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病症一解就明

疑難病症一解就明

本書選取臨床上易被誤診的常見疑難病症進行歸類整理,並用醫生與患者之間通俗易懂的對話形式呈現了患者們的診療經過,資料詳細,簡明精要,使讀者可以吸取前車之鑑而避免重蹈覆轍;同時介紹了治療處方,分析了疾病的診療原理,便於醫者從中得到啟發,增強思維能力,提高療效。

基本介紹

  • 書名:疑難病症一解就明
  • 出版社:廣東出版集團,廣東科技出版社
  • 頁數:248頁
  • 開本:16
  • 品牌:廣東科技出版社
  • 作者:陳華豐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596352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將複雜的症情進行細心分析,為患者揭示疾病的根本、診治的失誤,內容涵蓋頭面部疑難病、五官疑難病、胸部疑難病、腹部疑難病、骨科疑難病、代謝疑難病、血證疑難病、男科疑難病、婦科疑難病、小兒疑難病等方面,並且每個病症都詳細地介紹了患者的診療經過,用中醫的辯證、立法、處方,獨創新意,獲得良效。
立意新,寫作通俗,書中選錄的處方,均是由中草藥組成,可有效增強人體免疫力和自我康復能力,尤其對疑難病症,有獨特的治療作用。每種病症,大多有數條處方或針灸方法,既是專業中醫師的交流讀物,也可以作為愛好中醫的讀者及中醫學生學習的讀物。

作者簡介

陳華豐,著名醫學家,出生於中醫世家。現為國際針灸聯合會理事、國際醫學交流促進會專家組顧問、“名醫堂”創始人。
長期從事醫學研究的學者,著有《從生活學中醫叢書》《觀面無隱私》《芒針現代臨床套用》《陳氏血壓三焦學說》《回春有術》《家庭食療百食通》等醫學專著和科普讀物。
醫藥產品領域的發明家,發明有紅石谷系列養生酒、佛龍寶抗癌膠囊、陳氏護心腕、陳氏哮喘帖、陳氏降壓一帖、名醫堂美容治療儀、陳氏一次性針灸針等重大研究成果。

圖書目錄

頭面部疑難病症不再“頭痛”
01 10年偏頭風,經絡疏通不再痛…
02 佛被電擊,針藥結合療效好
03 驚嚇後恐懼應當整體調治
04 驚恐症並非精神分裂症
05 勞累過度引發惡疾,夏天也穿棉衣
06 中風昏迷,辨證用藥
07 昏迷兩日兩夜,兩劑中藥治癒
08 面肌痙攣久治無效,針刺3次就好
09 被貓咬傷後發展為腫毒症
10 暑厥重症急病,針灸回陽救脫
11 吃副中藥睡得香
12 治療失眠多次易方,重視交通心腎
五官各有疑難病
0101 錯誤治療使得視神經萎縮
02 02 突然失明怎能濫用藥物治療
03 03視神經脊髓炎伴手足多汗應肝腎同治
04 04 耳內出血1個月,難道是不治之症?
05 05濫用鏈黴素,導致孩子中毒性耳聾
06 06 嗅覺異常,是不是鼻子失靈呢?
07 07 怒後喝冷水,導致不能說話
08 08 牙痛難治癒,關鍵在分型
09 09 散火治嘴唇潰爛
10 10 傷寒後舌苔發黑
胸部疑難病,辨治尋病因
01 01高血壓辨治失誤敲警鐘
02 02 每日定時心悸,原來是腎虛作祟
03 03 尖瓣脫垂可用中藥恢復
04 04 冠心病、膽結石、頸椎肥大合病,中藥治癒3年宿疾
05 05自幼咳喘纏身,祛除痰瘀就痊癒
06 06 慢性支氣管炎併發症多發,用藥需特別謹慎
07 07 外傷後肺積血病危,1劑藥便將瘀血吐出
08 08咳嗽誤治,發展為頑疾
09 辨證治療肺結核
10肺炎重症誤治案
腹部疑難病,辨證顯奇效
01 不開刀治療闌尾炎
02 腹部手術後腸粘連
03 癌症轉移也能治癒
04 多年膽囊炎用中藥治癒
05 左腎周圍膿腫,中藥解毒化瘀
06 肝硬化誤治引起肝腎綜合徵
07 粗心誤治,腎炎發展為尿毒症
08 右腎長水瘤,中藥堪比手術刀
09 中藥排結石,效果看得見
10 腹脹誤治發展為胃擴張並賁門痙攣
11 慢性胃炎,一針就好
12 慢性腸炎,健脾止瀉
13 中醫分型治便秘

