禧奉派去徐州贊勃李宗仁指揮作戰,到時白崇禧特接納周恩來的建議,在戰術上採用陣地戰、游擊戰、運動戰緊密結合的方針,從而取得台兒莊血戰的偉大勝利。
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發表後,白崇禧對這部戰略巨著深為讚賞,將其基本精神摘成兩句話:“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經蔣介石同意,將此兩語由軍事委員會令發全軍,作為對日作戰的指導方針。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召開的南嶽軍事會議,通過白崇禧建議成立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以湯恩伯、葉劍英主持其事,由此可見白崇禧對游擊戰的重視。
抗戰勝利,毛澤東來渝商談和平。《桂園大事記》這樣寫著: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六日,毛澤東主席在桂園接見白崇禧。經過“皖南事變”,表明毛氏不咎既往,並對白崇禧寄予期望。後筆者承周恩來面告,白崇禧是中共爭取的三個國民黨人之一,但白氏也如其他兩位一樣,沒有轉到人民陣營中來。
白崇禧對戰後接收問題,曾向蔣介石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主張先接收,後受降;反對軍隊整編及改組軍事機構。以一九二八年小湯山裁兵會議的教訓,可資參考。但蔣介石不接納,以白崇禧為首任國防部長,而任陳誠為參謀總長,置白氏於有職無權的地位。蔣介石以官邸會報方式指揮作戰,白崇禧認為這是對共軍作戰失利的主因。
一九四八年春,李宗仁在第一屆國民大會競選副總統得勝,蔣介石將白崇禧從國防部長外調為華中“剿總”總司令,白氏要求統一指揮中原大軍,並提出“守江必先守淮”的攻勢防禦方針,蔣害怕桂系勢力做大,不予理睬。及遼瀋戰役慘敗,何應欽派郭汝瑰飛北平謁蔣,無論如何要白崇禧統一指揮中原軍事。白崇禧初答應而後峻拒,因劉峙、杜聿明把“徐總’’主力像一字形擺在隴海線上,沒有縱深配備,要想重新部署兵力已時不我與了。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下旬,白崇禧看到徐淮戰役已近尾聲,先後發出“亥敬”、“亥全”兩電,向蔣介石提出建議,要求重開國共和談,蔣懷疑白崇禧以實力威脅他下野,誤會甚深。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蔣介石邀國民黨中常委到黃埔路官邸餐敘,提出“個人的進退絕不縈懷”的元旦文告徵詢意見。谷正綱、張道藩等痛哭流涕,聲言蔣介石不能以下野來要求和平。蔣氏即席怒斥道: “我之願下野,不是因為共黨,而是因為本黨中的某一派系。”言畢憤而離開,其對白崇禧不諒之情,人所共知。
及李宗仁代政,以和談號召內外,但因形格勢禁,卒不接納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寧府局處廣州,粵中政要及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白吉爾力主白崇禧主力守粵,而蔣介石遲遲不允所請,以致坐失時機。其後李宗仁失意赴美,白崇禧則輾轉從海南入台。從蔣經國所發表的《負重致遠》一書來細加分析,就可知道白崇禧在台灣的日子很不好過,結果他死得不明不白,時人惜之!
《白崇禧傳》不評論白氏個人的功過是非,唯集中記述其畢生經歷。白氏曾在北伐、抗戰幫助過蔣介石,但又三次逼蔣下野。蔣、白之間的悲歡離合,記錄了國民黨政權從發展、分裂到衰敗的歷程。歷史是一面鏡子,溫故而知新,古往今來,無不如此。希望本書之出版能對讀者加深認識中國近現代史,有所禪益。
程思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