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襄陽城

《登襄陽城》是唐代詩人杜審言被流放峰州途經襄陽(今屬湖北)時所作的一首詩。此詩首聯點明題意,記述作者在秋高氣爽的九月登臨襄陽城樓的瞬間感受;頷聯緊接著具體描繪作者眼前的山川美景,表現了大自然的開闊雄渾;頸聯轉入了懷古抒情,表明了歷史陳跡的沒落破敗;尾聯承接上文的滄桑之意,以寫景作結,表達了作者無所歸屬的悲哀之情。全詩借景抒情,寫景氣勢磅礴,格調清新鮮明。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登襄陽城
旅客三秋至1,層城四望開2
楚山橫地出3,漢水接天回4
冠蓋非新里5,章華即舊台6
習池風景異7,歸路滿塵埃。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三秋:指九月,即秋天的第三個月。王勃滕王閣序》:“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2. 層城:重城,高城。
  3. 楚山:山名。在襄陽西南,即馬鞍山,一名望楚山。
  4. 漢水:水名。長江支流。襄陽城正當漢水之曲,故云“接天回”。
  5. 冠蓋:里名。據《襄陽耆舊傳》載,冠蓋里得名於漢宣帝時。因為當時襄陽的卿士、刺史等多至數十人。冠和蓋都是官宦的標誌。
  6. 章華:台名。春秋時期楚靈王所築。
  7. 習池:池名。漢侍中習郁曾在峴山南做養魚池,池中載滿荷花,池邊長堤種竹和長椒,是襄陽名勝,後人稱為習池。

白話譯文

我客游他鄉,不期然已到了九月,現在站在這城頭上放眼四望,頓覺景象開闊。
楚山橫亘,聳出地面,漢水深廣,水勢浩淼,仿佛與雲天相連,轉折迂迴而去。
冠蓋里已名不副實,不再與現在的情形相稱了;章華台也只能代稱舊日的台榭。
習池的風景已經與當年不同了,不再有那種清幽之美,歸路上所見,滿目塵埃。

創作背景

唐中宗時,杜審言因與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交往,被流放到南方極偏遠的峰州(在今越南境內)。《登襄陽城》就寫於這次流放途中經過襄陽之時。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首聯記述詩人在秋高氣爽的九月登臨襄陽城樓的瞬間感受。他縱目四望,心胸豁然開朗,仿佛這壯美的山川景物掃盡了遊子心頭的愁雲。
頷聯緊接著具體描繪詩人眼前的山川美景,“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楚地山川橫亘,綿延不斷。漢水浩蕩勢如接天,這確是站在城樓上所望到的襄陽山水的獨特景象。那城郊的萬山、千山、峴山等,在城樓上方掃視過去,錯落連綿,如同橫地而臥。漢水寬廣浩淼縈山繞廓,曲折流向東南,仿佛連天紆迴。“出”字,“回”字,都是再平常不過動詞,但與“橫地”,“接天”分別組合起來,就產生了奇異的傳神寫照效果,表現出山川的動態美。那高山流水,巍巍然、湯湯乎於天地之間,一氣直下,不可撼動,不可遏止。胡應麟評這聯詩說:“閎逸渾雄,少陵家法婉然。”
山川的壯觀永恆,使詩人展開了想像的翅膀,聯想到人生的瞬息即逝,於是頸聯轉入了懷古抒情:“冠蓋非新里,章華即舊台。”這裡是虛寫,冠蓋里原在峴山南去宜城的路上,章華台遺址就更遠,不管是在潛江或沙市抑或監利,詩人站在襄陽城樓上都是望不見的,所謂“非新里”“即舊台”,都是詩人想像中的景色。“非新”對應“即舊”,並不覺得重複,反顯出輕巧,句意流轉迴環,加強了慨嘆的沉重。想當年那修築章華台的楚靈王,雲集冠蓋里的漢代達官貴人,如今也不過只留下這古蹟罷了。榮華富貴豈能久長!詩人胸中的不平之氣,化為了這“身外即浮雲”的一聲長嘆。
尾聯以寫景作結。襄陽是個風物薈萃的地方,而詩人卻獨獨點出“習池風景異”,習家池不僅山清水秀,亭台樓宇華麗,而且是晉人山簡醉酒的地方,文章家習鑿齒的故居,習鑿齒為人耿直,著有《漢晉春秋》。據史書記載,“桓溫闢為從事,甚器重之,累遷別駕。溫覬覦非望,著《漢晉春秋》以裁正之。”詩人沒有直接表明自己緬懷前賢,而只寫出習池的風景奇異,因此瞻仰遊玩的人眾多。但又沒有直說遊人眾多,而是通過描寫“歸路”上塵霧瀰漫,襯托出車水馬龍的盛況。“歸路滿塵埃”句中的“歸”字,用得甚為精當,點明了時間和空間,夕陽西下,遊覽了一天的人們踏上了歸程。這五個字的結句,描繪出一幅清秋黃昏遊人倦歸圖,製造了一個迷惘令人惆悵的意境。不難想像,遠役中的詩人煢煢孑立樓頭面對此景,情何以堪。詩人將懷古之慨隱寓景里,思歸之情深蘊境中。

名家點評

瀛奎律髓》:“楚山”、“漢水”一聯,子美家法。中四句似皆言景,然後聯寓感憤慨,不但張大形勢,舉里、台二名,而錯以“新”、“舊”二字,無刻削痕。末句又傷時俗不古,無習池山公之事,尤有味也。晚唐家多不肯如此作,必搜尋細碎以求新。然審言詩有工密處……則晚唐所無。
《唐詩分類繩尺》:氣象雄偉,詞語感慨,實為子美之法。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真渾涵深沉、鍛鍊精奇之作。
唐詩評選》:起聯即自然,是登襄陽城語,不景之景,非情之情,知者希矣。五六養局入化,近日談詩者好言元氣,乃不識何者為氣,何者為元,必不得已,且從此等證入。
唐詩別裁》:冠蓋里、章華台、習郁池,皆在襄陽。弔古詩不應空寫,即此可悟。
《唐詩意》:極形楚地之美,即《碩人》“河水洋洋”意。然彼是變風,此是正風。
瀛奎律髓匯評》:紀昀云:子美《登兗州城》詩,與此如一版印出。此種初出本佳,至今日轉輾相承,已成窠臼,但隨處改換地名,即可題遍天下,殊屬捷便法門。學盛唐者,先須破此一關,方不入空腔滑調。

作者簡介

杜審言,唐代詩人。字必簡,祖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鹹亨(唐高宗年號,670—674年)進士。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後累官修文館直學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杜審言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