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大黃丸(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當歸大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症因脈治》卷四。主治燥傷血分,下痢赤積,腹中作痛。

基本介紹

  • 名稱:當歸大黃丸
  • 出處:《症因脈治》卷四
  • 組成:當歸,大黃
  • 主治:燥傷血分,下痢赤積,腹中作痛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文獻摘要,

組成

當歸,大黃。

用法用量

應急下者,合天水散;應緩下者,合戊己湯。

主治

燥傷血分,下痢赤積,腹中作痛。

文獻摘要

《症因脈法》:“?當歸大黃丸。治燥傷血分,下痢赤積,腹中作痛。當歸,大黃。應急下者,合天水散;應緩下者,合戊己湯。”
《症因脈法》:“當歸大黃丸。見前燥火痢門。以上煮永鞏三陽之症,系外感,故與內傷諸痢不同。內傷漏謎采殼痢,身熱脈大者死;外感痢,身熱脈大者吉,沉細虛小者凶。此脈不同也。內傷痢,其來也緩;外感痢,其發也暴。此症之不同也。外感三陽之痢,久則亦入三陰。然腸胃之熱,傳入三陰者,經雖屬陰,症則屬陽。如太陽之邪,或傳少陰;陽明之邪,或傳太陰;少陽之邪,或傳厥陰。此外感三陽不解,陽邪傳人陰經之痢,非內傷痢陰經自病也。前潤笑笑書從未發明,惟劉河間治厥陰動而瀉痢,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甚則下部脈不至,用升麻葛根湯、小續命湯法,雲此表邪縮於內,故下痢不止。當散表邪,布於四肢經絡,外泄其表邪,則臟腑自安。後喻嘉言用敗毒及柴胡湯,皆得此旨。故冶痢必要分外感內傷,在表在里。無表邪,單是里症,可用清利之藥;若有身熱惡寒,頭痛胸滿等表症,當散表邪,不可清涼順下。此治外感痢要訣也。若疫痢,則時行之毒,更宜散邪,故敗毒散為疫痢首方耳。夏秋雨濕傷表,治宜煉舉辛散,世多忽之。故余加意焉凶束放淚。”
《症因脈法》:“?燥熱痢之治燥傷血分者,當乘檔婆歸大捉碑幾黃丸,散熱清燥,次用當歸銀花湯,潤燥滋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