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氣鬱結證

痰氣鬱結證,中醫病證名。是指謀慮不遂或憂思過度,久郁傷脾,脾失健運,食滯不消而生痰,致痰氣鬱結所表現出來的一類病證。本病證見於郁證、癲證。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常用腧穴,常見證型,

病因

謀慮不遂或憂思過度,久郁傷脾,脾失健運,食滯不消而生痰,導致痰氣鬱結。

病機

肝氣鬱滯,脾失健運,痰鬱氣結,蒙蔽神竅,故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時時太息,或喃喃自語;氣鬱痰凝,阻滯胸咽,故胸部悶塞,胸脅脹滿,咽如有物梗塞;舌紅,苔白膩,脈弦滑為痰氣鬱結之象。

辨證要點

精神抑鬱,表情淡漠,胸脅脹痛,舌紅,苔白膩,脈弦滑。

常用腧穴

太沖、膻中、豐隆、內關、三陰交、肝俞。

常見證型

1.痰氣鬱結證 郁證
臨床表現:精神抑鬱,胸部悶塞,胸脅脹滿,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氣鬱痰凝,阻滯胸咽。
方劑:半夏厚朴湯加減。
常用中藥:厚朴、紫蘇、半夏、茯苓、生薑。
2.痰氣鬱結 癲證
臨床表現: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痴呆,時時太息,言語無序,或喃喃自語,多疑多慮,喜怒無常,穢潔不分,不思飲食,舌紅苔膩而白,脈弦滑。
治法:理氣解郁,化痰醒神。
方劑:逍遙散合順氣導痰湯加減。
常用中藥:柴胡、白芍、當歸、茯苓、白朮、甘草、枳實、木香、香附、半夏、陳皮、陳膽星、鬱金、石菖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