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

取一定大小的病變組織,用病理組織學方法製成病理切片〔通常將病變組織包埋在石蠟塊里,用切片機切成薄片,再用蘇木精-伊紅(H-E)染色〕,用顯微鏡進一步檢查病變。 病變的發生髮展過程,最後作出病理診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病理切片
  • 拼音:bìnɡ lǐ qiē piàn
  • 類型病理標本的一種
  • 作用:作出病理診斷依據
病理切片信息,製作,如何提高,

病理切片信息

病理切片 :bìnɡ lǐ qiē piàn
病理切片病理切片
病理標本的一種。
製作時將部分有病變的組織或臟器經過各種化學品和埋藏法的處理,使之固定硬化,在切片機上切成薄片,粘附在玻片上,染以各種顏色,供在顯微鏡下檢查,以觀察病理變化,作出病理診斷,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幫助。

製作

1.取材
(1)材料新鮮:取材組織愈新鮮愈好,人體組織一般在離體後,動物組織在處死後迅速固定,以保證原有的形態學結構。
(2)組織塊的大小:所取組織塊較理想的體積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勻地滲入組織內部,但根據製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組織塊的較理想體積也不同,如製作病理外檢、科研切片,其組織塊可以薄取0.1~0.2cm即可,這樣可以縮短固定脫水透明的時間,若製作教學切片厚取0.3 ~0.5cm,這樣可以同一蠟塊製作出較多的教學切片。
(3)勿擠壓組織塊: 切取組織塊用的刀剪要鋒利,切割時不可來回銼動。夾取組織時切勿過緊,以免因擠壓而使組織、細胞變形。
(4)規範取材部位: 要準確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標本取材按照各病變部位、性質的不同,根據要求規範化取材。
(5)選好組織塊的切面:根據各器官的組織結構,決定其切面的走向。縱切或橫切往往是顯示組織形態結構的關鍵,如長管狀器官以橫切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潔:組織塊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糞便等,可用水沖洗乾淨後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組織的原有形態:新鮮組織固定後,或多或少會產生收縮現象,有時甚至完全變形。為此可將組織展平,以儘可能維持原形。
2.固定
(1)小塊組織固定法:這是最常用的方法,從人體或動物體取下的小塊組織,須立即置入液態固定劑中進行固定,通常,標本與固定液的比例為1:4~20,但組織塊不宜過大過厚,否則固定液不能迅速滲透。故取組織塊的大小一般為2.0cm×2.0cm×0.3cm。
(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組織塊由於體積過大或固定液極難滲入內部,或需要對整個臟器或整個動物體進行固定。這時宜採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將固定液注入血管,經血管分支到達整個組織和全身,從而得到充分的固定。
(3)蒸汽固定法:比較小而厚的標本,可採用鋨酸或甲醛蒸汽固定法。如血液塗片,則應在血片未乾燥前採用鋨酸或甲醛蒸汽接觸固定。
最常用的固定液有10%甲醛固定液和95%乙醇固定液。
3.脫水透明
標本經過固定和沖洗後,組織中含有較多的水分,必須將組織塊內的水分置換出來,這一過程叫做脫水。無論是用石蠟切片,還是用火棉膠切片,都必須除去組織中所含水分,因含水組織與石蠟、火棉膠等包埋材料不相容,常用的脫水劑為一系列不同濃度的乙醇。
脫水的步驟是:80%、90%、95%、100%各種濃度乙醇2小時,此過程可用脫水機自控完成。
丙酮也是一種脫水能力很強的脫水劑,但因其脫水能力很強,對組織有劇烈收縮作用,在製作科研、教學切片時一般不用該試劑。因乙醇、丙酮等不溶於石蠟,還要經過一個能溶於石蠟的溶劑替代過程稱為透明。常用的透明劑有二甲苯、三氯甲烷、水楊酸甲酯等。
4.浸蠟、包埋
(1)使石蠟浸入組織中,取代組織中含有的透明劑。
(2)包埋:將浸蠟後的組織置於融化的固體石蠟中,石蠟凝固後,組織即被包在其中,稱蠟塊,此過程稱為包埋。
5.切片和貼片
(1)修整蠟塊:可視其組織的大小,在組織邊緣約0.1~0.2cm處,切去余蠟部分,否則易造成組織皺縮不平。
(2)準備好切片用具:切片刀、毛筆、眼科鑷子(彎)、漂烘溫控儀
(3)安裝蠟塊:將修好的蠟塊安裝在金屬或木製持蠟器上。
(4)安裝切片刀:將切片刀安裝在切片機的刀台上,把刀台上的緊固螺絲旋緊,使切片時不產生振動,能保持一定的切片厚度。
(5)切片的厚度:切片機的厚度調節器上刻有0~50μm或0~25μm,可任意選擇其厚度,石蠟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μm。
(6)切片
(7)鋪片:用眼科鑷子鑷起蠟帶輕輕平鋪在40~45℃的水面上,借水的張力和水的溫度,將略皺的蠟帶自然展平。
(8)貼片、烘片:待切片在恆溫水面上充分展平後,將蠟片撈到載玻片的中段處傾去載玻片上的余水,置入60~65℃恆溫箱內或切片漂烘溫控儀的烘箱內烤片15~30分鐘,脫去溶化組織間隙的石蠟。
6.染色和封片
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蘇木素-伊紅(Hematoxylin-Eosin)染色法,簡稱H.E染色法。這種方法對任何固定液固定的組織和套用各種包埋法的切片均可使用。蘇木素是一種鹼性染料,可使組織中的嗜鹼性物質染成藍色,如細胞核中的染色質等;伊紅是一種酸性染料,可使組織中的嗜酸性物質染成紅色,如多數細胞的胞質、核仁等在H.E染色的切片中均呈紅色。
H.E染色程式如下:脫蠟、脫苯、復水、染色、脫水、透明、封固
常規蘇木素染色中的對比染色是用伊紅,近年來在英、美國家的一些實驗室則採用焰紅(phloxine),此外也有用桔黃G(OrangeG)、比布里希猩紅(Biebrich scarlet)、波爾多紅(Bordeaux red)等作為對比染色。伊紅為染胞質、膠原纖維、肌纖維、嗜酸性顆粒等常用的染料。

如何提高

組織切片技術水平
在常規組織製片中,切片是最重要的技術之一,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標本的觀察效果[1]。好的切片機是整個製備過程的重要環節,要製備1張好的切片,病理工作人員必須將技術、知識和技巧進行完美的結合。首先,待切樣品的質量是關鍵因素,而樣品質量取決於前期處理工作的準確無誤,包括固定、脫水、包埋等[2];必須選擇正確型號的切片機以及合適的鋼刀或一次性刀片;切片時需認真考慮樣品類型、大小、厚度,兼顧操作者的便利性和舒適性。其次,要切出高質量的切片,操作者豐富的經驗必不可少。操作者必須懂得切片機的工作原理,對機器進行精細調節以達最佳效果;能應對常見故障,消除一些潛在的影響因素[3];無論使用鋼刀還是一次性刀片,切緣必須鋒利,且不能有任何缺口或雜質附著。
HE染色HE染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