癤與癤病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癤與癤病
  • 所屬科室:五官科 - 皮膚科
  • 發病部位皮膚
  • 主要病因:感染
  • 多發群體:青少年
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疾病治療,疾病預防,

臨床表現

是急性的、炎症性的、毛囊和毛囊周圍的膿腫,因此,只出現於有毛髮的皮膚,最常見於面部、頸部、腋下、臀部、大腿、會陰等處。起初常常是一個硬的、觸痛、紅色小結節,逐漸增大、疼痛,結節可成熟變軟,有波動感,中央頂端可出現白色膿栓。破潰後排出膿液和膿栓,疼痛減輕,漸痊癒,留有瘢痕。常無系統症狀。病可能與長期攜帶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關,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存在中性粒細胞功能受損和免疫缺陷綜合症,如普通變異性免疫缺陷病和高IgE綜合徵。

實驗室檢查

皮損處分泌物革蘭染色和細菌培養;若患者有足療的經歷,應行抗酸染色及培養;免疫缺陷者應檢測血清免疫球蛋白等。

疾病治療

溫熱敷和口服抗菌藥物可阻止早期發展。位於上唇部和鼻部的,必須給予積極的治療,因為這些部位的易導致靜脈竇血栓形成、腦膜炎和膿毒血症的危險。
1.系統治療:如果皮損位於鼻周、鼻腔或外耳道內;大的和復發的皮損;皮損周圍有蜂窩織炎;皮損對局部治療無效時可系統使用抗菌藥物。早期、足量、足療程有效抗菌藥物治療,常用β-內醯胺類、大環內酯類、林可醯胺類/克林黴素等抗菌藥物,最好根據細菌藥敏試驗來選擇抗菌藥物。
復發病例應注意是否為鼻腔攜帶金黃色葡萄球菌攜帶者,可口服利福平600mg/d,連服10d,合併用氯唑西林500mg,每日4次,或小劑量克林黴素150mg/d,連服3個月。治療無效的復發病例也可使用阿奇黴素或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
2. 局部治療:早期損害可外用抗菌藥物包括2%莫匹羅星軟膏、2%夫西地酸乳膏、複方多粘菌素B軟膏、1%截短側耳素軟膏等。輔以溫熱敷可促進皮損成熟、引流和症狀的減輕;紫外線、紅外線、超短波等治療對緩解炎症均有效。
3. 外科療法:早期皮損和急性炎症期應避免切開;外耳道的癤不能沖洗和早期切開;鼻部癤不能切開。當癤已局限化和有波動感後,可切開排膿引流。

疾病預防

為預防癤病復發,每天使用抗菌肥皂或氯己定,特別是腋部、腹股溝和肛周。每日清洗床單和衣物,經常洗手。
鼻腔金黃色葡萄球菌帶菌者可能導致癤病在嬰兒間和術後患者間出現爆發感染,還可導致免疫抑制者出現嚴重的感染。在腎衰竭糖尿病和有吸毒史的患者中攜帶率要高於正常人。因此,清除鼻腔攜帶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非常重要,常用2%夫西地酸乳膏或2%莫匹羅星軟膏,每日2次,家庭成員每4周塗擦1次。在使用異維A酸治療的過程中,鼻腔內塗桿菌肽軟膏每日2次也可消除帶菌狀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