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狗(患狂犬病的狗)

瘋狗(患狂犬病的狗)

典型瘋狗常表現為兩耳直立、雙目直視、眼紅、流涎、消瘦、狂叫亂跑、見人就咬、行走不穩;也有少數瘋狗表現安靜,離群獨居、受驚擾、狂叫不已,吐舌流涎。直至全身麻痹而死。有的狗、貓雖無“狂犬病”表現,卻帶有狂犬病毒,在發病的時候咬人後使人感染狂犬病毒而得“狂犬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狂犬病
  • 拉丁學名:rabies
  • 別稱:瘋狗
  • :動物界
概述,發病機制,狂犬病毒,

概述

典型瘋狗常表現為兩耳直立、雙目直視、眼紅、流涎、消瘦、狂叫亂跑、見人就咬、行走不穩;也有少數瘋狗表現安靜,離群獨居、受驚擾、狂叫不已,吐舌流涎。直至全身麻痹而死。有的狗、貓雖無“狂犬病”表現,卻帶有狂犬病毒,它們咬人後照樣可以使人感染狂犬病毒而得“狂犬病”。
狂犬病是人被狗、貓、狼等動物咬傷而感染狂犬病毒所至的急性傳染病,狂犬病毒能在狗的唾液腺中繁殖,咬人後通過的傷口殘留唾液使人感染。人發病時主要表現為興奮、恐水、咽肌痙攣、呼吸困難和進行性癱瘓直至死亡。潛伏期為20-90天,一旦發病治療上目前無特效藥物,病死率極高几乎近100%。
所以,人被狗或貓咬傷後,不管當時能否肯定是瘋狗所為,都必須按下述方法及時進行口處理:若傷口流血,只要不是流血太多,就不要急著止血,因為流出的血液可將傷口殘留的瘋狗唾液沖走,自然可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對於流血不多的傷口,要從近心端向傷口處擠壓出血,以利排毒。同時,必須在傷後的兩小時之內,儘早對傷口進行徹底清洗,以減少狂犬病的發病機會。用乾淨的刷子,可以是牙刷或紗布,和濃肥皂水反覆刷洗傷口,尤其是傷口深部,並及時用清水沖洗,不能因疼痛而拒絕認真刷洗,刷洗時間至少要持續30分鐘。沖洗後,再用70%的酒精或50度-70度的白酒塗擦傷口數次,在無麻醉條件下,塗擦時疼痛較明顯,傷員應有心理準備。塗擦完畢後,傷口不必包紮,可任其裸露。對於其他部位被狗抓傷、舔吮以及唾液污染的新舊傷口,均應按咬傷同等處理。經過上述傷口處理後,傷員應儘快送往附近醫院或衛生防疫站接受狂犬病疫苗的注射。

發病機制

狂犬病毒自皮膚或黏膜破損處入侵人體後,對神經組織有強大的親和力,狂犬病的致病過程可分為3個階段。
(一)局部組織內繁殖期 病毒自咬傷部位侵入後,於傷口附近肌細胞內小量增殖,再侵入近處的末梢神經。
(二)侵入中樞神經期 病毒沿周圍神經的軸索漿向中樞神經作向心性擴散,其速度約每小時3mm。到達脊髓的背根神經節後,病毒即在其內大量繁殖,然後侵入脊髓很快到達腦部,主要侵犯腦幹和小腦等處的神經元。
(三)向各器官擴散期 病毒自中樞神經系統向周圍神經離心性擴散,侵入各組織與器官尤以涎腺、舌部味蕾、嗅神經上皮等處病毒最多。由於迷走神經核、吞咽神經核及舌下神經核的受損,可發生呼吸肌和吞咽肌痙攣,臨床上患者出現恐水、呼吸困難、吞咽困難等症狀;交感神經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經節、交感神經節和心臟神經節受損,可引起患者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甚至突然死亡。

狂犬病毒

狂犬病病毒進入人體後首先侵染肌細胞,在肌細胞中渡過潛伏期,後通過肌細胞和神經細胞之間的乙醯膽鹼受體進入神經細胞,然後沿著相同的通路進入脊髓,進而入腦,並不延血液擴散。病毒在腦內感染海馬區、小腦、腦幹乃至整箇中樞神經系統,並在灰質大量複製,延神經下行到達唾液腺、角膜、鼻黏膜、肺、皮膚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對宿主主要的損害來自內基小體,即為其廢棄的蛋白質外殼在細胞內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顆粒,內基小體廣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樞神經細胞中,也是本疾病實驗室診斷的一個指標。 非特異性病變: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尤以與咬傷部位相當的背根節及脊髓段、大腦的海馬以及延髓、腦橋、小腦等處為重,腦膜通常無病變。腦實質呈充血、水腫及微小出血,鏡下可見非特異性變性和炎症改變、如神經細胞空泡形成、透明變性和染色質分解、血管周圍單核細胞浸潤等。
鏡下腦實質有非特異的神經細胞變性與炎性細胞浸潤。而具特徵性的病變是嗜酸性包涵體,稱為內基氏小體。內基小體是指具診斷意義的病人腦組織內嗜酸性包涵體,為狂犬病毒的菌落,呈圓形或橢圓形,染色後呈櫻桃紅色,直徑約3~10nm,邊緣整齊,內有1~2個狀似細胞核的小點,最常見於海馬及小腦浦肯野組織的神經細胞中;亦可在大腦皮層的錐細胞層、脊髓神經細胞、后角神經節、視網膜神經細胞層、交感神經節等處檢出。內基氏小體實為病毒的集落,電鏡下可見小體內含有桿狀病毒顆粒。
唾液腺腫脹,質柔軟,腺泡細胞明顯變性,腺組織周圍有單核細胞浸潤。胰腺腺泡和上皮、胃黏膜壁細胞、腎上腺髓質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等均可呈急性變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