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郁湯

痰郁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具有滌痰解郁,止咳平喘之功效。主治痰郁。動則喘滿或嗽,寸脈沉而滑者。

基本介紹

  • 名稱:痰郁湯
  •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
  • 組成:蘇子、半夏、前胡、炙草、當歸、陳皮、沉香、瓜萎、膽星、枳實、香附、浮石
  • 功用:滌痰解郁,止咳平喘
  • 主治:痰郁。動則喘滿或嗽,寸脈沉而滑者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加減化裁,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蘇子、半夏、前胡、炙草、當歸、陳皮各9g,沉香、瓜萎(淨仁)、膽星、枳實、香附、浮石各6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滌痰解郁,止咳平喘。

主治

痰郁。動則喘滿或嗽,寸脈沉而滑者。

加減化裁

如虛,加黃者;寒冷,加肉桂。

附方

名稱:痰郁湯
組成:海石、香附、南星(姜制)、瓜萎(一方無南星、瓜蔞,有蒼朮、川芎、梔子)
主治:痰郁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名稱:痰郁湯
組成:杏仁、瓜萎、枳實、陳皮、茯苓、甘草、香附、浮石、蘇子
主治:痰郁
出處:《類證治裁》卷三

重要文獻摘要

《針藥結合診治臨床常見腦病》:“本證主症即《醫宗金鑒》中所稱之‘梅核氣’,臨床亦可選用痰郁湯治療,用藥注意化痰而不傷正。”
《抑鬱症臨床研究與心理治療》:“若咽中梗阻,咳之不出,咽之不下之梅核氣,亦可選痰郁湯加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