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川芎散(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當歸川芎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具有養血清肝,疏風散熱之功效。主治手足少陽經血虛瘡證,或風熱耳內癢痛生瘡出水,或頭目不清,寒熱少食,或婦女月經不調,胸膈不利,腹脅痞痛,小便不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當歸川芎散
  • 藥品類型:中醫方劑
  •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四
  • 功用:養血清肝,疏風散熱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文獻摘要,

組成

當歸、川芎、柴胡、白朮(炒)、芍藥(炒)各一錢(各3g),牡丹皮、茯苓各八分(各2.4g),蔓荊子、甘草各五分(各1.5g),山梔(炒)一錢二分(3.6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養血清肝,疏風散熱。

主治

手足少陽經血虛瘡證,或風熱耳內癢痛。生瘡出水,或頭目不清,寒熱少食,或婦女經水不調,胸膈不利,腹脅痞痛,小便不調。

方義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川芎活血祛瘀,行氣開郁,祛風止痛。柴胡疏肝解郁。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芍藥養血和營,緩急止痛,斂陰平肝。山梔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牡丹皮清熱,活血散瘀。茯苓滲濕利水,健脾和胃。蔓荊子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甘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瀉火解毒。諸藥合用,可養血行氣,祛瘀而不傷氣血,補血而不致氣滯,疏肝解郁,養血健脾,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涼血解毒之功效。

加減化裁

若肝氣不平,寒熱往來,加柴胡、地骨皮;肝氣實熱,加柴胡、黃芩;肝脾氣血虛熱,加參、耆、熟地;脾虛飲食少思,倍加白朮、茯苓;脾虛胸膈不利,加人參、黃耆;脾虛痰滯,胸膈不利,加半夏;肝氣不順,胸膈不利,加木香;肝虛小腹痞滿,或時作痛,加熟地;脾血不足,小腹作痛,加肉桂;日晡發熱,加熟地。

文獻摘要

1、《證治準繩》:“當歸川芎散治手足少陽經,血虛瘡證或風熱,耳內癢痛生瘡出水或頭目不清,寒熱少食,或婦女經水不調,胸膈不利,肋腹痞痛。當歸、川芎、柴胡、白朮、芍藥各壹錢,山梔(炒)壹錢貳分,牡丹皮、茯苓各捌分,蔓荊子、甘草各伍分。右水煎服。”
2、《中醫五官科學》:“《瘍科選粹》:厥陰肝經,血虛風熱,或肝經燥火風熱,皆能致耳生瘡,必內熱癢痛,用當歸川芎散、柴胡清肝散、梔子清肝湯、逍遙散選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