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仙石

登仙石

大若岩陶公洞前有一石拔地而起,曰登仙石。相傳三國時,安固縣(今瑞安縣)有個姓朱的童子,名叫朱孺子。因遭水災,被洪水從飛雲江衝到東海邊,幸被一隻金龜搭救而免一死。朱孺子如無巢的鳥雀,雖海闊天空卻無棲身之所,只得沿街討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登仙石
  • 外文名:Deng fairy stone
  • 含義:曰登仙石
  • 意義:教育
登仙石故事,歷史,

登仙石故事

一天傍晚討到永嘉縣大若岩陶公洞前,確實是太飢餓、太疲乏了,一屁股癱坐在洞前巨石根呼呼睡去。朱孺子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是一隻大鵬,但雙足被麻繩捆住,不能動彈。忽然,走來一位白鬍子老人,對他說:“朱孺子,只要你有決心、有恆心修行,功成便能到蓬萊。”說罷,老人舉起拐杖一擊,把麻繩擊斷了,大聲嘎嘎笑了起來。
只因這一笑,驚動了陶公洞寺中王玄貞師父。王玄貞師父步出洞外見巨石之側臥著一赤身的小頑童,便推醒孩子,問他來歷。王玄貞師父覺得這孩子身遭厄運,但他能迎逆境而進,勞其筋骨後,必成大器,便收他為徒。

歷史

王玄貞是一位名儒,為避人間糾紛到大若岩石室中靜坐煉丹,一心修行。他收了朱孺子後,也是嚴格要求徒弟,常說:“草木不見其長,然日日在長;勵石不見其損,然日日在損”。朱孺子對師父的諄諄教誨也總是心領神會,句句徹悟。他尊師如父,一切雜務,都由自己一手做,讓師父專心誦經、煉丹。山中糧食困難,朱孺子常把細糧給師父吃,自己翻山越嶺挖草根或采野果子充飢。師徒二人,相依為命,度過漫長的歲月。
卻說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一月有餘。朱孺子見寺中大米僅留幾合,就想上山挖草根充飢。他站在陶公洞寺院門口突然看見一隻小花犬蹦蹦跳跳,似在和誰嬉戲。可等朱孺子去追,小花犬卻鑽入雪地中,一閃工夫便不見了。朱孺子找來鋤頭去挖,雪有三尺多深,當朱孺子撬開雪後,地上卻沒有洞,只有一叢枸杞。這枸杞就長在他當年初到大若岩坐臥做夢的地方。朱孺子見這枸杞葉綠莖粗,細長的枝條前端彎曲下垂,葉腋生有短刺。枝上無果無實,卻開有紫色的小花朵。於是他又揮鋤猛掘,可掘到五尺多深,這枸杞根卻細如銅絲。朱孺子灰心了,但轉而一想,枸杞的莖也有鋤柄那樣大,就不信它的根細如銅絲。他又想起大若岩的溪水,有深潭,也有伏流,或許自己掘的是伏流,而深潭還在下面呢。他鼓了鼓勁,高挽衫袖,一口氣也不換的挖呀,掘呀,象挖千尺深井一般,直掘得腰酸背痛,還是手不停鋤。這時,天上太白金星恰從雲頭經過,見這小孩在巨石邊挖了這么深的坑,唯恐巨石被挖倒,有損大若岩陶公洞的風光,便扯了一根鬍鬚,吹了一口仙氣,說聲“變”。頓時枸杞根就粗大起來,上部形如犬的尾巴,即而便有小花犬的身胸那么粗。他小心翼翼地把它全挖了起來。奇怪,這鮮根竟似一頭小犬。朱孺子用指甲掐掐,堅硬象石頭一般。朱孺子高興極了,他象抱嬰兒一樣,抱著枸杞根,飛步跑到大殿王玄貞師父跟前,並告之前後一段奇遇的情況。師父說:“徒兒,這是天賜給我們的奇珍異物,你拿去把它煮爛,但要記住,煮時切不可離開,要耐心燒,未爛不可吃”。接著王玄貞師父教其烹飪的方法。朱孺子應諾,到灶房將這小花犬洗淨後,放在一隻斗大的陶罐中,加滿水,進柴燒煮。他一連燒了三天三夜,不知添了多少柴,加了多少水,這小花犬就是煮不爛,硬如花崗石,連皮也燒不軟。朱孺子想:這那是地骨皮,地骨皮哪有三天三夜還煮不爛的呢?也許是自己弄錯了,把硬石塊當枸杞看了。但轉而一想:就算自己年輕無知吧,師父是位學富五車,德高望重的人,他說的話總不會錯吧?唔,要想事成,不可中途而廢,世間有許多未成之事,往往是功虧一簣。這樣一想,他便堅定信心,繼續燒煮。不知怎的,孺子已經好幾天沒有一餐飯到肚,仍一點也不覺得肚餓。他坐在灶前,慎守陶罐,燒呀燒,一直燒到第七天午夜,這時他實在太疲乏了,再加上被火烤得那么久,唇焦口燥得很。於是拿了一個竹筒做的小勺,把罐中的煎汁舀了半勺喝了。呀,這汁微苦而清香,味極鮮美,吞下咽喉,沁人心肺。接著又去舀,但罐中煎汁不多,舀不起。朱孺子把罐倒轉,又倒了半勺喝了。這時,他用筷子試試小花犬,小花犬已糊爛了。朱孺子高喊師父,請他來吃,師父一到,朱孺子把陶罐獻上,王玄貞師父見陶罐中沒有煎汁,只剩藥渣,想必是被徒兒燒乾了,認為他不聽師訓,不守職責,在打瞌睡,心中十分惱怒,舉起巴掌,往朱孺子臉上括去。誰知朱孺子因喝了枸杞根的藥湯,身輕如燕,一步便跳上洞前的巨石上,並向師父供認:“師父,這藥湯是我喝了,請你恕罪。”然後雙腳一蹬,飄然騰空飛上九天。因此,後人稱這巨石為“登仙石”。王玄貞對著朦朧月色,朝天仰望,忽有所悟:朱孺子吃了枸杞的湯而飛升成仙,若吃了這藥渣,也許能長生不老。因而把藥渣全部嚼了。結果,他活了七百九十多歲,僅比彭祖少幾歲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