骨科疑難病,祛除早康復
01 中醫治療頸椎病並不難
02 腰椎肥大用中醫消除
03 10年慢性化膿性骨髓炎,中藥好過手術刀…
04 不用手術將壞死的骨頭治好
05 解毒定痛治療非化膿性肋軟骨炎
06 骨質增生有驗方
07 半身麻痛如蟻咬
08 針刺治癒假性截癱
09 針藥結合治療坐骨神經痛
10 肌肉疼痛如同被火灼燒
11 指甲上翻,一碰就痛
12 關節風濕要驅除

代謝紊亂時要審因論治
01 更年期綜合徵重在辨證治療
02 肺結核、糖尿病用中藥治癒
03 誤治糖尿病,引發神經性膀胱炎
04 中藥治甲亢,不用手術消腫塊
05 針灸減肥見奇效
06 中藥治療脂膜炎,皮下結節全消除
07 脫髮久治不愈怎么辦
治療疑難血證需整體調治
01 血證不能濫用涼血止血藥
02 針灸止血治痔瘡
03 吐血病症有變化,治療要依據脈症
04 治療小便出血,關鍵是辨證分型

文摘

服藥2劑後,魯小姐神志便逐漸清醒,病退藥減。二診時,各藥均減到半量,繼續服藥2劑,囑患者用藥液送服沉香順氣丸3克,1日3次。三診時,魯小姐一切正常,不久就恢復學業。隨訪3年,並未復發。
魯先生來道謝: “我妹妹到底是患了什麼病呢?在醫院竟然查不出病因。”
“這是昏厥證。中醫對此證有兩種認識:一是突然仆倒昏厥後,伴有氣血逆亂或元氣虛脫等症,此種厥逆名為煎厥、大厥、薄厥,多見於西醫所稱腦血管意外之類的疾病;二是昏厥後,除昏厥不省人事外,不伴有其他症狀,此種厥證稱為氣厥、食厥、痰厥,本症屬於第2種的痰厥證。
“魯小姐平時性情狹隘執拗,這次因為心思不遂而發病,情懷不暢,隱曲難伸,氣機鬱結過甚,氣鬱而津液滯聚為痰,留於胸膈,蒙蔽心神而昏厥。宋代陳無擇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記載:七情擾亂,郁而生痰。後世醫家常稱之為氣厥或痰厥,這說明氣機鬱結可導致痰氣凝聚;痰氣蒙蔽心竅,即可神志不清而昏厥,本症就是一例。”
“痰厥證應該怎樣治療呢?”魯先生問。
“治療痰厥證,開始如能及時採取豁痰開竅理氣,拔其機,通其道,則痰隨氣行,當可痰消神清。而痰濁凝聚、陽氣鬱閉之體,肝鬱脾陷,脾胃升降功能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因此,從中丟理論看,輸液不僅不能為脾胃正常吸收輸布,反可造成陰液遏陽,滋生陰霾痰濁,因而痰濁愈結愈深;氣機愈是遏阻難伸,痰氣愈是凝結難化,以致昏厥證久久不得甦醒甚至死亡。”
“幸虧有您及時治療,我妹妹才撿回一命啊。”
“魯小姐雖然兩日兩夜昏迷不醒,飲食不進,但由於平時身體壯實,氣血旺盛,因而生機尚存。我開的處方中石菖蒲、遠志入心開竅且能祛痰,杏仁利肺氣以化痰,橘紅行氣化痰,茯芩健脾以化痰,再用浙貝母、旋覆花化開痰結,集化痰、開竅、行氣之劑於一方,因而豁痰開竅的功效十分顯著。
“腎中陽氣是周身陽氣的根,振奮腎陽是通達周身陽氣的重要環節。因此重用制附子溫暖腎陽,再加桂枝溫通心陽,振奮陽氣的功效更加顯著。又取淫羊藿壯腎陽以助桂附溫陽之力,命門火旺,陽氣振奮,胸中痰濁,陰霾自散,只要體內陽氣得以振奮,瘀滯之機就得以運行,氣行痰自消,正是所謂的‘見痰休治痰’,昏厥證自可甦醒。由於魯小姐昏厥:時間太長,氣血勢必受到影響,所以佐以黨參和炙甘草,與桂枝、制附子等辛溫的藥物,辛甘化陽,陽氣得生,痰濁化散,因此患者服藥僅2劑即甦醒。”
“原來如此,多謝陳醫生啊!”
“不用客氣。痰厥之昏厥證長達兩日兩夜的患者很少,可以說是‘痰厥重症’,但由於魯小姐年輕體壯、氣血旺。盛、素無宿疾,因此疾病來得急驟,去得也迅速。需要注意的是,痰厥如果醫治不當,貽誤病機,可能會一蹶不復,導致,夕巳亡;而醫治得法,移時即可甦醒。昏厥多與情志有關,或性情暴躁,或陛情抑鬱,本症屬於後者,日後要多開解你妹妹啊。”P20-21

