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脾氣

發脾氣是指兒童在受到挫折後哭叫吵鬧的現象。在各年齡階段均可出現,以幼兒期和學齡前期更為常見。該行為的發生與兒童的素質及所受的教育有關。困難氣質兒童易於出現這種現象。父母過度溺愛,有求必應。這樣培養出的兒童,在要求未能滿足時,即會發脾氣,長久以後則形成好發脾氣的習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發脾氣
  • 解釋:兒童在受到挫折後哭叫吵鬧的現象
  • 常見時期:幼兒期和學齡前期
  • 發生原因:與兒童的素質及所受的教育有關
特徵表現,防治辦法,易怒是病,控制情緒,男性特例,好處,

特徵表現

好發脾氣的兒童一般較任性,常有不合理要求,當要求未滿足或受到挫折時就大發脾氣,表現為大喊大叫,哭鬧不止,就地打滾,撕扯衣服頭髮,甚至用頭撞牆或以死來威脅父母。此時勸說多無效,只有當要求得到滿足後,或者不予理睬,經過較長時間後才平息下來。

防治辦法

對這種行為從小就要防止其出現,不要過分嬌寵兒童,注意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小兒知道什麼要求是合理的,什麼要求不合理而不能滿足。矯正方法主要是教育,父母之間態度要一致,發脾氣時與發脾氣後進行耐心說服解釋,正確引導。勸說無效則採取漠視的態度,暫時不理睬,任其哭鬧,經過多次以後這種現象就可自然消失。也可採用其他行為治療方法處理。
該行為預後較好,隨著年齡增長可逐漸消失,但部分兒童的任性可持續存在,難以克服。

易怒是病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很容易發怒,周圍的人都只知道此人脾氣大,卻很少想到此人很可能是患了一種疾病。
中醫將容易發怒稱為“善怒”。中醫理論認為,肝屬於剛強、躁急的臟器,喜歡舒暢柔和的情緒,而不喜歡抑鬱的情緒,其情緒表現主要為發怒。所以,善怒主要與肝有關,主要為肝鬱氣滯、肝火上升、脾虛肝乘等三種症候。
對肝鬱氣滯引起的善怒,首先要通過精神養生的方法來調節神志和情志,並針對病因採取疏導的方法來進行治療。飲食上可多吃些具有疏肝理氣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茼蒿、西紅柿、蘿蔔、橙子、柚子、柑橘、香櫞、佛手等。
肝火所引起的善怒,除應戒菸限酒、忌食甘肥辛辣的食品外,要適量多吃清肝瀉熱的食物,如苦瓜、苦菜、西紅柿、綠豆、綠豆芽、黃豆芽、芹菜、白菜、包心菜、金針菜、油菜、絲瓜、李子、青梅、山楂及柑橘等。
對脾虛引起的善怒要健脾理氣為主,飲食上應多吃一些有健脾益氣功效的食物,如扁豆、高粱米、薏米、蕎麥、栗子、蓮子、芡實、山藥、大棗、胡蘿蔔、包心菜、南瓜、柑橘、橙子等食物

控制情緒

我們都有因為一些事情而出現情緒失控,發脾氣的經歷,其實,很多事情都是一些小小的事情,如妻子的嘮叨、開車時堵車、朋友開玩笑等等,對這些小事,我們發脾氣並沒有必要,也不值得,可情緒來了,擋也擋不住。那么,有沒有快速緩解不良情緒的方法呢?
美國心理學家Roy Martina博士在他的著作《改變,從心開始:學會情緒平衡的方法》中提到,“瞬間調適情緒法”也能平復心情。當處於壓力狀態時,要放慢呼吸,同時儘量往後捲舌。這一方法能隨時使用,並能在數秒鐘內平衡任何情緒。
心理學家從大腦分析了情緒失控的原因,發現在情緒出現的那一刻,理智還未產生,失控的情緒很容易導致我們做出不理智的事。因此,心理學家建議:當我們的不良情緒產生時,要耐住性子等6秒鐘後,情緒與思考才能彼此溝通,並能做出“高情商”的決策與行動。讓自己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讓情緒暴發。
其次,當我們情緒失控後,可以平靜下來問問自己:“我這樣發脾氣是存有意義,有沒有必要,能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我出現不良情緒,是否自身也存在問題等?”當你在生氣時問自己這些問題變成了一種習慣,那么慢慢的,你就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情緒了!

男性特例

許多人都知道,不吃早餐對腸胃不好,上午也沒精神。最新研究顯示,男性不吃早餐,容易發脾氣,記憶力也會變差。
男性不吃早餐容易發脾氣
德國烏爾姆大學的穆勒博士,在美國醫學雜誌《兒科》9月號上發表文章稱,不吃早餐,男性情緒和視覺空間記憶變差,女性卻沒有這種明顯變化。為了檢驗吃早餐對學生的影響,穆勒的研究小組觀察了104個13~20歲的學生。半數學生吃統一標準的早餐,半數不吃早餐,隨後兩組學生進行一些認知和情緒測試。一周后,吃早餐的一組不再吃早餐並進行測試,而沒吃早餐的一組開始吃早餐並測試。
穆勒博士說,是否吃早餐對學生保持注意力集中影響不大,但男生們說,吃早餐後他們情緒更好,記性更好;而不吃早餐時記性不好,脾氣也變壞了。
早餐可能在某些方面對人體有益,如提供大腦合成神經遞質(一種傳遞神經衝動的化學物質)所需的能量和營養。來自早餐肉類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也會影響情緒。

好處

歐洲科學家發現,發脾氣、發泄負面情緒,是保持長期健康的關鍵。德國最新一項研究數據顯示,脾氣暴躁的義大利人和西班牙人,要比拘謹沉默的英國人長壽兩年。英國文化素來以紳士、克制而聞名,但其實這種特點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有負面影響。
德國耶拿大學(UniversityofJena)的馬庫斯·蒙德(MarcusMund)和克里斯丁·米特(KristinMitte)分析了超過6000名患者的案例,發現那些喜歡把焦慮隱藏在心底的人,會導致脈搏跳動加速。如果長期重複這種狀態,將會導致高血壓,並且可能引發多種慢性疾病,如冠心病、腎病甚至癌症。該項研究成果已經發表於《心理健康期刊》(HealthPsychologies)。
蒙德指出,那些喜怒不形於色的人,會因為壓抑負面情緒而使身體處於危險中。“這些人的特點是似乎能夠控制恐懼,而且很有自我保護意識。他們不願冒險,總是試圖控制自己和他們周圍的環境。當他們面對一項壓力很大的任務,他們的心率和脈搏都會比那些不壓抑情緒的人更高。”
不過,儘管自我克制情緒的人患病機率更高,但他們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們恢復健康的速度比一般人更快。對此,蒙德解釋道:“善於克制自己的人都非常自律,他們有更強的動力去改變生活方式(從而重獲健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