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支原體

發酵支原體的英文是Mycoplasma fermentans,為一類沒有細胞壁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發酵支原體
  • :細菌界
簡介,研究進展,東南大學研究成果,通過鑑定,填補國內外空白,

簡介

發酵支原體英文為Mycoplasmafermentans,是一類沒有細胞壁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作為愛滋病的協同刺激因子,其作用機制至今未明。 某些支原體如滲透支原體(mycoplasmapenetrans)、發酵支原體(Mycoplasmafermentans)以及梨支原體(Mycoplasmapirum)是HIV感染的輔助因素,在HIV感染有超過20%的病人能查出這三種支原體。

研究進展

研究發現發酵支原體的膜表面有一種膜脂蛋白抗原物質,稱M161Ag,它可激活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細胞,從而釋放多種促炎性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1β,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10,12,一氧化氮;還可通過旁路途徑激活補體系統,致宿主細胞產生炎症反應和天然免疫,另外,M161Ag還促使未成熟的樹突細胞成熟,通過樹突細胞的抗原呈遞作用,介導宿主細胞的特異性免疫應答。

東南大學研究成果

通過鑑定

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趙季文教授和王蓓副教授主持研究的“愛滋病相關支原體的分離培養及流行病學研究”項目,日前通過由省科技廳、省教育廳主持的鑑定。該項研究在國內最早成功分離到生殖支原體、穿透支原體和發酵支原體,證實了中國大陸地區的STD(即性傳播疾病)患者及性罪錯者、愛滋病患者、HIV感染者和婦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存在愛滋病相關支原體感染。鑑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中國支原體研究有開拓和帶動作用。

填補國內外空白

東大公衛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主任王蓓副教授指出,支原體是一類菌體大小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的微生物,可分為多種類型,能進入細胞內生長,已確定致病性的支原體有7種。其中生殖支原體、穿透支原體、發酵支原體和梨支原體4種致病性支原體與愛滋病的發生、發展和死亡有關。科學證實。HIV並非是導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而是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導致各種感染和罕見腫瘤的發生而致死。據統計,80%以上的愛滋病患者死於機會感染。支原體是造成機會感染的主要病原體之一,而且對人體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愛滋病相關支原體的研究此前在國內還是空白。該課題組從1996年立項,歷時7年,在實驗室建立了4種愛滋病相關支原體的培養分離與鑑定方法,為現場分離培養及確認菌株提供了有效手段,並在北京、天津、南京、上海、長春、烏魯木齊等地的患者中分離到生殖支原體、穿透支原體和發酵支原體,這是在國內最早成功分離到愛滋病相關支原體,也使我國成為繼丹麥之後第二個成功分離生殖支原體的國家。該課題組還在國內最先研製成功上述支原體的標準抗原和標準血清,為中國開展支原體基礎研究、實驗診斷和菌種鑑定提供寶貴材料。在國際上首次從婦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成功分離到穿透支原體和發酵支原體,使婦科疾病又增添了新的病源譜,填補了國內外空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