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體微環境調控療法

瘤體微環境調控療法套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治療法則,從炎性微環境、酸性及過氧微環境、轉移微環境和免疫系統三大方面著手。

簡述,瘤體微環境調控療法,

簡述

通過改善體內紊亂的微環境,達到防癌、抗癌的目的。多年臨床實踐發現,瘤體微環境療法防治腫瘤具有顯著療效。

瘤體微環境調控療法

消除炎性微環境,清除腫瘤生長的土壤
中醫學認為,痰濁、瘀血、熱毒等在人體局部長期滯留,可誘發形成腫瘤細胞,隨之各種細胞炎症因子在瘤體周圍聚集,形成了腫瘤炎性微環境並導致臟腑機能失調,進而促使炎症組織加速轉化為腫瘤。
採用清熱解毒等途徑,消除痰濁等誘發腫瘤的炎性微環境,避免促炎性因子(如腫瘤生長因子、白細胞介素、蛋白酶、血管生長因子等)在炎症局部聚集,並“破壞”細胞趨化因子“吸引”周圍組織中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向炎症部位匯聚,以及疏通炎性微環境下的機體正常細胞間的“通訊”,防止正常細胞因通訊不暢而變異為腫瘤細胞。
逆轉酸性、缺氧微環境,腫瘤逐漸萎縮
隨著瘤體的繼續生長,不斷與機體爭奪營養,瘤體中形成大量存在微循環障礙的血管,並在腫瘤細胞浸潤區漸漸形成酸性、缺氧的微環境。由於腫瘤的生長失控,需要大量能量和氧氣,腫瘤細胞“啟動”能迅速、大量提供營養物質的異常的代謝機制,而旺盛的糖代謝導致的酸化環境又會促進瘤體的生長並引起腫瘤細胞的轉移。
通過活血化瘀等的調節,“放大”維持正常成熟血管結構的notch-D114信號通路,調控內皮細胞的血管芽生和周細胞形態,重建血管空間構築,利於代謝物的排出和治療藥物的輸入,逆轉了酸性、缺氧的微環境,抑制腫瘤的生長;活血化瘀類本草活性成分具有直接下調腫瘤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的水平,加速微血管細胞的凋亡,使瘤體中微血管大量退化,從而減少向腫瘤輸送營養物質,腫瘤逐漸萎縮。
重建機體正氣,消除腫瘤的轉移微環境
通常上皮組織和血管、淋巴管構成了腫瘤轉移的微環境,因腫瘤細胞轉移到新器官後大部分基因表達下調而進入休眠期,逃避了免疫監控,當腫瘤的激活信號出現時,這些休眠的腫瘤細胞便開始增殖。腫瘤患者手術、放療、化療後,機體處於氣血虧虛狀態,其殘餘的腫瘤細胞自發轉移到新器官,故需培植本元,重建機體正氣,才能有效消除亞臨床狀態的轉移腫瘤細胞。
通過健脾養胃補腎益氣等手段,重塑機體免疫系統,實現對癌細胞的監視,恢復受腫瘤細胞誘導而紊亂的細胞代謝系統。其具體機制:通過調節基質金屬蛋白酶、黏附分子、選擇素等因子的濃度,避免各種組織的上皮細胞在這類因子的作用下其形態結構發生改變,轉化為易浸潤、轉移且易著床的間質樣細胞,即通過調節微環境抑制正常上皮細胞向間質細胞表型轉化而引起正常細胞發生癌性惡變。通過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避免腫瘤細胞進入血液循環後黏附血小板而形成癌栓,同時調節腫瘤細胞表面的整合素,避免腫瘤細胞在整合素介導下異位著床,並激活免疫機制促使血液中的腫瘤細胞凋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