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病

白堊病

白堊病是一種蜜蜂幼蟲的傳染性真菌病,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中國等地區。中國在1991年首次報導,目前該病在全國範圍內的西方蜜蜂中流行,危害特別嚴重。

基本介紹

病因,判斷,防治,

病因

蜜蜂白堊病是由一種叫做蜜蜂球囊菌的真菌所引起的,這種真菌只侵襲蜜蜂幼蟲,並且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在自然界中保存15年以上仍有活性。
白堊病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時的溫濕度,有著較明顯的季節性,一般此病多流行於春季和初夏,特別是在陰雨潮濕,溫度變化頻繁的氣候條件下容易產生。在這段時間,蜂群多處於繁殖期巢脾上子圈比較大,巢脾邊緣受冷的機會比較大,發病率就高。在蜂群里,患病幼蟲的屍體以及被污染的飼料與巢脾是疾病傳播的主要來源。
孢子囊增殖和形成的最適溫度是30℃左右,蜂巢溫度從35℃下降至30℃時,幼蟲最易感染。因此在蜂群大量繁殖時,由於保溫不良或哺乳蜂不足,造成巢內幼蟲受冷時最易發生。每年4~10月發生,4~6月為高峰期。潮濕、過度的分蜂、飼餵陳舊發霉的花粉、套用過多的抗生素以至改變蜜蜂腸道內微生物區系、蜂群較弱等,都可誘發白堊病。
患白堊病的幼蟲在封蓋的前後死亡,雄蜂幼蟲比工蜂幼蟲更易被感染。

判斷

死亡幼蟲初期為蒼白色且腫脹,後期則失水縮小成質地疏鬆的白色石灰物質。病情較輕時,蜜蜂可以將蟲屍清除出巢門口;當病情嚴重時,蜜蜂已經無法加以清除,在巢房中可以看見許多白色的蟲屍。這種症狀一般就可以判定是蜜蜂白堊病。

防治

白堊病往往與蜜蜂不適應突變的氣候相關,防治此病應從蜂群飼養管理著手。
首先除去病群中所有的病蟲脾和粉蜜脾,換上乾淨的巢脾供蜂王產卵,換下來的巢脾必須進行認真的消毒。然後加強蜂群的保溫,將蜂群搬離相對陰冷的環境,保證蜂箱內外的乾燥。對發病的蜂群,在以上措施的基礎上,還要進行一定的藥物治療,一般用甲苯咪唑兩片碾成粉摻入花粉中飼餵蜂群,連續飼餵7天。
還要把蜂群放在高燥地方,保持巢內清潔、乾燥。不餵發霉變質的飼料,不用陳舊發霉的老脾。在發生本病後,首先撤出病群內全部患病幼蟲脾和發霉的粉蜜脾,並換清潔無病的巢脾供蜂王產卵。換下來的巢脾用二氧化硫密閉煙薰消毒4小時以上,硫磺用量按10框巢3~5克計算。
經換脾、換箱的蜂群,要及時飼餵0.5%麝香草酚糖漿,以後每隔3天餵一次,連續餵3~4次,麝香草酚要先用適量的95%酒精溶解後加入糖漿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