後記

日常生活中,疑難病症不勝枚舉,令人痛苦不堪。也有很多患者的疾病由於誤診,不但沒有治癒,反而加重。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為大眾健康著想,我把自己診治過的一些典型病例用通俗的語言講述出來,給大家以警示。
《疑難病症一解就明》的書稿終於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順利完成了,看著一行行通俗易懂的文字,一個個引人入勝的病例,我感到很寬慰。由於時間緊迫,本書難免有一些不足之處,希望廣大專家、讀者能給我提出寶貴意見。
《疑難病症一解就明》這本書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獲得了眾多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和幫助。為此,藉助本書的後記,我特別要對他們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首先,我要特別感謝趙林遠女士的辛勤工作。沒有她這一段時間的努力,本書很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順利出版。
其次,我還要感謝所有關心和支持《疑難病症一解就明》的朋友,特別要感謝廣大讀者朋友的支持。你們的需求就是我們奮鬥的方向,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序言

在20餘年的臨床實踐中,我經常遇見一些久治不愈或前人缺乏有效治療方法的疾病。這些疾病既有中醫、西醫所謂非常多見,乍看起來似容易治癒,而卻長期不愈的疾病;又有中醫、西醫所謂罕見,而又缺乏有效治療方法,或者症狀繁雜,或者症狀缺少而難以確定病因病機的疾病。患者輾轉於中醫或西醫之間,經久不愈,甚至日趨嚴重而死亡。作為一個長期從事臨床工作的人不能不引起深思:為什麼疾病經久不愈?為什麼病情日趨嚴重?為什麼一病未愈而他病又起?
針對中西醫多種疑難病症,經過深入剖析,竟發現診療中存在著令人觸目驚心的誤診誤治!很多疾病早期由於誤診、誤治、未診斷根本病因而盲目治療等多種原因,沒有得到徹底治療,當小病發展為大病、普通病症發展為惡性疾病時,再治療起來已經難於登天了。
鑒於以上緣由,名醫堂迫切推出《疑難病症一解就明》一書,給廣大讀者予以警示。
本書內容有3個特點:
(1)選取臨床上易被誤診的常見疑難病症進行歸類整理,幫助讀者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2)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呈現患者的診療經過,資料詳細,使讀者可以吸取前車之鑑,避免重蹈覆轍。
(3)詳細介紹了治療處方,分析了疾病的診療原理,便於醫者從中得到啟發,增強思維能力,提高療效。
書中將複雜的症情進行分析,為患者揭示疾病的根本、診治的失誤,用中醫的辨證、立法、處方,獨創新意,獲得良效。由於時間倉促,而中醫文化又博大精深,本書難免有一些瑕疵之處,請醫學界同仁及廣大讀者予以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