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眾文化價值觀研究

當代大眾文化價值觀研究

《當代大眾文化價值觀研究》是2014年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東風。

基本介紹

  • 書名:當代大眾文化價值觀研究
  • 作者:陶東風 等
  • 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 定價:48.0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5490473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當代大眾文化價值觀研究:社會主義與大眾文化》以馬克思主義文化理酷懂料論為指導,立足當下中國社會文化語境,參考西方國家的大眾文化理論與實踐,以價值觀為核心,全面闡釋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和大眾文化理論的發展演變歷程;對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歷史演變,特別是改革開放夜立歡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與大眾消費文化的衝突和融合,結合"主旋律"電影、家庭倫理題材影視、青年亞文化的發展以及紅色經典的重拍、工人階級敘事、英雄人物塑造等文化現象的典型案例,進行了儘可能系統的分析,集中研究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在目前的大眾消費時代所遭遇的"紅色空殼化"、傻樂主義與反智美學等各種困境,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從價值觀角度詳細論述了大眾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係,探討了社會主義文化核心價值觀同大眾文化達成融合的可能性和具體路徑,對於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搞好當代大眾文化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論文化與大眾文化
二、文化領導權與葛蘭西主義
三、以民為本,以人為本
第二章 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和大眾文化關係的歷史考察
一、大眾文化及其特點旬主試
二、"左聯"與文藝大眾化運動
三、延安時期的革命民眾文化運動
四、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革命民眾文化運動
五、比較與啟示
第三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大眾文化的有機融合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文化領導權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作為常識哲學融入大眾文化
三、迎合大眾還是征服同行?--來自布迪厄的啟示
四、大眾文化批評:定位與尺度
第四章 主旋律電影:官方文化與大眾文化結合的嘗試
一、"主旋律"溯源
二、主旋律電影與商業電影
三、主旋律電影與主流電影
四、"主旋律大片"
結語
第五章 紅色經典再生產:大眾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合作與衝突
一、英雄主義與聖潔化敘事:紅色經典的價值觀
二、紅色經典再生產:在商業與政治之間
三、祛英雄之魅與忠實於原著:紅色經典劇的改編策略
第六章當代大眾文化中白拜迎影的工人階級敘事與社會主義的表意焦慮
一、勞動的尊嚴與階級想像的限度:重讀《那兒》
二、被壓抑的個人主義與《二十四城記》的階級敘事危機
三、勞動的階級形式與文化表征:《鋼的琴》中階級話語的內在困境
四、日常生活話語與革命敘事的迷思:高滿堂工業題材電視劇中的戒判籃工人生活圖景
余 論
第七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話語與影視英雄敘事
一、什麼是英雄?什麼是英雄敘事?
二、"英雄但問出處":作為元敘事范型的英雄敘事
三、"革命時代"的影視英雄敘事:新政治秩序下的修辭宰制
四、"後革命時代"的影視英雄敘全催事:對合法性危機的想像性祛除
第八章 從去家庭化到找回家庭--從都市家庭倫理劇看社會主義家庭觀的演變
一、 革命家庭倫理與團隊精神敘事的危機
二、第一代家庭倫理劇:現代家庭中的倫理危機
三、第二代倫理劇:重建社會主義家庭倫理
第九章 社會主義典型化時期的技術政治與消費文化
一、聲音的商品拜物教--從聲音選秀節目談起
二、消費主義與亞文化的困境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的"紅色空殼化"
第十章 傻樂主義:去政治化的大眾文化
一、從娛樂到傻樂
二、批判的消失與反智美學
三、嘻劇的弔詭與弔詭的時代
第十一章 青年亞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一、社會主義文化、青年亞文化與當代中國的文化格局
二、青年亞文化的界定
三、中國當代青年亞文化的盛行與功能
四、青年亞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編輯推薦

由陶東風等大眾文化研究知名學者所著《當代大眾文化價值觀研究》一書,全面闡釋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和大眾文化理再檔祖騙論的發展演變歷程;對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歷史演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與大眾消費文化的衝突和融合,進行了儘可能系統的分析,集中研究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在目前的大眾消費時代所遭遇的"紅色空殼化"、傻樂主義與反智美學等各種困境,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從價值觀角度詳細論述了大眾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係,探討了社會主義文化核心價值觀同大眾文化達成融合的可能性和具體路徑。

作者簡介

陶東風,1959年生於浙江。199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中心兼職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兼職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文化研究》叢刊主編。主要從事文藝學、當代中國文藝思潮與當代中國文化研究。已經出版的相關專著有:《中國古代心理美學六論》《文學史哲學》《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從超邁到隨俗——莊子與中國美學》《後殖民主義》《闡釋中國的焦慮——轉型時代的文化解讀》《社會轉型與當代知識分子》《從美學到文化——陶東風學術自選集》《90年代審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西方與中國》《社會理論視野中的文學與文化》等,主編《文學理論基本問題》《知識分子與社會轉型》,翻譯《文化研究導論》等。發表學術論文約百餘篇。其成果曾獲得中國文聯第四屆優秀文藝評論一等獎,第一屆、第三屆全國青年優秀美學學術成果獎,第三、第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新時期20年優秀文學理論論文獎等。
四、"後革命時代"的影視英雄敘事:對合法性危機的想像性祛除
第八章 從去家庭化到找回家庭--從都市家庭倫理劇看社會主義家庭觀的演變
一、 革命家庭倫理與團隊精神敘事的危機
二、第一代家庭倫理劇:現代家庭中的倫理危機
三、第二代倫理劇:重建社會主義家庭倫理
第九章 社會主義典型化時期的技術政治與消費文化
一、聲音的商品拜物教--從聲音選秀節目談起
二、消費主義與亞文化的困境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的"紅色空殼化"
第十章 傻樂主義:去政治化的大眾文化
一、從娛樂到傻樂
二、批判的消失與反智美學
三、嘻劇的弔詭與弔詭的時代
第十一章 青年亞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一、社會主義文化、青年亞文化與當代中國的文化格局
二、青年亞文化的界定
三、中國當代青年亞文化的盛行與功能
四、青年亞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編輯推薦

由陶東風等大眾文化研究知名學者所著《當代大眾文化價值觀研究》一書,全面闡釋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和大眾文化理論的發展演變歷程;對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歷史演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與大眾消費文化的衝突和融合,進行了儘可能系統的分析,集中研究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在目前的大眾消費時代所遭遇的"紅色空殼化"、傻樂主義與反智美學等各種困境,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從價值觀角度詳細論述了大眾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係,探討了社會主義文化核心價值觀同大眾文化達成融合的可能性和具體路徑。

作者簡介

陶東風,1959年生於浙江。199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中心兼職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兼職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文化研究》叢刊主編。主要從事文藝學、當代中國文藝思潮與當代中國文化研究。已經出版的相關專著有:《中國古代心理美學六論》《文學史哲學》《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從超邁到隨俗——莊子與中國美學》《後殖民主義》《闡釋中國的焦慮——轉型時代的文化解讀》《社會轉型與當代知識分子》《從美學到文化——陶東風學術自選集》《90年代審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西方與中國》《社會理論視野中的文學與文化》等,主編《文學理論基本問題》《知識分子與社會轉型》,翻譯《文化研究導論》等。發表學術論文約百餘篇。其成果曾獲得中國文聯第四屆優秀文藝評論一等獎,第一屆、第三屆全國青年優秀美學學術成果獎,第三、第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新時期20年優秀文學理論論文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